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但願眾生得離苦 (《棲霞寺1937》觀後)

作者: sweetdew (如愚)   2009-12-27 00:13:19
是何等的慈悲與願力,才能在隆隆的炮火聲中,一肩扛起救拔蒼生的重任,始終如一?
披著夜色,在攝氏十三度的低溫下盥洗,水落處湧現陣陣蒸汽,忽然明白,毗盧殿前的
雪地裡,眾目睽睽之下,當冰水一桶接著一桶無情澆淋,寂然法師只是默默承受著,雙手
合十,如此虔敬,如此堅定。
棲霞寺,與棲霞寺裡的兩萬多位難民,終究因寂然法師一念廣大的慈悲,於戰亂之中平
安度過。然而,也就只在那麼一念之間。每一回諸僧的商討,棘手的難題接連入寺,接受
或者拒絕,都是考驗。生死交關之際,如何抉擇?護寺?護民?護國?孰輕孰重?
鐵打的道場,也必有終歸壞散的一日;而道場之所以存在,皆因眾生。如果,只為保全
寺院而遣散難民,少數人的身命是保住了,千年古寺也得免兵災;關起山門,兀自晨鐘暮
鼓,又怎忍心面對那些無助、恐懼的眼神,痛苦的哀號,與流離轉徙之間的傷亡與淚水?
「菩薩,不是一種形象,而是利益眾生的清淨心念。」唯有一念予樂拔苦的慈悲,能夠
超越時空語言的限制,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使當世避難寺中之人得到心靈的安定,亦使
後人感動崇仰。
為何出家?當初,寂然法師因家貧入寺落髮為僧,一生三十個年頭,就這麼真誠地奉行
佛法慈悲的精神;相較之下,那軍官曾經風光地在東京大學鑽研日本佛教史,何其諷刺。
回頭仔細想想,如果過程中的關鍵被抽換,眼前所見或許就不是今天的棲霞寺:如果寺
中沒有那位曾經留學日本的法師,如果那個晚上酒醉的日本兵沒有強行入寺而誤殺僧侶,
如果那位姓山田的日本軍官未曾信奉佛教……太多太多的如果,無法一一追問,而一切竟
發生得這樣巧合,「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誠然如此。
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暗夜中、燭光下,寂然法師獨留大殿禮佛。──亂世之中,如何
是一個佛弟子的本分?
清淨莊嚴的梵唄在山林間迴盪,成為動亂之中一種安定人心的力量與溫暖光明的依歸。
雙手合十,仰望世尊,在寂然法師至誠懇切的眼神裡,我看見自始至終堅定不移的一念
──
「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佛說八大人覺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