書名:子不語
時間:清代
作者:袁枚
來源:開放文學
第十三卷
………………………………………………………………………………………………………
╔═══════════╗╔═══════════╗╔═══════════╗
║13-01 關神下乩 ║║13-08 江南客寓 ║║13-16 宋荔裳 ║
║13-02 遇太歲煞神 ║║13-09 荊波宛在 ║║ 受惡土地之累 ║
║ 禍福各異 ║║13-10 馮侍御 ║║13-17 陸夫人 ║
║13-03 歸安魚怪 ║║13-11 藥師父 ║║13-18 牛頭大王 ║
║13-04 張憶娘 ║║13-12 莊秀才 ║║13-19 水定庵牡丹 ║
║13-05 飛星入南斗 ║║13-13 藹藹幽人 ║║13-20 烏台 ║
║13-06 楊妃見夢 ║║13-14 僵屍求食 ║║13-21 見娘堡 ║
║13-07 曹能始記前生 ║║13-15 僵屍貪財受累 ║║13-22 鬼糊塗 ║
╚═══════════╝╚═══════════╝╚═══════════╝
………………………………………………………………………………………………………
╔═══════════╗╔═══════════╗
║13-23 鬼勢利 ║║13-31 童其瀾 ║
║13-24 鬼相思 ║║13-32 鏡山寺僧 ║
║13-25 關神世法 ║║13-33 江秀才寄話 ║
║13-26 鄉試彌封 ║║ ║
║13-27 兩汪士鋐 ║║ ║
║13-28 雷擊土地 ║║ ║
║13-29 張光熊 ║║ ║
║13-30 趙氏再婚成怨偶 ║║ ║
╚═══════════╝╚═══════════╝
………………………………………………………………………………………………………
13-26 鄉試彌封 akoumedi
皖江地區有個程叔才,名思恭,學問淵博,品行端正,因為注釋《陳檢討四六文集》
而出名。
*皖江: 位於安徽省。
*四六文: 文體名。駢文的一體。因以四字六字為對偶,故名。
講究聲律的調諧、用字的綺麗、辭彙的對偶和用典。
程叔才平時喜歡閱讀古文,不喜歡科舉考試的八股文,他老師唐赤子太史指摘他說:
「科舉功名的錄用和升遷,都是用八股文。今年你要進考場,你最好研究一下八股文。」
*古文: 文體名。清代指相對於科舉應用文體而言。
*時文: 時下流行的文體。舊時對科舉應試文體的通稱。明清時特指八股文。
然後,程叔才就被唐太史強迫誦讀金聲、陳際泰等八股文名家的文章,但畢竟對八股
文沒有興趣,所以他考試前並沒有翻閱《四書體注》等書。
康熙戊戌科,江南貢院第一題是《舉賢才焉知賢才而舉之》,第二題是《大哉聖人之
道》。
*康熙戊戌: 西元1718年。
清代鄉試,三年一科,分三場舉行,三日一場,中試者稱“舉人”。
程叔才考完三場考試,對第一篇的文章很有信心,唐太史看過也高興地說:「有可能
考第一名喔。」
這時,程叔才不知道想起什麼,突然跑到書桌拿《中庸》起來看,愣了一下後,就垂
頭喪氣地嘆氣說:「完蛋了。我把『大哉聖人之道』寫在『禮儀三百、威儀三千』的後面
,領題、出題都承接在這兩句的後面,現在才發現『大哉聖人之道』是中庸裡那一段開頭
的第一句哪! 我引用的順序不對,讓後面的文章也全都錯了,這下一定考不中了。」唐太
史也為他惋惜。
八股文每篇文章除開端的破題、承題外,必須包含「起講、領題、提比、出題、中比
、後比、束比、大結」八個段落。這八段文字要排成對偶,接連而下。八股文規定從四書
五經命題,考生在闡述經義時,只能依照題義,代聖賢立言,不許發揮自己的見解,亦不
許涉及現實政事。
不久,考試結果出爐,程叔才竟然考中了第五名。
唐太史不明白考上的原因,所以就去找主考官詢問。
這個主考官,剛好是唐太史以前同榜考中的人,主考官一看到唐太史就笑笑地說:「
今年科場中有個笑話,唐兄知道嗎?」
唐太史問是什麼,主考官說:「皇上有道密旨,說每個考生都把關鍵放在破承、領題
、出題三個地方,今年將這三個地方全都密封,因此才有程叔才文章領題、出題都引用錯
誤,但卻考中第五名的情形發生,之後複審被發現,一定會被處罰的,你說怎麼辦呢?」
唐太史笑而不答。
後來,程叔才先生果然被吏部查到,被罰停考一次。
13-26 鄉試彌封
皖江程叔才,名思恭,學問博雅,注陳檢討四六得名。以平時好古,不喜時文,其師
唐赤子太史責之曰:「科名進身,非此不可。今歲入場之年,汝宜留意。」因強之誦讀金
、陳諸大家文,程唯唯,終非所好,《四書體注》等書,臨場並不翻閱。
康熙戊戌科,江南首題《舉賢才焉知賢才而舉之》,次題《大哉聖人之道》。程三場
畢,自言首篇頗得意,唐太史讀之喜曰:「頗可望魁。」程急取案頭《中庸》一看,愕然
喪氣唶曰:「不中用了。我只道『大哉聖人之道』在『禮儀三百、威儀三千』之下,故領
題、出題俱承接此二句,今方知是開首第一句,則通身犯下矣,其不中尚復何言。」唐亦
為之悼歎。
已而榜發,竟中第五名。唐不解所以得售之故,往見主試,將探問之。主試某,故唐
公同年,一見笑曰:「今年科場中有笑語,兄知否?」唐問故,曰:「皇上有密旨,謂諸
生關節都放在破承、領題、出題三處,今歲將此三處盡行彌封,故有程某文字領題、出題
全行犯下,竟中五魁,將來磨勘,定受參罰,奈何?」唐笑而不言。後叔才先生果被吏部
磨勘,罰停一科。
13-27 兩汪士鋐 akoumedi
順治年間的某個元旦,徽州汪日衡先生夢到天榜上寫著:會元汪士鋐。
*順治年間: 1643年~1661年。
*徽州: 位於安徽省。
*會元: 科舉時代,鄉試中式為舉人。舉人會試中式第一名為會元。
於是,汪日衡先生就故意改名為汪士鋐,結果卻終身落榜。
一直到了康熙某科,汪退谷先生考中了會元,榜名上正寫著汪士鋐。
*汪退谷: 汪士鋐(1658-1723),字文升,號退谷,又號秋泉,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會元,與笪重光、姜宸英、何焯並稱康熙四大家。
相隔四十多年,日衡先生早已去世多年,但他的孫子記得改名的事,不禁感嘆造化弄
人,而事情都過這麼久了,其實也已經無所謂了。
13-27 兩汪士鋐
順治間,徽州汪日衡先生元旦夢行天榜:會元汪士鋐。先生乃改名應之,竟終身不第
。直至康熙某科,汪退谷先生中會元,榜名士鋐。相隔四十餘年,日衡先生死久矣,孫某
記乃祖之言,相與歎造化弄人,亦覺無謂。
13-28 雷擊土地 akoumedi
康熙年間,石埭縣令汪以炘有個交情很好的朋友──林某。
*石埭: 位於安徽省。
後來林某過世,成為石埭的土地神,雖然陰陽有隔,但每晚兩個人還是像平常那樣地
來往,交情依舊很好。
有一天,土地神偷偷對汪以炘說:「你家有難,我不敢不告訴你,但告訴了你以後,
我恐怕難逃天譴。」
在汪以炘再三詢問之下,土地神說出:「你媽要被雷劈了。」汪以炘很震驚,號哭著
請求土地神想想辦法。
土地神說:「這是前世的惡劫,我官職這麼小,要怎麼救啊?」
汪以炘不停地哭著請求,土地神說:「只有一個方法可以救你媽,從今以後,你要非
常孝順她,讓她平時的飲食、穿著,都多十倍以上,務必讓她過得揮霍又浪費,這樣不用
多久,她的福祿消耗完畢就會死了,可以善終,之後雷來了也沒用。」
汪以炘照著土地神的話去做,他媽果然沒幾年就死了。
他媽死後的第三年,有天下著大雨,雷電交加,閃電圍繞著棺材照耀,整個房間都充
滿了硫磺味,但遲遲沒有劈下,不久,閃電破屋而出,向土地廟劈去。
土地神的塑像被劈成一坨焦黑的爛泥。
13-28 雷擊土地
康熙間,石埭令汪以炘素與其友林某交好。後林死,為石埭土地神,每夜間,陰陽雖
隔,而兩人來往如平生歡。土地私謂汪曰:「君家有難,我不敢不告,第告君後,恐我難
逃天譴。」汪再三問,曰:「尊堂太夫人分當雷擊。」汪大驚,號泣求救。土地曰:「此
是前生惡劫,我官卑職小,如何能救?」汪泣請不已,神曰:「只有一法可救,汝速盡孝
養之道,凡太夫人平日一飲一饌、一帳一衣,務使十倍其數,浪費而暴餮之,庶幾祿盡則
亡,可以善終,雷雖來無益也。」汪如其言,其母果不數年而卒。
又三年,天雨,雷果至,繞棺照耀,滿房硫磺氣,卒不下,破屋而出,飛擊土地廟。
塑像成泥。
13-29 張光熊 akoumedi
直隸有個人叫做張光熊,十八歲,聰明又俊秀,住在西樓讀書。
*直隸: 舊省名。相當於今河北省。
他家很有錢,所以家裡有很多的婢女和小妾,可惜他父母規範得很嚴格,大家都不能
來打擾他念書。
七月七日,他坐在地上看星星,想起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想著想著,他就開始妄
想了起來,他想自己這麼英俊,不知道今晚是不是有婢女來偷看我讀書呢?
才剛這麼想的同時,張光熊就看到簾子外有位美女側身而站,但張光熊怎麼叫喚,美
女都不理睬他。
不久,美女冉冉地走到張光熊面前。
張光熊一看,不是家裡的婢女。
張光熊問:「妳姓什麼?」
美女說:「姓王。」
張光熊問:「妳住哪裡?」
美女說:「我是您西邊的鄰居。因為常常看到您進出家門,而愛上了郎君英俊的外貌
,所以主動來親近您。」
張光熊聽了很高興,馬上將美女推倒在床上...睡覺。
此後,美女每晚都來陪睡。
有個家僮因為要伺候張光熊,所以也住在這個西樓,美女對張光熊說:「你下令叫那
個奴才住遠一點,等聽到你的叫喚再過來。」
於是,張光熊就去命令奴才住遠一點,但奴才不肯,奴才說:「每晚我都聽到郎君枕
席間傳出妮妮軟語,我懷疑有古怪。老主人命令奴才住在這裡伺候、保護郎君,所以我不
敢遠離郎君。」
張光熊無可奈何,就將奴才的話轉告給美女知道。
美女說:「沒關係,他會吃到苦頭的。」
當晚,奴才還沒睡熟,就被一個未知生物抓去用繩子綁起來,掛在西園的樹上,奴才
哀號著求小主人救命。
美女笑著說:「你知不知罪,住遠一點我就放了你。如果敢將我的事漏泄出去,被老
主人知道的話,我就讓你嚐到加倍的痛苦。」奴才點點頭。
這時,繩子忽然解開,奴才已經倒在地上了。
就這樣過了一年多,張光熊漸漸地消瘦,張光熊的父親問奴才,奴才吞吞吐吐地說小
主人沒有異狀。
張光熊的父親更加懷疑兒子是發生什麼事了,於是就自己到張光熊的房間外偵察。
一聽到床帳裡傳出女人的聲音,張光熊的父親就直接破窗而入,但打開床帳後卻沒看
到什麼女人,只看到枕頭邊有一枝金簪、一朵山查花。
張光熊的父親心想這個地方從來就沒種什麼山查花,這一定是妖怪留下的,於是就氣
得要鞭打張光熊。
張光熊不得已之下,只好一五一十地據實以告。
於是,張光熊的父親就去找名僧、法師設壇唸咒。
晚上,美女哭著對張光熊說:「天機已經洩漏,從此告別郎君。」
張光熊也很哀傷,臨別時問:「還有見面的一天嗎?」
美女說:「二十年後華州見。」從此,美女就沒有再出現了。
不久,張光熊娶了陳氏,考上進士,擔任吳江知縣。
不久,升官為華州知州,而陳氏過世。
張光熊的父親在家裡幫張光熊續娶王某之女,送到華州官署。
洞房花燭之夜,張光熊發現新娘的容貌,長得就跟當年書齋伴宿的美女一模一樣,張
光熊問新娘年紀,結果剛好二十歲。
有人說:「這是狐仙為了感情而投胎轉世。」
張光熊問新娘從前書齋的事,但新娘一點印象也沒有。
13-29 張光熊
直隸張光熊,幼而聰俊,年十八,居西樓讀書。家豪富,多婢妾,而父母範之甚嚴。
七月七日,感牛郎織女事,望星而坐,妄想此夕可有家婢來窺讀書者否?心乍動,見簾外
一美女側身立,喚之不應。少頃,冉冉至前。視之,非家中婢也。問:「何姓?」曰:「
姓王。」問:「居何處?」曰:「君之西鄰。晨夕見郎出入,愛郎姿貌,故來相就。」張
喜,即與同榻。此後每夕必至。
有家僮伴宿,女謂張曰:「小奴不宜在此,可麾令遠宿,聽喚再至。」張遣奴,奴不
肯,曰:「每夜聞郎君枕席間妮妮軟語,疑有別故。老主人命奴調護郎君,不敢遠離。」
張無奈何,以其言告女。女曰:「無庸,將自困。」是夕,奴未睡熟,被一物攫去,繩縛
之,掛西園樹上,奴哀號求郎主救命。女笑曰:「伊果知罪,遠避即赦之。如敢漏泄,被
老主人知者,將倍令受苦。」奴唯唯。即時繩解,奴已在地矣。
居年餘,張漸羸瘦,其父問奴,奴稱郎處無他故,而意色慚沮。父愈疑,自至張齋前
伺察。聞帳中有婦女聲,蹋窗直入,揭帳無人,惟枕角有金簪一枝、山查花一朵。父念此
地從無山查花,此必妖魅所致,怒將笞張。張不得已,以實告。父為迎名僧法官設壇禁咒
。女夜間來哭謂張曰:「天機已泄,請從此辭。」張亦哀慟,臨別問曰:「尚有相會期乎
?」曰:「二十年後華州相見。」從此遂絕。
張隨娶陳氏,登進士第,授吳江知縣。推昇華州知州,而陳氏卒。其父在家為續娶王
某之女,送至華州官署。成婚卻扇之夕,新人容貌,宛如書齋伴宿之人,問年紀,剛二十
歲。或曰:「此狐仙感情慾而托生也。」語從前事,恰不記憶。
13-30 趙氏再婚成怨偶 akoumedi
雍正年間,布政司鄭禪寶的妻子趙氏長得漂亮又有品德,和鄭禪寶非常地恩愛,因為
瘵疾而死。
*瘵疾: 泛指流行性的傳染病。
臨死前,趙氏發誓說:「願生生世世為夫婦。」
趙氏死亡當天,鄭禪寶的屬下劉某家生了一個女兒,一出生就會說話,說:「我是鄭
禪寶的妻子。」
女兒一出生就會說話,父母親真是嚇壞了,以為生到了妖怪,但說完這句,之後就沒
再說話。
小女孩長到八歲,有天要到親戚家時,在路上遇到鄭家的奴才騎馬衝撞自己搭乘的馬
車,小女孩生氣地說:「你這個鄭四,從小就賣身到我家,怎麼敢看到我不下馬呢?」
鄭家的奴才聽到這番話,不禁愣住了,之後去拜訪劉家,看到小女孩的父母,知道了
小女孩出生時的怪事。
小女孩回家後,看到鄭四,就問說:「你主人還好嗎?」並詢問一切妯娌上下奴婢田
宅的事,歷歷如繪,有奴才不知道而小女孩知道的。
奴才回去後,就去報告鄭禪寶。
不久,鄭禪寶也到劉家,小女孩看著鄭禪寶哭泣,喃喃低語了好一會兒。
當時,鄂西林相公認為兩世婚姻,也算是太平盛世的吉祥事,所以就勸鄭禪寶續娶劉
女。
於是,劉女十四歲就嫁給了鄭禪寶。
此時的鄭禪寶已經六十歲,滿頭稀疏的白髮,而且還有繼室。
*繼室: 指元配死後續娶的妻子
劉女嫁去一年多,就一直鬱鬱不樂,最後竟然上吊自殺。
袁子說:情極而緣生,緣滿而情又絕,異哉!
*袁子: 作者袁枚的自稱。
13-30 趙氏再婚成怨偶
雍正間,布政司鄭禪寶妻趙氏有容德,與鄭恩好甚隆,以瘵疾亡。臨訣誓曰:「願生
生世世為夫婦。」卒之日,旗下劉某家生一女,生而能言,曰:「我鄭家妻也。」劉父母
大驚,以為怪,嗣後遂不復語。
八歲過親戚家,路遇鄭家奴騎馬衝其車,怒曰:「汝鄭四也,自幼賣身我家,何敢見
我不下馬?」鄭奴愕然,因訪至劉家,見女父母,具道生時之異。女歸見鄭四,因問:「
汝主安否?」並詢一切妯娌上下奴婢田宅事,歷歷如繪,有奴所不知而女悉知者。奴歸,
白之鄭。鄭亦至劉家,女諦視涕泣,絮語良久。時鄂西林相公以為兩世婚姻,亦太平瑞事
,勸鄭續娶劉女。十四歲即行合巹之禮。時鄭年六旬,白髮飄蕭,兼有繼室。女嫁年餘,
鬱鬱不樂,竟縊死。
袁子曰:情極而緣生,緣滿而情又絕,異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