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是蔭屍,我的母親也是蔭屍。】
【蔭屍】這種聽起來很像離自己很遠的字詞,沒想到在我家族身上出現了兩例。
我的老家在美濃,是傳統道地的客家人。
在我出生以前,父親就已經離開出生、長大的美濃北上打拼。
在我的印象中,美濃是個很遙遠、陌生的地方。
而我的爺爺、奶奶、伯叔輩的親戚,更是陌生的可以。
只有每年掃墓的時候,我們家族會聚在祖墳前祭祖,
放眼望去,幾百個陌生的臉孔,沒有一個熟悉的。
在我幼稚園的時候,奶奶去世了。
由於距離現在實在太過久遠,我真的忘記當時的感受了。
印象中只能依稀記得,又是一大群的親戚聚集在祖墳前祭拜。
吃飯的時候,大人們在飯桌上討論事情,自然沒有我們小孩子的事情。
但也不知道怎麼搞的,大人們突然討論音量越來越大,然後就吵了起來。
父親是個特別溫和的人,所以拉著我跟媽媽到屋外,不讓自己置身爭吵中。
對於我來說,吃喝玩樂遠遠比大人們爭執的內容來的重要,
所以我壓根不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
國一時,除了每年一次的掃墓與親戚見到面之外,那年又多了一次。
因為我爺爺過世了。
只是這一次聚在祖墳前的人群更多了,聽父親說有其他的旁支老者也走了,
處理完喪事,父執叔伯輩的大人們又在一次聚在一起吃飯討論,
身為家族裡的男丁,我被允許上桌參與。
但說真的,我完全對他們說的東西一點概念也沒有,
只記得當時有個老者說:【這事情再不處理,接下來就換他們走了!】
然後大家七嘴八舌的似乎在討論要整修祖墳的事情。
後來因為誰出比較多的錢而再次引發爭執,最後就不了了之了。
國二那年,我又多了一次與親戚見面的事件,
因為那年,我母親因為癌症過世了。
我難過到對於後來的事情幾乎沒有太多的記憶,
硬是要回憶,只有滿滿的人、白布、香,還有親戚們淒厲的哭泣聲。
出社會之前,我依然維持著每年一次掃墓的時候回鄉掃墓,
但由於跟親戚們實在不熟,所以跟他們之間的互動其實也少的可憐。
就算上桌吃飯議事,我也實在沒花太多心思在上面,
但經過一年一次的討論後,我終於知道了小時後發生的事情...
在我幼稚園時,奶奶去世的那一年,大人們討論的是修建祖墳的問題,
祖墳因為濕氣太重,導致有些旁支的親戚屍體入了祖墳,
十年過後要進行撿骨時,發現屍體仍然不化,成了蔭屍。
但因為是旁支,所以並沒有取得修建祖墳的主導權,
且主因是當初聽說修祖墳要花費三四百萬,
旁支親戚中並沒有人有能力全部負擔,所以要我們一起分擔,
就導致了伯伯、叔叔們跟旁支親戚的爭吵。
國一那年,爺爺去世那一年,大人們討論的依然是祖墳的問題,
這一次是連同我奶奶的問題一併討論。
由於祖墳是同一個,所以當初潮濕的祖墳沒有修築,
導致奶奶要撿骨的時候依然被發現是蔭屍。
而且開始有人因為蔭屍作祟,導致有人身體開始出了異狀。
我的母親就是其中一個。
只是依然是經費問題,導致大家的討論依然沒有結論...
然後幾年前,我的家族人員產生了劇烈的變化,
短短的一年中,我的家族少了8個人...
包含我的二伯、三伯、大姑丈、二姑丈、大堂哥、二堂哥還有其他兩位我沒聽過的親戚。
又過了幾年,我母親撿骨的時間到了,
一樣家族的人又齊聚在祖墳前,我因為在國外出差沒有到,
經過父親轉述,他站在最前面,當棺材被撬開的瞬間,
一股很重的腐臭味飄出,然後棺材裡的母親竟沒有化掉,成了蔭屍。
親戚一個個因為家族祖墳產蔭屍而出現狀況,不是財去就是人亡...
後來,家族特別聚在一起,然後認認真真的討論修建祖墳的事情,
最後協調完成,大家都一起出錢將祖墳做了完整的修建,
希望不要再有蔭屍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