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討論這種敏感且略帶悲觀議題,小緊張… 多請學長姐指教了。 若有不妥會刪文
完全認同這個覆議很有意義,覺得發起者很有勇氣、熱心,也做足功課!
只是整體上來說醫師聲量真的還是無法跟大眾比… 像是該網站下面留言已有不理性民眾跑去吵。
參考了各方前輩的論述,只能說「增設醫學系」可能是難以抵擋的戰車…
對高中考生而言,這是好消息,代表更好考
對考生家長也是,絕對雙手贊成
對政府而言…就不贅述了,便宜的人力呀… 而且健保體系一直是重要的選票支柱(?)
對財團而言,人多好壓價
對廣大民眾而言,絕對贊成,理由至少以下:
一、因為民眾會覺得醫療變更便宜,有更多醫師選擇,便宜就好俗又大碗
二、不諱言,因為整體薪資停滯,「相較起來」目前醫師薪資對他們來說還是優渥,削減醫師薪水可以弭平中低薪階級「相對剝奪感」
三、增加醫師人力,即使薪水大不如前,但應該還是有公務體系薪水價碼,可以給更多人有機會一起進入此中產階級,也是一個增加民心的賣點
綜合以上,對普羅大眾而言,有便宜的醫師可看就好
醫療品質疑慮、doctor shopping、醫療惡性競爭、physician induced demand 、醫療訓練品質現象皆不是他們考慮的範圍,因為多數人不會願意去了解。
像是小弟覺得訓練品質是絕對要被大力強調的,台灣教學醫院就這麼多,
醫生訓練是要累積的,看足夠量的case的來養成心智表徵。
假如人一多,稀釋了訓練量,可能導致mature更慢,甚至導致訓練拉長
在外科尤其明顯… 外科現在的手術傷口越來越小,上table的人力不再需要那麼多,就算上table有時候視野也不一定可以看得清楚,且放刀也越來越慢,如果再更多人進來稀釋跟刀上table的練習機會,訓練品質會掉很慘
像是前一陣子dcard一系列戰醫學的文,不管醫學方提出多麽有理有據的論點,幾乎都還是逆風,各行各業各科系一起進來圍剿,因為它們有幾張陷阱卡可以用:
1.開始吵醫德,認為行醫不該談錢,並開始道德綁架
2.開始吵名額,鼓吹開放名額,鼓吹自由競爭
3.認為醫師薪水很好,應該多一點人來分,提升中產階級人數
4.舉出幾個科別高薪例子帶風向
5.認為醫療沒辦法幫台灣賺錢,支出本就該越低越好
6.認為根本沒人去偏鄉,人一多自動就會把人擠去偏鄉
其實如果是真的薪資掙扎的人來吵就算了,但往往可以看到頂大電機資工的也一起進來“交流”(苦笑) 他們不管領多高薪都不會受到批評,但是醫療一談到錢就會處處掣肘
醫師人一多的趨勢開啟,大概也很難完全團結,人一多,總有地方要去,容易惡性競爭,且必定開始爭吵一些醫療處置開立的科別獨特性,可能某些項目越來越多人搶進爭取,畢竟要餬口飯吃呀
那如果擠進小科確定萬無一失嗎? 可能未必, 第二批的公費生(今年開始招生,包括後醫)已經不再硬性限制五大科了,將會視需求彈性調整科別,所以我覺得跟老人相關的科別,家醫、復健、神經、精神科 都有可能會有公費生的出現
以目前態勢來看,除非讓自己的技術不可取代做出口碑,不然就是要培養斜槓,且要非常斜才能具有薪資競爭力….
當然,也不是說消息全然悲觀,目前每年限制海龜實習名額一年100名。住院醫師招生總名額從以前2,143名調降到1,670名,103年再進一步調降為1,550,但是因為公費生的關係,今年又爬升回1778左右了...
即使未來有些混屯悲觀,我還是會努力當好醫生,畢竟對於未來想走的路線慢慢有雛型了xD
最後,附上其他在此平台出現過的提案
https://join.gov.tw/idea/detail/9c9ee19e-2430-496e-9ba5-58bcb729b2f3
https://join.gov.tw/idea/detail/cb84a888-d5fb-4a3a-8eea-eb5012f95c77
https://join.gov.tw/idea/detail/9b29d000-de91-462c-be7b-6e511638c98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