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Tosca (hi)
2016-09-19 17:47:36http://udn.com/news/story/1/1968551
2016-09-18 19:53 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即時報導
受雇醫師納勞基法倒數3年,首要衝擊就是醫師人力缺乏,衛福部為此祭出10項配套措施
,但為了彌補人力,卻是拉護理人力填補,包括專科護理師及規畫開放的醫師臨床助理,
另擬開放診所醫師回醫院輪流值班。護理團體、診所醫師不免搖頭,認為做好分級醫療,
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當醫師工時受限後,首要的影響就是人力不足。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10項配套措
施中,增加臨床醫療人力的措施就占5項,包括新增「醫院整合醫學專科(Hospitalist)
」、增加專科護理師人數、新設醫師臨床助理、增加公費醫學生數,另也研議修正醫師執
業登記規定,以利醫院支援人力需求。
醫事司科長賴貞蘭解釋,目前醫師執業登記以一處為限,若要支援其他醫院,或到居家社
區提供長照服務等,得先向地方衛生局報備支援,行政程序繁冗。若修正醫師執業登記規
定,醫師可多點執業,診所醫師也可挹注醫院的值班人力。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聯會理事長曾梓展指出,診所醫師會出來開業,就是因為醫院太血汗
,現在要求診所醫師回醫院幫忙,若只是臨時人力調度也許還肯,長期不可能願意。而且
醫院不熟悉院外醫師,診所醫師也不熟悉醫院流程,「病人敢把自己交給診所醫師嗎?」
曾梓展說,衛福部做法類似美國開放醫院制度,但美國醫師和醫院是合作關係而非雇傭關
係。當然,此項配套非完全不可行,可是需長期布局才可能達成,但醫師納勞基法在即,
短期內無法達到效果。
此外,近日以開放醫師臨床助理的反對聲音最激烈,因選材對象來源分別為「萬年實習醫
師」及有2年以上臨床經驗的專科護理師,且還是協助醫師值班的主要補充人力。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高靖秋表示,國內建立專科護理師制度後,已培訓
5000多人,都是協助醫師的臨床業務,若還要再增一個「助理」,角色分工不清,且醫師
不夠,應補充醫學生人數才是,怎麼會是搶護理人力去填補?
另高靖秋也質疑,萬年實習醫師既然考不上醫師執照,就代表不夠資格當專業人員,改成
當「助理」,恐有「密醫合法化」嫌疑,民眾就醫品質堪慮,開放醫師臨床助理令人匪夷
所思,她不支持開放。但台大醫學院長張上淳認為,醫師助理可減輕過去醫師負擔的文書
或行政工作,讓醫師專心做醫療照顧。
張上淳表示,必須檢討的應是醫療服務總量,健保分級醫療制度未落實,導致民眾到處「
逛」醫院,造成不必要的醫療浪費,應教育民眾珍惜醫療資源,提高轉診制度強制性,讓
輕症民眾回歸基層診所, 醫學中心專職照顧急重症。另應維持醫學中心較高的健保給付
,讓醫院不需擔心收入,而搶著看小病。
賴貞蘭坦言,分級醫療也是配套措施之一,卻是最難做到的部分,需花時間向民眾宣導。
至於醫師臨床助理是扮演醫師的助手角色,例如協助醫師手術拉勾等,不能獨立執行業務
,有別於專科護理師。由於醫師臨床助理新制還在規畫中,會廣納各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