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oig528 (凸= =凸)》之銘言:
: 請問貴版專業的醫師板友
: 1.如果一個患者住院時B/C S/C有培養出MRSA,CPRA,VRE...等之類的抗藥性細菌
: 若投予抗生素之後這類患者出院後 那體內的這些抗藥性細菌是否仍是存在著?
: 有需要積極消滅嗎? 感謝感謝^^
大哉問!這分兩個層面來說。
1. S/C、U/C之類與外界相通的:
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要不要治療就看症狀、影像和抽血。
2. B/C、CSF/C之類與外界不相通:
排除汙染的因素的話,一定要處理,因為這種地方長菌,病人幾乎不可能沒有症狀。
反之,抗生素療程結束,症狀緩解,則細菌幾乎不可能活著。
: 2.如果一個正常人被這類病人血液感染到幾cc的話 則人體有足夠免疫力嗎?
: 會不會變成抗藥性細菌的帶原者?
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抗藥性≠毒性!
甚至你光用推理,就可以猜到抗藥性愈強的菌,「通常」毒性愈弱。如下:
一隻自然界演化出來的老虎(細菌),通常是最兇猛的,因為經過大自然的試煉。
但今天人類發明了手榴彈(抗生素),結果大部分的老虎都被炸死了。
可是生命會找到出路,於是乎就出現長翅膀的老虎(抗藥性細菌),
手榴彈丟不到,就活下來了。
請問,哪天這隻長翅膀的老虎朝你飛撲過來,你是不是死定了?
答案剛好相反!
因為他為了長翅膀飛上天(抗藥性),而犧牲了原本的噸位(毒性),
可能變得比你還要輕,於是乎你可能一拳就能將他打飛了,怎麼會可怕?
但病人就不一樣了!
老虎再怎麼輕,Bed-ridden的病人還是無力還擊,只能乖乖當一塊肥肉,
於是乎就給人一種錯覺:長翅膀的老虎好可怕。
當然,抗生素篩選出抗藥性,不一定會犧牲毒性;但幾乎可以確定,不會變更毒。
為什麼?因為只有自然界篩選的,才是最毒的,否則早就被更毒的取代了。
所以不要對抗藥性細菌有不必要的恐慌。
醫院常會廣播:
「接觸病人前洗手,保護病人安全」,這是對的。
「接觸病人後洗手,保護大家的健康」,這在抗藥性的菌株上,其實只對一半,
因為要保護的多半只是「下一個病人的健康」而已。
在醫院run過很多地方,我自己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
很多實習醫師常常在內科打轉,裡面一堆重病用三四線抗生素,但實習醫師自己都沒事,
結果一換到小兒科就一大堆人中標。
正所謂:「天然ㄟ尚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