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標題就很引戰 但容小弟把話講完 再噓也不遲
小弟為中部貴院醫學系畢業的學生
當年 好像是大四還是大五吧 還有跟著一群人到台北(好像是立法院前)抗議國外醫學生
的議題 當然不外乎是沒有實習阿 取得學歷資格等等的爭議 還記得有幸一睹九把刀前來
助陣的身影 經過臺大醫院時 也有穿著白袍的年輕醫師經過 跟著我們吶喊
經過十幾年吧 小弟從學生,銀彈,住院醫師,總醫師,下鄉的young V,一路到現在
拿到彩色執照已經將近40的叔叔了。有經歷一些事 想法也變很多
在中頂好當總醫師時 第一次遇到 所謂的國外醫學生 說實在是在相處很久之後 偶然
從同事口中得知 有點小訝異 但學識沒問題 人品沒問題 還會手把手的教我 我有急事
需要請假的時候 開口拜託cover也超級給力... 當然 個案不能代表全部
後來又慢慢 遇過幾個資歷類似的學弟妹 基本上也沒什麼問題 也有更加認真積極的案例
我.... 並沒有要洗白誰 也不全然覺得這樣的制度沒有問題
很明確的 有問題的... 是這個制度 而不是選擇這條路的人吧... 畢竟 以現行法規來看
在他們選擇的時候 就真的沒有違反任何規則吧
說穿了 就是醫師資格考試(包括筆試/口試)門檻過低(或者說是鑑別度不夠)
無法確實 1.控制員額 2.有效篩選出適合從事醫療的人員
總不可能大學聯考的成績 才是評判最適合從事醫師職業的最佳標準吧(是最客觀 最公平
沒錯 但跟臨床執業的相關性.......)
我舉個例子 不全然一樣 不過可以參考
報名台灣職棒的新人選秀 其實沒有絕對資格限制 你是U18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