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板上出現了一些諮詢選填志願的文章,
想分享一下我自己認為滿重要但比較少被提及的考量:
醫學之外,其它領域的資源。
以我的自身經驗為例,高中視野很窄,對各行各業缺乏認知,
算是順著社會民情,自然而然便選擇進入醫學系就讀,
本身並沒有強烈興趣,但也不排斥。
那時候以為白天當醫生、下班後能上網看日劇就是美好的日子,
也不太在乎在哪個學校、哪個城市唸書。
上了大學,發現有非常非常多不同領域的新事物值得去看去體驗。
這時候才驚覺待在哪個城市、哪個學校是有差別的,
也才開始意識到我不一定要走原先預設的路,可以迷路、可以轉彎。
當然,現在是資訊時代,可以透過網路接觸很多東西,
但有些資源不是可以從線上得到的。
以下簡單舉例。
學校學院科系的豐富程度,影響了課表的多元程度。
學校風氣、硬體設施、行政單位對系上/社團活動的支持程度,
決定了課外生活的探索程度。
另外,大學以後的生活,學校不一定是主體,
很多時候重心反而是在學校外的世界。
空閒時間可以做些什麼,與待在什麼城市相關。
有些電影只在台北上映,有些樂團只在台北演出,有些工作坊只在台北開課。
不是說一定要培養什麼興趣/第二專長、跨領域或甚至轉行,
而是多看、多聽、多體驗總是好玩嘛。
幸運的話,還可以在過程中更瞭解自己、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對每個人來說,重要的事情不一樣,
但一樣的是「隨著不同階段,重要的事情會變」。
我覺得盡可能為自己預留探索其它領域的機會重要且值得。
應屆畢業生的一點點感想,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