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水溫
雖然看大多數(至少聲音大的)看法不同
我還是要說自己的看法
看風像 要戰 要砲 就免了
我個人也沒搞政治
幾年前
之前醫師過勞就炒過一波了
當時民意 主要也是"要賺那麼多 累是一定的啊"
"就算做到工時和醫師一樣長 還是22k啦"
"熬個幾年R 過勞 以後升V爽爽賺 月入50萬 值得啦"
的聲音很大
最近 聲音似乎變了?
難道 民智已開 大多數老百姓 願意和醫師站在一起??
我並不這麼樂觀
更重要的 台灣並不缺醫師 缺的是 分配不均和shift
猶如heart failure造成pre renal azotemia
看到pre renal 就灌水
或是看到cirrhosis hepatorenal 一樣以prerenal 表現 就灌水一樣
反射式的處置 最後都是死路一條
台灣醫學生 醫生的產生 有總額管制
以前 內外婦兒 四大科 駔多人走 當然這四科也是人力需求最大的科
現在 醫師過勞 也以這四大科為主
逼不得又想出一個PGY制度 (甚至PGY2) 在四大科rotate
充當免洗快的人力
同時 更多畢業生 或是run過四大科的
紛紛轉移到third space 跑到醫美去
四大科人力不足下 loading更重 (當然有部分是評鑑)
從以前到現在 四大科沒有輕鬆過 未來也不可能輕鬆
世界各國 也不會輕鬆
苦的是 台灣這四大科人力缺乏 loading重 loading重 人力更少
但是 資本市場下 薪資反應了沒? 沒有
即使點值 總額框架 內科病房 床數未減 門診人次也沒減少
現在各醫院 內科R1~3總人數 大約只有全部受訓容額的1/4~1/3 甚至更少
總loading不變下
內科R的薪水 增加了嗎?
預算跑到哪裡去?
這才是根本的問題 也是vicious cycle的核心
假設 像林長傳說今年招到5個R1 去分訓練名額27個人的薪水
月薪約10x27/5.... 這樣 內科人數還會少嗎?
C/P值 一直是人工作 考慮的點
沒有人會嫌工作累 只要錢夠多
特別是現在 街上月入三十萬的的人 甚至月入百萬的人滿街跑
醫師 只能在中產階級邊緣(即將落入無產階級)垂死掙扎
主要四大科缺人 並不是loading太重
(以前也不輕鬆)
而是c/p值太低
人力缺乏下 c/p值更低
四大科人力不足 高層是否緊張?
當然不緊張 省成本 院本部 科部主任個個可是笑呵呵
支出減少了 當然病房還是要有人照顧 值班洞還是那麼多
值班區域擴大 縮值班線
設立各種防堵條款 (教職 年資 年紀...etc)
保護高層親信 逼迫young VS fellow CR去填病房班是常態
根本不痛不癢 反而高層樂觀其成
引進勞基法 或是工時限制 馬上會遇到的問題是
以現在醫學生/醫師的分布
大科的人力缺口 只會更大
那要怎麼填? 除了PGY1 PGY2 甚至PGY3 或是強迫大內 大外的小科
去填補四大科的洞
(如FM neuro值內科; ENT, OPH值外科)
再來也只能靠PA田洞
甚至更暗黑的就是開放醫學系承認 更多中中 波波...
這些人也不是傻子 他們也知道自己理虧 除非後台夠硬
不然也會低價促銷 競爭
四大科的薪水 也只會被拉更低
一樣的比例 預算 分餅的人多了 分餅的人 要求少了
每個人分的餅 舊小了
(這才是鄉民最終目的 也是高層最終目的)
既然 逼出高層釋出利潤
怎麼不先推動 強迫醫院把住院醫師薪資 和人數連動?
強迫放出少招R所節省的人事薪水支出
如果開27個缺 五個報到
五個就去拿27/5的薪資
我就不信還會人力短缺
把shift到third space的人力 用薪資拉回來
再根據本市場 各科需求去重新分配
也可以保障醫師基本的薪資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