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住院醫師報稅很簡單 國稅局的網站軟體安裝 自然人憑證插下去
所有資料都會自動download
甚麼保險費會節稅那都是騙人的
因為在台灣政府德政下
一般受薪階層還是用標準扣除額最划算
你要用到保險節稅 那要列舉扣除額
問題是除非你買房買保險又一天到晚捐款
才有可能列舉到超過標準扣除額
不然乖乖用標準扣除額還是最划算
像我也是在買房以後才開始用列舉扣除額
我房貸背了三千萬 一年利息就六十萬
列舉扣除額可以列舉30萬房貸利息支出 遠高於標準扣除額一人九萬元
其他零零總總在列舉下去就更划算
2.醫師階層不少會去買境外保單
去香港買香港註冊的保險公司
會有業務來跟你介紹 帶你去香港買 還幫你出機票錢
而且完全不用收仲介費手續費
你說這些業務賺甚麼
他們是賺保險公司那邊的傭金
有成交有保單 保險公司就會給他們佣金
對客戶這邊他們是不拿錢的
境外保單優點就是利率遠高於國內保單
一堆人會說境外公司沒保障
笑死人 你自己當醫生就知道 台灣的保險公司在出險的時候多刁難
一天到晚要來找醫師改診斷書 說要這樣寫那樣寫才給付XD
說真的醫師族群很多會去買境外保單 不意外
因為看太多台灣保險公司的爛嘴臉
買的時候跟你說多好多好 出險的時候機車的要死
這些一般人是看不到的
3.我認為一個重要的觀念是
保險歸保險 儲蓄規儲蓄
天底下最不划算的叫作儲蓄險
偏偏台灣人最愛買儲蓄險
認為錢一定要有去有回
事實上反而最不划算
同樣是壽險好了
單純定期險沒儲蓄性質 其實很便宜
你如果要買儲蓄型 錢一定拿的回來那種
那每年繳的保費是遠高於定期險的
結果反而負擔更重 繳保費繳得很鬱卒
事實上已經本末倒置了
保險歸保險 每年繳少少的保費 當作避險就好
剩下的錢就是拿去儲蓄或做投資
這樣才叫利益最大化
又想要保險又要儲蓄 結果就是每年保費壓死人
話說這又是為什麼一堆人去香港買保單的原因
同樣儲蓄險 香港的遠優於台灣
實在差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