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識愁滋味,寫這句話的人一定是沒有嘗過被女孩子拒絕的
滋味。
《記得香蕉成熟時˙楊醒波》
回首香港電影黃金三十年,總有些片段在腦海中不斷的浮現,伴
隨著走過青春歲月,就像在生活中烙下一個印記,彷彿這些人真
的存在過我們的生命中。
常常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候想起一段耳熟的對白,引述著片中人物
的台詞,然後回想起記憶中的電影畫面。所以當批踢踢流行著「
高義,你他媽雜碎!」「我是跟鄉民進來看熱鬧的。」時,我竟
感到一種認同感:我們都是看香港電影長大的。
這些讓人再三回味的角色,可能是標叔一家人、可能是林正英師
徒、也可能是黃百鳴的開心鬼……這些角色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佔
有相當多的份量,往往在想起時,還會帶著溫馨的回憶。
如果要說有什麼對白讓我感到深切的認同感,那定是楊醒波在邀
約婷婷參加聖誕舞會時被拒絕後的牢騷:「少年不識愁滋味,寫
這句話的人一定是沒有嘗過被女孩子拒絕的滋味。」
多半是某個窮極無聊的晚上,偷偷爬起來看電視,躲著父母將這
部電影看完,在那個尚稱保守的年代,《記得香蕉成熟時》這種
電影可是父母眼中大逆不道的邪惡之作,然而,真正看過這部電
影後才會發覺故事所陳述的並不是單純的性喜劇這麼簡單。
1993年上映的電影,是以成年後的楊醒波為第一人稱,講述著發
生在1981年,楊醒波14歲那年的故事,片名隱晦的以「記得香蕉
成熟時」暗示著青澀的成長過程。
如同所有14歲男孩一樣,楊醒波的14歲面臨著一連串的轉變,自
己忽然夢遺,11歲的妹妹初次月經來潮,青梅竹馬的玩伴女大十
八變成為美少女,家裡搬進了一個美女房客,初戀、聖誕舞會、
叛逆期的來臨……。
在生理與心理都逐漸邁向成熟、轉變的14歲,楊醒波交錯在徬徨
猶豫間,身處孩童轉變為大人的年紀,電影以幽默的旁白交錯著
Bee Gees的經典老歌First of May,忠實的呈現了青少年的困擾
與迷惘,平淡而帶著絲絲愁緒。
對性的疑惑、對戀愛的憧憬,還有喜歡卻不敢開口的曖昧情愫,
貫串了整部電影,沒有精彩的特效與動畫,或是熱血的劇情,只
是淡淡的陳述著楊醒波的成長,我們可以從楊醒波的故事中找到
似曾相似的感覺,就好像在述說著自己少年時的某一段回憶,然
後在電視機前默默的感動著。
因此當我們看到楊醒波為了夢遺而尷尬,為了媽媽到學校而覺丟
臉,為了跟妹妹搶廁所而吵架,就像看到一段也曾經在自己身上
發生過的事情,在產生共鳴的時候露出會心一笑。
其實導演在片中賦予的不只是性,反而著墨更多在家庭觀念、傳
統道德上,在儒家傳統的架構下,父親代表的是一種威權的存在
,而曾志偉飾演的父親則試圖建立起一種不同的父子關係,在面
對孩子生理心理上的轉變,他先是拉下父親的姿態,以搞笑的發
音來解釋生理的轉變。
鏡頭一轉,又讓楊醒波見到他從未認真體會過的父親工作的場面
,對父親的形象產生質疑。然後才在片尾一段請父親喝茶的交談
中,和父親建立起一種互相信賴的情感。
就像他在和父親走出餐廳散步回家的路上說的「其實當時我並沒
有相信老爸說的話,不過看見他那麼努力的在我面前解釋,突然
之間我覺得解不解釋都不重要了,因為老爸已經把我當成同輩了
。」
每次看到這邊,我總是想起那種父親認同你成為大人的轉變,每
個男孩成為男人,彷彿都要經過這樣的一個片段,那就像楊醒波
說的,解不解釋都不重要了,因為老爸已經把我當成同輩了。
看著這部電影,總是沉醉在電影的氣氛中,那是一種青春的滋味
。而青春的滋味其實很難定義,每個人領悟到自己正值青春年少
時,或許是對隔壁座位女孩的身影感到心動,或許是一群人故作
鎮定的租著A片,或許是收到別班女生的情書,又或者是在路燈
下哼唱著自己作的小曲,我們往往在這一連串的徵兆出現後才驚
覺成長已經不知不覺的來臨。
回頭再看《記得香蕉成熟時》這部電影,追尋著電影中令人難忘
的片段,然後細數自己的過往,才明白成長原來是一種古怪的東
西,當自己正值其中時感受不到他的存在,身為過來人時卻有著
無限感傷與惆悵,原來真箇是青春一去不復返。
我們曾經都有過這樣的純真年代,所以看起這部電影,就像是在
一個半小時內重溫自己的過往,重溫自己的青澀歲月,這是一段
平凡的故事,這也是一段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的故事。
當故事中的主角不再飛天遁地;當故事中的主角不再拯救地球;
當故事中的主角跟我們一樣有哀傷有迷惘,有一段酸酸甜甜又苦
澀的初戀時,我們就能從楊醒波身上找到自己彷彿已經遠去的少
年時。
《記得香蕉成熟時》給人的感覺是一種年少輕狂的滋味,有無限
的青春可以揮霍、可以追求、可以義無反顧。
當影片結束時,再翻翻自己的日記,翻翻自己的相簿,看著凌亂
的字跡,看著嘻笑的表情,依稀還記得當時的心動,當時的笑顏
,當時的徬徨與焦慮……再回首,終於明白年輕歲月就這樣嘎然
而止,消失得無影無蹤。
少年初識愁滋味,原來如此苦澀、如此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