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yidong86 (棉絮掉光換塞鐵)》之銘言:
: 各位醫生晚安.
: 職業背景: 目前32,某國立電機所現役學生,前工程師,離職前年薪低空飛過100
: 更早曾為國營員工.
: 現況: 科技業又打回原形,目前看醫牙的平均待遇還是大勝,雖然海歸醫牙已經
: 紛紛回國瓜分市場,政府可能也會持續對健保開刀.
: 學習背景: 當年學測69,自然考差填不了電資,填了傳統理工科,又沒勇氣重考電資.
: 更沒想過重考醫科.剛出社會無遠大志向,考取了國營,覺得薪資不理想又再轉科技業,
: 做了幾年發現沒補學歷不行,所以回來讀電碩.開始後悔高中畢業沒有果斷重考醫牙.
: 重考規劃: 以目前碩士學業為主,一邊複習高中課業.本身較擅長學測著重觀念的考法,
: 對指考重計算的考試不擅長.但聽說學測面試不收30+,大齡只能擠分科窄門,若要準備
: 分科,幾乎要休學全職讀書了,對我來說成本太高,考試也沒把握.
: 保守目前有明年跟後年學測兩次機會,若沒考上,碩畢就回業界.
你這邊算法怪怪的
: 職涯分析(都是worst case):
: 電 34,年100起步,估計40,年150封頂.一直到50.50以後工作沒保障.
: 醫 最晚34考上.40畢.PGY2年.R4-5年.45當主治,穩定年入200到60還是65.
這邊醫生當主治應該47歲了
回文也講一堆了你四十歲值夜班
我個人覺得不太可能
然後你到時候看到你的薪水
就會想早知道考牙醫
: 牙 最晚34考上.40畢.PGY2年.42當主治,穩定年入200到55腰酸背痛.
年入兩百,不說名字遮起來我還以為是醫生
別小看本土牙
現在最夯的議題就是波波牙
我個人看法應該是擋不住
但具我朋友的老師指出「危機也是轉機」
未來本土牙,「開診所的」,都會附國內學歷
然後就走一個高端自費路線,有競爭才會改變
以後願意多花錢的==》本土牙
不願意花錢的健保==》波波牙
就算不能轉型成功,光不用值班,很少被告
穩虐至少四~六成醫學系
: 目前有幾個選擇
: 1.碩畢回業界: 太晚起步,預估就是科技業打雜的命,高機率40歲150封頂.
: 領破200的機率,很渺茫.
很奇怪,我朋友台大資工倒數90%+台大碩+LOL鑽石,進華碩24歲那年就140了,比較同年
紀醫學中心醫院PGY,薪水都1.5~1.7倍了,真的有那麼慘?而且假如你一直留國立cente
r,基本上內科要當到總醫師才能和科技業起薪打平欸。
: 2.投入大學考試: 先準備學測,如果分科無法專心準備,則休學全職讀書.
: 嘗試重考兩年.若失敗,沒碩士學歷,並且回業界履歷非常傷.(原本就夠糟了).
: 3.後醫後中: 普化普生沒學過,要考也要休學全職考,甚至去補習.
: 想請教各位,醫牙薪資/發展值得這年紀去拚嗎?
牙醫唯一選擇
整篇看下來基本上都是以錢為出發點的話就是牙
但我覺得科技業進大公司
把公司上下游搞清楚
然後關注一下自己公司訂單狀況
主管有沒有主動叫你請假
進股市真的很難輸
我朋友台GG 4,500的時候都出掉
這種業外的紅利醫生也沒有
然後還動不動會被科技業朋友問你賣了沒
結果你整天都在忙
晚上一打開手機發現自己又賠二三十萬
只能回說「喔我沒關注啦,最近事情比較多」
有時候不要只看薪資數字啦
一些業外的紅利股份你也要算進去啊
而且我後來發現絕大部分的人會覺得醫生很爽
都是因為你們對醫生的認知都是
「開感冒藥的診所醫生」
最後牙醫現在是拐點
趁波波牙新聞被炒起來的時候買進
一起走向本土自費牙頂端人生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