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qaz963747 (話都說不好的斑馬)》之銘言:
: 說到新制pgy的設計
: 工會發現了一些問題
: 也順便彙整給大家了解
: (但不知道是否有直接幫助就是了)
: 這大概是10月底我們先整理討論發布的
: 但據說這問題到現在還沒解決
: https://i.imgur.com/gews3QP.png
說真的看到這些公會仔做的圖就北宋
說是排擠,但到底為什麼會發生
下面的討論是正確的嗎?沒有偏頗的嗎?
: 今年史無前例將出現一個奇妙的現象,
: 也就是會有這四類的人準備申請成為新進住院醫師。
: 有別於以往,衛福部與專科醫學會
: 決定每間醫院可以分到多少住院醫師R1容額,
: 今年則是直接核定新進住院醫師(R1+R2)總額,
: 至於這名額要怎麼分配給不同身分類別的人呢?
: https://i.imgur.com/jbCrE79.png
說真的這個圖也很妙
說是四類人
但是仔細一看
根本就是惡意滿滿
Z類人
選你所謂四大科 內外婦兒
兩年PGY結束後
文中寫 不用當R1
感覺充滿善意呢
試想挑起什麼呢?
再來認真討論
可以說PGY1 當作intern
PGY2當成以往的PGY
但其實這並不正確
分組PGY2的內科組
實際上要在內科10個月(8個月內科 + 1個月社區內科 + 1個月老年醫學)
過去的舊制PGY要走內科的
真的選內科組的多少人?
而舊制內科組中,實際上在內科又有幾個月?
確實比起過往 PGY -> R1
這當中的訓練月份有差別
但是也是努力追進這個差距了
也不是真的所謂不用當R1
但其實你想討論的是婦產科吧?
誰在意內科(哭阿
真正感覺有排擠的是這一科吧
這個等下再提
至於Y類、X類都是少數
而且也威脅不到舊制
工會應該也沒興趣
再來就是重頭戲W類
W類衝擊最大的就是婦產
今天兒科退燒
內科依舊慘淡
外科沒什麼變化
工會最想講的應該就是婦產吧
名額最受限
又有欠扁的新制PGY擋路
問題到底出在哪
1. 新制的PGY2,目前的方向就是要拿來當R1,所以訓練的時候當R1,訓練結束後當R2
這是整個體制目前最重要的前提跟方向
我知道很多醫院在這件事情上面
規劃的很有狀況,讓很多人不方便
但是這是整個體制目前的走向
2. 為了要融入這個R2名額,勢必會有 預留 的動作
舉例來說
A醫院婦產科原先每一年招收1名R1
於108年招募109年8月要上工的R1
事情進展得很順利
但同時別忘了108年也有新制PGY的第一屆上路
***狀況發生***
109年上半年進行新制PGY分組
經過面試/筆試後
選出了一名婦產組PGY2 X醫師
109年下半年預計要招收110年要上工的婦產R1
但是醫院現在目前有幾個婦產人力呢?
一名R1 + 一名婦產組PGY2
醫院算了一下發現
這樣110年下半年會有兩個R2、一個R1
那再下去呢?維持每一年招收一個婦產組PGY2 + 一個R1
111年下半年會有兩個R3、兩個R2、一個R1
容額瞬間變成兩倍
所以醫院發現應該要在某一年停止招收R1
把容額導回平日的狀況
所以事情就變成現在的形狀
109年下半年不招R1
110年下半年的R1缺口,就由婦產組PGY2來填補
所以人力變為
110年下半年 兩個R2,一個婦產組PGY2
111年下半年 兩個R3,一個R2,一個婦產組PGY2
這就是圖中所謂的排擠
說實話這個制度下
舊制想要去婦產的是完全的犧牲者
是個非常不公平的事情
應該是學會能不能容許兩倍容額發生
變通之道應該是開啟兩倍容額可能再一年會更好
: 經過我們的了解以及詢問衛福部得知,
: 為了確保二年制選擇分組的PGY2都可以延續四大科職涯,
: 許多醫院採取以下措施,
: 將容額保留給二年制PGY分組後直升者。
: 這樣的狀況在四大科中名額較多的內科、外科問題較小,
: 但對於兒科、婦產科來說,儼然成為一大挑戰。
: https://i.imgur.com/RnfCKFH.png
這個也有點問題
北塑PGY2內科組的名額遠遠大於今年招收的R2數量
並沒有 保障 這件事情發生
: 不管是保障容額,或是醫院科部自行決定分配,都各有優缺點。
: 現行制度最直接的是造成部分醫院科別出現
: (容額)招不滿、(醫師)進不來的矛盾現象,
: 原因在於部份選擇分組的醫師,
: 本來就打算不走那個科別,
: 或者中途改變志向,但科部招募時仍需保留容額,
: 反而讓沒被保障名額的其他身分醫師,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
: https://i.imgur.com/b0a1nE7.png
這張圖可以看出工會根本沒看出問題在哪個環節
容額擴增不是科部的問題
整篇完全不知道要帶去什麼方向
: 我們認為,要確保科部招募順利,且醫師不至於向隅,有以下幾項補救措施:
: 第一、缺額直接轉移
: 我們認為應該允許科部在第一階段招募以後,
: 不待學會或衛福部分配,直接把沒用完的容額,
: 轉移到其他身分類別的應聘者身上。
: 第二、學會介入協調
: 我們建議應該建立機制,
: 讓學會可以在醫院提出需求以後,
: 將未招滿的容額重新分配到有容額需求的醫院。
: 第三、容額適度增加
: 等待備取、學會重新分配容額,
: 對住院醫師來說都是很折騰的事情,
: 也可能在等待過程中被迫放棄摯愛,
: 考量今年是新舊制度轉換混亂期,
: 適度增加住院醫師容額,
: 我們認為可以有助於
: 四大科精實人力、年輕醫師早日確立志向。
: https://i.imgur.com/OLGJ5A8.png
: #工會歡迎台灣各縣市受僱醫師加入或給任何建議
容額轉移也一樣
現在婦產科就是要用PGY2當作R1
轉移完還是要找R2
或是找PGY2
真的要說還不如擺脫以往思維
讓舊制PGY開放面試/筆試 PGY2分組
才能讓整個制度健康一點
說了這麼多
真的很好奇工會內部
到底有沒有新制PGY提供意見
此外工會頂著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的頭銜
到底辦校園講座是要幹嘛
那是醫師作為勞工的權益嗎?
你要講工時議題
跟大學生講幹嘛?
工時議題吵到最後
很容易走向開放醫師容額
這條應該是大多數人都不想看見的路線
工會的願景到底是什麼?
一點想法,給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