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漆刮傷有深度的區別 (um)
所以烤漆有層數的區別 (um)
金油層(? um) , 色漆層(? um) , 底漆層(? um) , 每種車每層噴塗的厚度不一
太陽紋屬於金油層最表面的刮傷 , 當一般的燈光下也看的見刮傷時
表示刮傷深度已經接近色漆層的區域
太陽紋 , 是由 "橫向直向斜向" 所組合而成 , 平常就有
但在陽光下或者路燈下就可得更清楚 , 並非因為陽光照射而產生的紋路
案例1 :
陽光曝曬時 , 汽車鋼板溫度提高 , 汽車烤漆隨著溫度變化會有軟化現象
如何求證 ? 您可以大太陽之下 , 開車持續30分鐘後 , 將車停到路邊
用指甲輕輕按壓引擎蓋的車體烤漆 , 您會發現力道強一點它會有凹痕
當汽車行駛在路上 , 烤漆軟化時 , 自然風吹來帶有矽沙塵的氣流
細小的會劃過漆面 , 體積較大的 , 就會打穿烤漆 (石頭洞)
再加上空氣動力的緣故 , 車速一提高 , 我們就等同於不斷的衝撞沙子
就像撞死了 "飛蚊" 一樣
案例2 :
每當車輛清洗完之後 , 過了一個晚上 , 車體表面的沙塵又開始重新囤積
此時將車輛做移動 , 就會發現車身上的沙塵隨風起舞 , 用嘴輕輕吹灰塵
也可看見移動的現象 , 將 " 案例1 " 套用下來 , 也是會形成細小刮痕
案例3 :
洗車的過程 , 不論在講究 , 不論幾桶水 , 人為因素降到最低
汽車所有細縫裡面 , 都會卡著細砂塵 , 因此才會有高壓水槍這樣的器材
但即使高壓水槍對全車隙縫再如何沖 , 仍然沖不完細沙塵
如何證實 ? 車體非常髒污時 , 高壓水槍沖過 , 還沒有任何刷洗之前
用手摸摸漆面 , 仍可感覺到沙塵覆著在車體表面 , 若是白色車將可看到髒污被摸下
由此可證 , 隙縫的細沙塵 , 也不會因此而被高壓水槍沖刷 100% 乾淨
而在洗車過程 , 外力影響沙塵的移動 , 隙縫不斷的隨著水流出肉眼不易察覺的細沙
當然也就會產生所謂的洗車刮傷 , 最後擦車布摩擦車體時 , 也會再製造出刮傷
只是多與少的差別
案例4 :
棕梠蠟 , 封體 , 鍍膜 , 產品本身確實不會傷害漆面
若是去污清潔的蠟品 , 就極有可能直接對於漆面產生刮痕 , 因為研磨成分的緣故
會傷害漆面的關鍵在於 " 案例3 " 但後續上蠟下蠟的過程 , 也有連帶關係
不管是機器上蠟 , 手工上蠟 , 都免不了一個問題 , 就是環境
新的棉即使在乾淨 , 車體也不會是無塵無沙的狀況 , 因為灰塵無所不在
若洗車區域都在馬路邊 , 即使有距離 , 沙塵一樣隨風飛來
就連離開馬路邊的地方都有灰塵 , 那就可以理解只是灰塵多跟少的問題
打蠟過程都需要 "棉" , 或者用肉身上蠟 (ZYMOL,SWISS) 都有這樣的產品
在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車是乾淨的同時 , 灰塵還是在車體之上
棉 與 手 , 摩擦漆面的同時 , 也就會形成打蠟刮傷
案例5 :
當洗車次數越多 , 當打蠟次數越多 , 也明白無法避免刮傷形成時
這時候就要去揣測計算刮傷的殘留數 , 再來就是一個算數的問題
假如每一次很講究的洗車只留下 2 條刮傷 , 10天洗一次車 , 1個月 30 天
洗車 3 次裡就會留下 6 條刮傷 , 依此類推
很講究的打蠟過程裡面 , 只留下 1 條刮傷 , 10天打一次蠟 , 1個月30天
打蠟 3 次裡就會留下 3 條刮傷 , 依此類推
換句話說 , 每10天一次 "洗車+打蠟" 總共會有 3 條新刮傷留在車體上面
日子久了 , 太陽紋自然也多了 , 也就是為什麼這樣細心的照顧車
自己從頭把關到尾 , 但還是會有太陽紋的原因
但別忘記了 , 車是在外面開著跑的 , 前面的那些 "案例 " 也都會有刮傷形成
1年累積多少太陽紋或刮傷 , 可以自己去關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