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絕大部分的人說要學第二外語都是嘴砲,不是學了一陣子之後不了了之,要不就是學了但一陣子沒用所以當你真正開始執業的時候已經完全忘光,就如同當初根本沒學一樣。
但這個問題好像三不五時的會出現在版上,所以鍵盤小妹還是來騙個p幣好了,我基本上針對我幾個流利的語言做分析,另外像日語韓語等因為我沒有涉獵所以就不多做評論了。文章有點長,不好意思。
總結在這:如果你將來要在台灣執業,而你不會台語,你可以不用考慮直接把台語練好。其他的歐語學來都是喇賽用,頂多哈拉幾句“哇你怎麼會法文好棒棒”這樣,而且一陣子沒有練習的結果就是通通還給老師,實際價值不高。如果你將來要在歐洲職業,那你最大的機會在德國跟瑞士,所以請選德文或是法文。
我先預設你打算在台灣執業。
台語:我知道客語和原住民語當然也是台灣很重要的語言,但是在現實執業的環境中,遇到只會講台語的病人或是家屬的機率遠大於遇到只會講客語或原住民語的病人或家屬。(除非你將來預計到特定的地方執業,例如偏鄉,那麼原住民語的使用機率就大幅增加,不然基本上以台語為主。)所以如果你的台語不流利,那可能要先考慮把台語學好。(不用到可以用台語唸古文的程度,但至少基本的溝通要會)
越南文,印尼文,菲律賓文,泰文等東南亞國家語言:
在台灣執業的時候,剛好有部分業務是外勞體檢,所以遇到外籍勞工或是看護們的機率超高,但其實都是用英文溝通,而幾乎一定都有仲介陪在旁邊,所以都是以英文摻雜中文或是一點點台語來溝通。現在新住民占我們人口比例越來越高,就看你將來有沒有要特定針對什麼族群或是市場,來決定你要不要學這些語言了。
接下來要講的其他語文跟在台灣執業就沒什麼太大關係了。
法語:很多人第二外語的第一選項是這個,學習資源豐富,浪漫好聽,文法較英語複雜許多,用來把妹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但醫學上實際在台灣執業用到的機率幾近於零。就算真的被你在醫院遇到,也還是以英語溝通為主,而且我遇過知道自己英文不行的法國人都會自備朋友幫忙翻譯。再加上要真能達到可以用法文問診的程度實在非常困難,所以頂多是遇到法國人的時候喇賽幾句吧。至於醫學名詞,siezure的其中一種petit mal, 或是guillain-barré
syndrome,其他的例子當然還有,但你會用正確的法文發音這些詞,又如何?並沒有使你的醫學知識更加的淵博,就不好棒棒這樣。
義大利語:很特殊的一個語言,與拉丁文非常非常接近,文法較英文複雜但是比法文簡單。台灣比較少人學,因為學習資源不多。醫學上實際在台灣執業用到的機率比法文還低。遇過義籍神父,但該神父已經在台灣服務超過30年,所以台語比我還好。和法語一樣,真正使用程度是停留在喇賽的階段(哈啦幾句,啊你怎麼會義大利語bla bla
bla)。出國的時候也只有去義大利的時候好用,其他沒有什麼國家是講義大利語的。(但你如果去義大利旅遊,會講義大利文絕對讓你通行無阻)由於特異性很高,所以不論在任何地方遇到義大利人,如果你會講義大利語,對方馬上就會把你當老朋友,一見如故,距離瞬間消失殆盡這樣。
西班牙語:世界上使用率第三的語言,學習資源一樣很豐富,文法比英語複雜但是還是比法語簡單。醫學上實際在台灣執業使用機率跟法語一樣低。而且再說一次,除非你的程度強大到可以用西語問診問病史,不然就是注定喇賽用。雖然說幾乎整個中南美洲還有西班牙都講西語,但並不表示你會了西語就整個中南美洲西班牙都通。你如果學了沒有到一定的程度以上(B2),你遇到不同國家的人講西語,你是會聽不懂的。不同國家口音天差地遠,用的詞也天差地遠。光一個香蕉這麼簡單的詞,在委內瑞拉叫cambur, 阿根廷叫banana, 哥倫比亞叫banano,
西班牙(智利好像也是)叫plátano。這些西文都是母語但不同國家的人互相溝通都時常遇到溝通上的問題了,更何況你只是打算學來當第二外語。
葡萄牙語:在台灣學習資源貧乏,文法難度跟西語差不多,如果你西語夠好其實你可以大略聽懂看懂葡萄牙語。如果你要學,我會建議你學巴西的葡語,而不是葡萄牙的葡語。兩者發音差滿多的,字彙一樣也有很多差別。我巴西的朋友有時常常聽不懂葡萄牙朋友在說啥。兩者在台灣醫界執業都用不到,但至少巴西人口大勝葡萄牙所以使用機率還是稍高。而且個人覺得巴西葡語的發音比葡萄牙葡語來的好聽許多。在澳門可以看到一些街道的名字還是葡語,但你去澳門基本上講粵語跟普通話啦,沒人跟你講葡語好嗎。
粵語:在台灣真的要學好像資源不多,因為現在大部份香港人的“普通話”都很流利,所以都直接跟我們講“普通話”,而去香港因為香港現在大陸人爆多,所以所有的服務業(百貨公司,計程車等)沒有人只會說粵語的。在台灣執業用的到嗎?如同前面所說,現在香港人普通話都超好,所以應該輪不到你用粵語來問診吧。至於難度,粵語是我學過最困難的語言,總共有九個聲調,真正使有的也有六個,對於只有四聲(輕聲也算的話就五聲)的我們來說真的很難學。但去香港如果遇到本地人臉很臭,你講開口粵語他們會馬上變親切xD
拉丁文:在台灣可以找得到一些學習資源,但是並不多,文法難度比法文還難,重點是你根本沒有練習的對象。醫學名詞很多是由拉丁文來的沒錯,但是和法文同理,你知道眼科的左眼OS右眼OD簡寫是從拉丁文的右Dexter和左sinister來的,然後?但是如果你有打算學德文的話,拉丁文的文法概念對德文的幫助實在超級大!其他主流語言都不存在的格(akkusativ, dativ, genitive)就只有拉丁文和德文有。而這些格的概念算是學習德文最困難的障礙,所以拉丁文最大的價值我覺得在這。
德文:(我的程度還很差,剛開始學兩個月而已)台灣的學習資源滿多的,文法爆難,比法文難太多了,跟英文就不用比了,所以你如果要學的話一定要趁年輕,記憶力還很棒的時候趕快學德文,不然長大你會跟姊姊一樣後悔T___T 在台灣執業的使用機率高嗎?我不知道,因為我開始學德文的時候我人已經不住在台灣,不過情況應該和其他歐語如法語西語差不多,除非程度高超無法不然就是哈拉個兩句。
而如果你打算出國職業,那我推薦你兩種語言:法語和德語。英語我就不說了,到美國到英國執業,板上有許多前輩比我瞭解多太多。
目前據我所知道的,要到歐洲執業就是德國和瑞士兩個國家相對容易。德國我的了解比瑞士少,但是基本上只要有b2的程度就沒什麼太大問題,facebook和網路上都可以找到正在德國職業的台灣醫師的部落格(切確名字我忘了)。
另一個相對容易的國家就是瑞士。大部份的人應該非常驚訝瑞士怎麼會門檻相對來得低,因為大部份的人對於瑞士的瞭解就是先進國家中的先進國家。但其實瑞士很缺醫師,再來瑞士的醫療體系滿特別的,是聯邦制,所以醫事人員的管理是由26個省來規範、規劃。醫師執照的考試是聯邦等級,但是之後執業執照的發放等等就是由省來決定。基本上關於學歷他們只有分“歐盟”的跟“非歐盟”的(這時你會哀傷的發現波波大勝台台),歐盟的可以學歷認證之後直接參加聯邦考試,取得醫師執照。而非歐盟的學歷,不管你非洲什麼國家或是台灣或是中國,一律就是先連續職業36個
月然後就可以參加聯邦考試,進而取得醫師執照。而開始執業門檻是什麼?就是語言啦!而到底是德語還是法語,就看你在哪一省了,甚至還有一個省的官方語言是義大利語。所以簡言之,如果你會流利的德語,那你將來想到德國或是瑞士執業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這兩個國家的門檻都設定在B2。而你如果會法語,你將來到瑞士執業的可能性一樣提高很多,但法國就不用想了,因為法國不承認台灣學歷,你如果想到法國當醫師的話醫學系要重唸這樣。
最後我想講,人家常說什麼文什麼文和醫學最相關,但是我個人經驗真的就停留在你知道這個詞是從拉丁文來的,或是你會用法文發音某個詞這樣。對於個人的醫學知識和程度一點幫助都沒有啊!而且在台灣執業根本也不會用到,使用程度真的就是:偶爾偶爾讓你遇到該國家的人,頂多來哈拉兩句而已。真正的價值是在如果你打算出國執業,而那就要看你打算到哪個國家,還有該國家的法規有沒有機會讓你拿台灣學歷執業。以上。
※ 引述《raymonkey (雷猴子)》之銘言:
: 今年剛考上醫學系,接下來幾個月的時間想好好利用,有在思考要不要學第二外語
: 我個人是比較偏好學日語或韓語(因為動漫,連續劇,韓流等興趣XD)但考量到未來的實用性,也在版上爬過文,似乎法語或德語才比較實際。
: 請各位能給我建議,因為我的興趣很廣,要硬是排出時間多學習一種語言已經很勉強了,希望一次就能達陣,學到對我最合適的第二外語。謝謝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