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崩壞是漸進式、持續式且不可逆,
健保美好時光走下坡時,就有人在喊,
喊了幾十年,驗證沒有最壞只有更壞。
醫師分受僱醫師和開業醫師。
1.健保總額成長小於醫療成本增加
2.醫師人數增加 v.s. 少子化發酵
簡單兩個前提就注定健保醫師平均收入
一定逐年遞減。
醫院受僱醫師吃勞務所得,台灣這麼多年
來勞務所得增長幅度遠遠低於資本利得,
在所有領薪水的行業都是如此。
你醫師在醫學生版哭窮可以,但在外面哭
窮會被酸爆。政府拿醫療業和公教人員開
刀,一般受薪階級想「原來當醫生也這麼
慘」,民怨值減二。
政府拿醫療業開刀的手段太多,大家醫院做
久了就知道。上面推文有人說,2022政府又
有一條大的,醫院有在開會的,最近一定被
要求要「積極衝量,卯起來衝量」。本來在
2021就要當蓋帽值的某天花板政策,因為疫
情延到明年開始計算。大家拭目等待。
自費項目,政府在各衛生局也有規範,訂立
各項自費收費標準,你提出比同層級醫療院
所高的價錢,就得準備資料進衛生局醫審會
洗臉。藍海也被加蓋。
總和以上,
醫界未來的醫師收入,應有西瓜效應,不再人
人有飯吃,大者恆大,小者難以生存,所以增
加自己的專業度和不可取代性很重要。
否則只得犧牲臨床、研究、教學、行政等,我
們本該兢兢業業做好天職的時間,研究投資,
醫師們天資都很高,賺錢的巧思很多。
如果不想花時間,看看周圍同學一定很多開醫師
信貸開槓桿買房買股,醫師炒房團不用說,最近
還有醫師們集體融資打算開槓桿買0050。
但投資一定有風險就是,幸好醫師破產也不怕再
起不能。
再不,安居樂業也很好,錢只是從事醫師這份職
業的考量之一,乖乖工作不投資,當主治醫師後
還是能過滋潤的高階白領生活。(未來不知)
在公立醫院工作的,可以想成三分之一的薪水捐給政府做公益。
在教會醫院工作的,可以想成三分之一的薪水捐給上帝做公益。
在廟宇醫院工作的,可以想成三分之一的薪水捐給神明做公益。
在財團醫院工作的,嗚,抱歉我想不到。
如果心裡過不去,照上面這樣想,心結就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