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原文恕刪)
※ 引述《seiko2023 (seiko)》之銘言:
: ※ 引述《ameliet (輕度嗜睡者)》之銘言:
: : 目前健保不管繳多繳少,享有的福利皆相同
: : 這樣有人想繳多嗎?
: : 診所有醫師是報最低薪資
的確蠻多人都是投保最低級距, 不過健保局跟國稅局每一季都會交叉勾稽異常保費
針對金融 醫療 稅務等 特定執行業務所得的職業, 且投保最低級距者, 加強查核
(大意如此, 原文待查)
簡單說, 就是政府覺得這些人特別會逃漏稅XD
通常建議多花一兩百元, 級距稍微合理一點, 被抽審的比率會降低
: : 有人被追過嗎?
: 會被追的一向都是稅金
健保的邏輯, 是雇主申報多少級距, 就對應多少保費, 比較少針對個人
被裁罰比率較高的是中型公司的雇主
必較需要擔心的是沒有申報的所得收入, 這跟診所的稅務結構有關
如果拿到手上的是"現金", 存進銀行, 就會變成有紀錄的"金流"
所得稅申報與存款明顯不符, 是國稅局近年來查核的重點
(如果要詳細說, 還有很多細節, 有興趣可以站內信討論~ 國稅局官員也是會上PTT的...)
: : 另外想請問各位都有保勞保嗎?
: : 保的級距如何?
: : 保之後就有退休金?
繳了費率9%的"勞保費"之後 = 有 "勞工保險" & "勞保年金"
"勞工保險"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保險, 生育, 結婚, 受傷住院, 各有一些給付
(這部分跟投保薪資成正比)
"勞保年金"是一種 "算年資" 的年金給付
(只要其中60個月是"最高投保級距", 就是用最高級距核發年金)
所以現階段, 累積年資相對重要, "最高級距的金額"會逐年調高, 以後再慢慢調上去就OK
: : 因為看官網說勞保跟勞退金是不同的東西?所以需再另外繳一筆勞退金的?
勞退金 = 勞工退休金 = 個人退休金專戶 = 雇主提撥 0% + 勞工自提 0% ~ 6%
(雇主不需要提撥6%給醫師, 所以這部份歸零)
(自提的月薪上限15萬, 所以每個月最多9000元, 得列舉扣除)
節稅效果>儲蓄, 除非所得稅率超過30%, 否則不划算
(資金綁住的時間太長, 可預期收益又不高, 變數很多)
認真研究台灣香港的各類退休規劃商品, 可能比較實際XDD
台灣適合短期規劃, 比較好的商品, 每年可以有 3% ~ 4% 的報酬率
香港適合中長期, 平均每年有 6% ~ 9% 的收益
(記得規劃安全合法金流!!)
或是 用境外公司投資ETF定存股 用外國人身分買美國ETF 都是不錯的選擇
畢竟醫生這種工作, 只能做一天賺一天, 沒什麼保障, 做不動了 大部分收入就歸零......
: : 目前診所的態度是看我們自己要不要保勞保或健保
: : 感覺不會幫忙負擔部分的保費
醫師總是一種介於合夥&受雇之間的尷尬狀態
羊毛出在羊身上, 診所幫你付了雇主的部分, 就會從PPF扣回去 >"<
綜合勞健保退休稅務各項考量
選擇28000~32000左右的投保薪資, 應該是各方面相對平衡的選擇
: 大部分診所會保健保
: 勞保幾乎九成九成的診所不會出
: 稅才是最重要的
身邊的人問一下, 被查過稅的都知道, 國稅局的合法搶劫, 是很恐怖的
一定要好好認真規劃, 稅務法規有時候只是參考用
只要一句 "推計課稅與事實認定" 就GG了
: : 麻煩瞭解這些的大大幫忙解惑,例如保高保低有甚麼優缺點。
保高: 健保 = 完全沒用
勞保 = 退休金會增加, 不過級距會一直調漲, 退休前 再提高就好
保低: 健保 = 唯有最低級距的抽審機率高
勞保 = 不論級距, 投保一年就是一年的年資, 不影響
(補充一點: 健保費可以額外列舉扣除, 勞保合併在24000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