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青春電幻物語」的時候,心中產生不小的震撼。
『現在的國中生都是過著這樣的生活嗎?』
這是我腦海中所浮現的疑問。
電影中,所反映出的許多青少年問題,舉凡偷竊、校園暴力、
排擠同儕、援交…等問題,讓我回想起自己還是國中生的時期,
總覺得在電影上看到的應該不太可能發生在現實生活中,
或許那只是在反映日本的社會現象,不見得在台灣也適用。
但是,再仔細思考,當我們打開電視新聞,每天都有可能會發生
一些令人覺得很不可思議的社會事件,而這些事情不也是我們從
來沒想過會發生的。在我還是國中生的那個年代,相較於現在,
還是相對單純的。雖然校園暴力、偷竊,是長久以來的問題,但
是在性的部分,似乎還是很保守,所以當看到電影中,安排強姦
同學、強迫同學去援交的橋段時,心中產生不小的震撼。
在這部電影中,讓我覺得導演是想藉由雄一、星野、津田、久野
這四個青少年的角色,分別呈現他們面對事情不同的處理態度,
企圖呈現出青少年可能會有的想法。以下就從這四位主角來說說
我的想法。
先從雄一來說,他到了青春期才生活在重組家庭中,他跟繼父與
弟弟的互動很少,媽媽又懷孕,對他的關注一定不多,這樣的他
如果有什麼心事或是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他能向誰求助呢?
當星野在欺負津田與久野的時候,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被欺
負,雖然他想要幫助他們、解救他們,但是他卻也無法對抗星野
的惡勢力;他不但不能保護自己喜歡的女生,還是他帶她星野家
的工廠,才讓久野受到傷害,心中所產生的自責與掙紮,一定讓
他很痛苦。由於長期受到星野的欺壓、自己只能在旁邊看著同學
被星野欺負,再加上星野連他最愛的莉莉周都要剝奪,讓他燃起
刺殺星野的動機,我想他這樣的行動或許不全然只是為了他自己
對星野的憤怒。或許他認為只有這麼做,才能讓大家脫離星野的
威嚇。
星野長期處在一種不平衡的狀態下,他不明白為什麼大家要誇大
他的能力,這樣的誇大讓他很困擾。從小就生活在物質充裕的環
境中,得到父母與奶奶的寵愛一定不少,但他心中有股叛逆的氣
息,因此才會為了要去沖繩旅行而去搶錢。在沖繩的旅途中,他
又兩次差點命喪沖繩,之後又看到曾經搭過他們便車的男人發生
意外,慘死在沖繩,這在他心中所產生的衝擊一定很大。因此他
把錢灑向大海的時候,似乎就象徵著他對於無法掌控的生命感到
無奈,所有的名利對他來說已經都無所謂了。開學之後,星野就
開始性情大變,大家都不曉得為什麼星野的轉變會這麼大。從旁
人的口中說出,他父親的工廠倒閉、家庭破碎,讓原本對於生命
開始感到懷疑的他,更是無法接受。或許他這樣不停的欺負同學
,只是想讓其他人也感受到跟他一樣的痛苦罷了。
津田因為被星野拍下裸照作為威脅,而必須被迫去援交。在他援
交完,跟雄一走在回家的路上,所表現出來的憤怒、無助,讓我
印象很深刻。他踢打著雄一,似乎是在對他抗議,抗議著為什麼
他不能保護他;把援交分來的錢,丟在地上,用腳搓揉著、與他
跑到河裡哭泣,似乎在表現他多麼想要洗淨自己身上的汙穢,銷
毀他被脅迫援交的證據。他也想過變胖或是理光頭,就能脫離星
野的威脅,但他始終沒有這麼做。在他自殺之前,看見空中一架
飛機飛過,接著發現一群人在草原上放風箏,這就是他渴望的自
由,於是他在放完風箏後,選擇用自殺來結束他的生命。
久野因為受到男同學的歡迎,因此在班上受到許多女同學的排擠
。她被男同學強暴之後,所表現出來的堅強,讓我覺得很佩服她
的勇氣。她很有智慧的想出一個讓她自己不需要在受到傷害的方
法,也很勇敢的對抗欺負她的人,不向惡勢力低頭,我想這是一
般人很難做到的。
青少年是處在一個身體巨大轉變的時期,同時,也在尋求一個清
楚的定位,以確定自己的價值。而這個社會,在這幾十年來,轉
變也很快,快得讓許多人措手不及。整個價值觀與社會風氣的轉
變,在加上媒體的渲染,使得在思想還沒成熟的青少年,就會因
此受到影響。每次聽到調查「發生第一次性行為的平均年齡」一
直往下掉,就會讓我產生『這是真的嗎?』的疑問。如果是真的
,那是為什麼?是我們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嗎?如果是假的,那
經過媒體報導之後,是不是會讓青少年誤以為這麼早發生性行為
是正常的,反而更助長這樣的現象?
當這個社會的每個人,都在批評時下的青少年怪異的思想與行為
時,有沒有人想過這個社會提供給他們什麼了?在這個價值觀是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中,不喜歡唸書的孩子就如
同是被社會放棄一樣,因此他們只有自甘墮落的份,這真的是他
們願意的嗎?而功課好的學生,也被貼上「好學生」的標籤,他
們或許得到許多師長的寵愛,或許會受到同學揶揄,有人提供他
們正確應對的方式嗎?
我看完這部片子之後,心中有許多疑問。像是雄一、津田、久野
他們都受到星野這麼大的傷害,為什麼都沒有去向其他人求助呢
?而星野家遭受到這麼大的變化,為什麼都沒有人去關心他的心
情、去幫助他調適,導致他得用這樣偏激的方式去排解呢?
雖然在我還是國中生的年代中,沒有這麼可怕的社會事件發生,
但是我覺得青少年心中那些敏感的特質都一直存在著,他們或許
需要比其他時期更多的認同與成就,才能建立正確的自我認同。
當我們在批評他們的同時,應該也要反省自己給了他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