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買基金「喜新厭舊」 金管會盼別炒短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inance/20170209/1052691/1/%E5%9C%8B%E4%BA%BA%E8%B2%B7%E5%9F%BA%E9%87%91%E3%80%8C%E5%96%9C%E6%96%B0%E5%8E%AD%E8%88%8A%E3%80%8D%E3%80%80%E9%87%91%E7%AE%A1%E6%9C%83%E7%9B%BC%E5%88%A5%E7%82%92%E7%9F%AD
蘋果日報
去年台股指數表現佳,但基金規模卻未同步成長,引發金管會關切。
金管會副主委鄭貞茂說,國人買基金容易「喜新厭舊」,
造成基金資金相互排擠,希望國人買基金不要「炒短線」。
據投信顧資料顯示,去年底投信資產規模3.58兆元,
較2015年少了175億元,也是從2010年、六年來,首見基金規模縮減。
鄭貞茂說,通常公司做第一上市櫃(IPO)時,對台股量能都有提振效果,
但基金卻沒有,金管會發現,只要有新基金推出時、就會排擠到現有基金
「國人會賣舊基金、買新基金」,造成基金互斥排擠,
金管會鼓勵國人買基金不要炒短線,希望可以長期持有。
鄭貞茂也說,國人還喜歡買外來基金,可能與國人認為
「外來和尚比較會唸經」有關,例如國內外投信業都推出印度基金,
但國人就偏好買國外基金推出的,金管會也希望可以提升投信業者的研發能力。
至於為何國人買基金喜新厭舊?金管會官員說,
可能與銀行勸誘投資人頻繁轉換基金、炒短線,已達到業績目標有關。
目前各銀行向基金公司收取銷售獎金,多是採「銷售額」計算,
例如銀行賣1000萬元基金,可以依一定比率拿銷售獎金,
部分銀行為達業績目標,只好不停勸誘投資人轉換基金。
為避免投資人遭勸誘炒短,金管會希望銷售獎金,
改以「客戶資產規模」(AUM)為計算。
(廖珮君/台北報導)
越限越炒
況且資金市場那麼冷
能吵到哪裡去
餅那麼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