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牙醫?中醫?中雙主修西?

作者: randy01 (蘭地)   2017-07-30 21:01:26
※ 引述《inejiii (流動的艷陽)》之銘言:
: 先跟s大問好,其實光看你之前的推文,大概就可以知道你是學長。
: 這篇文很長,高中生可以直接看下面。
: 我回這篇的用意主要是針對,「中醫基礎理論竟然還有這麼多應該要剔除的東西」這句,
: 而這句主要指的就是五行、五色、五味、五臟。
: 先說結論:或許你認為古人都是亂推的,但在臨床實用之後可以證明,五行、五色、五味
: 、五臟,這些東西是有一定的邏輯與效果在的。
五色五行這些從課程中刪掉並無不妥吧,根本沒人能證明這些東西是可用的阿,否證倒是
很多,至於五臟的概念其實不就臨床操作的術語而已。比如說,脈診左關弦,腹診胸脅苦
滿,病人出現某些症狀,可用某些被歸納成"疏肝"的藥物或穴道緩解,然後這組症候再命
名為"肝鬱證",這樣子單純的藥證對應不是好多了?無限上綱成XX理論只會造成初學者困擾
,浪費很多間看一些不知所云的解釋
一個受質疑的說法,臨床實用並不能拿來當理由,同樣的我也可以說我臨床不實用來反駁
你阿!
: 中醫啟蒙的源頭,從遠古三代到春秋戰國,免不了沾染當代哲學思想:陰陽五行。
: 陰陽的概念起於《周易》,五行的概念起於《尚書》,這跟宗教上沒有太大關連,主要是
: 濕氣消……」
: 由上可知,陰陽五行並非一人之談,而是歷代醫家均在此基礎上,都有各自的進一步論述
: 與闡發。
上面這段有點多,直接跳過,都在考古
: 弄清楚中醫基本理論,能不能治病?
: 先從脾的生理現象來看。脾能運化水穀精微,主升清,能生成營衛氣血,為後天之本。
: 水穀精微之滑疾剽利者,是為衛氣。
: 若脾氣健運,則氣血暢旺,周身可受到營養濡潤。意即若脾氣健運,則衛氣充實,則可令
: 腠理開闔有度,外邪不易入侵。
: 若脾氣虛弱,氣血無生化之源,衛氣便隨之虛衰。則除了容易感外邪,因為表虛失固,營
: 陰不能內守,還容易自汗出。
: 因此若遇到畏風怕冷、容易汗出之患者,首先鑑別診斷其是外感還是內傷?
你這邊跟很愛嘴中基的上課老師一樣,理論講半天,講到關鍵的診斷步驟卻簡單帶過
病人怕風,容易多汗,你到底要怎麼分辨外感還是內傷? 把脈?腹診?舌診?問診?望診?
: 若是內傷造成,是哪個臟腑造成?其是否有脾虛?
: 再來,是什麼原因造成脾虛?有沒有其他的兼證?是他臟影響的嗎?
: 如果都不是,也沒什麼兼證,則單純健脾、固表益氣、扶正驅邪則可。以玉屏風散為例,
: 以黃耆1、防風1、白朮2的比例,
: 黃耆固表益氣,防風驅散外邪,白朮健脾,從根本解決問題。
你診斷病人脾虛然後開補脾藥,這邊的行為其實就是你看到一組症狀,然後開了一組傳統
中醫歸納有效的藥物,"脾虛"在這裡只是個臨床歸納的症候群概念,我要改成X虛或O虛也
可以,重點是臨床對應,不在你怎麼解釋
我覺得老實承認很多中醫概念只是臨床操作術語會比無限上綱成XX生理學比較好
病因病機四要素這東西run過就知道,基本上是在中西生理二元觀的架構下製造出來的
老實說,真的很荒謬
: 如果是肝氣鬱滯,木不疏土,脾氣無法升發運化,抑或土雍木鬱,濕邪困脾,這些都會有
: 不同的轉變、兼證和治法。
: 由上可知,你或許可以不認同陰陽、不認同五行,認為其不全面、不完美;
: 你也可以不用陰陽五行,
: 但你不能否認其在學術上的重要性,或把其當作可以一筆抹煞的過時廢物。
從你上面的範例我實在也看不出陰陽五行的重要性在哪裡,只是個符號我抽掉也完全沒影
響。
其實很多強調中基的師長,我都懷疑他們是不是根本唬爛,自己另外有自己的診斷方式,
畢竟藏招是中國傳統。中醫臨床有不少自己獨特的PE,我覺得學校多教一點這些才是正經
,而不是塞一堆從大陸剪貼過來的理論大雜燴要學生背起來,搞得畢業後只會問診,結果
搞半天也只會問那幾個有汗無汗大便一日幾行口乾小便黃
: 你說有的沒的中醫師無限上綱,覺得他們在亂吹,可以用真正的中醫知識去衛教民眾。
: 如果大家都團結一心,確實去衛教民眾,我相信謠言生存的空間會越來越少。
問題是什麼才是真正的中醫知識? 我覺得光這個中醫師彼此之間就吵不完了
: 拿真正的經典來讀,能夠歷經時代留下來的,大部分都是真材實料千錘百鍊,絕對不是像
: 今日有些中醫師信口開河。
: 歷代醫家也是認為先前的學說有其可改進之處,窮經皓首,不斷留下新的學說。
: 現在的我們,有更多的資源和工具,可以做更多的觀察和研究;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破除謠言、衛教民眾,發揮中醫更多的價值,乃是當務之急。
你這邊自己也說拉,"現在的我們,有更多的資源和工具...破除謠言..發揮中醫更多的價
值..."
破除中基裡面不適合的荒謬理論不就是現在的我們應該做的事嗎?
最後給選中醫的幸運高中生: 中醫其實很有趣拉,每天都有戰不完的文,可以不斷訓練自
己的科學邏輯與思考方式,除了戰文之外,看診也能嘗試結合中西醫,或結合其他東西,
氣功之類的,比較有創造性,畢竟中醫沒有guideline嘛! 不用每個人都照著一套標準處理
其實也蠻有趣的
作者: giveUstars (大城市的游牧民族)   2017-07-30 21:22:00
....XDDDD 各位前輩們戰場開回中醫學生板好了
作者: Uber (Uber)   2017-07-30 21:36:00
話說牙醫戰神怎麼今天沒出手了(轉移話題)
作者: castalchen (castal)   2017-07-30 21:37:00
中醫講的是中文 可是別人還是看不懂說不定翻成英文還比較看得懂
作者: inejiii (流動的艷陽)   2017-07-30 23:32:00
病因病機四要素這東西,有時候是為了訓練而訓練沒錯,但不可否認他有訓練中醫邏輯思維和推理的重要效果。只是很多老師自己也帶的不好,因為自己也不懂,連帶就不用指望training 品質了。另外我說中基很強的師長,我都實際看過病,我才會這麼說。基本上就是抓主證扎實迅速,用藥精當,我問他理論,都可以給我信服的答案。服了藥也很有感。最後,問診、望診、聞診、複診都可以是你收集資訊的方法啊?問號?這跟本文主旨無關,不知道你戰的點是什麼?
作者: randy01 (蘭地)   2017-07-31 00:06:00
要討論的話轉回中醫學生版討論吧,這裡戰這個沒什麼意義
作者: gentlwind (ㄉㄊ)   2017-07-31 11:40:00
結果那邊鬧乾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