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osca ( )》之銘言:
: 4.政府一天到晚強調無症狀感染者傳染力很低
: 想為之前比利時確診個案趴趴走兩個月解套
: 但每次一抓到無症狀感染者
: 卻又要最高規格隔離對待
: 這說法和做法完全矛盾
: 所以民眾不滿和恐慌的根源在此
: 政府自相矛盾嘛!
: 那有民怨是必然的阿
: 一天到晚怪罪藍營白營網軍操作帶風向
: 莫名其妙
陳自己就是個風向大師
他上電視說的 聽起來沒錯 可是細想就會覺得很奇怪
例如前兩天說的偽陰性問題 我就做了個表 一看就很清楚了
如果陳說的50人存在 現行的制度一樣會存在
: 陳時中強調,模擬入境全數普篩,居家檢疫以25萬人計算,全數篩檢,盛行率中位數約
: 0.2%,25萬人可假設有500個潛在個案,如以試劑敏感度90%、特異性95%來看,會篩出
: 450個陽性個案,但會有50個偽陰性在社區趴趴走,造成社區傳播是可以被預期的。
我們就用陳說的500仔細算算喔
┌陰性排除←┐
┌陰性─ 二篩──┤ │
┌有症狀就醫─┤ └陽性三篩─┤
│ └陽性─ 二篩──┬陽性──→確診
500個潛在病例 不篩查─┤ ↑ └陰性
│ └─────┘
│
│
└無症狀───A
┌有症狀
┌450個確診┤
│ └無症狀──B
│
500患者篩查 ─┤
│
│
│ ┌陰性排除←┐
│ ┌陰性─ 二篩──┤ │
│ ┌有症狀就醫─┤ └陽性三篩─┤
│ │ └陽性─ 二篩──┬陽性──→確診
│ │
└偽陰性50個─┤ ↑ └陰性
│ └─────┘
│
│
└無症狀未篩出→C
實際上 做篩查 就算偽陰性有50個還是會有症狀 去看醫生 一樣會找出來
根本就不是50個人趴趴走
A=B+C
如果不做篩查 和做篩查趴趴走的人數
很明顯是A>C
問題陳的說法就是 剛好那50個人 通通沒症狀 有症狀也不看醫生 才會趴趴走
可是如果這50個是通通剛剛好都無症狀有症狀也不看醫生
放在現行不篩查也是查不出來趴趴走啊
現在就硬要說 C的危險遠>>>A
: 5.有名的FB感染科醫師
: 日本自助旅行中毒者
: 算是我台大醫院的學長
: 他一直都是站在支持李秉穎教授這邊
: 但他自己最近都重申
: 他其實也支持隔離14天後在普篩一次
: 這沒什麼壞處 還能抓無症狀感染者出來
: 醫界和公衛界都一堆人在支持入境普篩
: 結果現在還被打成因為買辦屯了一堆篩劑
: 台灣醫界現在被政治蒙蔽成這樣
: 我們看了除了無奈 又能說什麼
然後最早提出 商務人士篩查縮短隔離的設想 就是衛服部
現在全部推給別人
而且現在多數人贊成的是篩查+隔離
偏偏現在就是偷換概念成說是 篩查就是要免隔離
超級厲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