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各位板大的指教,受益良多。我不是什麼專業人士 ,套一句我
朋友的話:「因為喜歡,所以研究而已。」很多我的文字都是很主觀與
情緒的,登不上什麼大雅之堂。大家討論看看而已。
小時候被外國文化影響很深,直到大學,我朋友跟我講說,我怎麼都在
聽外國搖滾樂(非主流的比較多),台灣的非主流樂團都沒認識半個。我
從那時候開始對台灣文化做初淺的接觸,有機會到國外後,更是覺得,
自己人要幫自己人,其他國家,甚至我們所看不起的國家或民族,都為
自己的民族國家驕傲,這是很重要的。
好,第一,我或許用錯字了,我不應該用藝術片,應該用小眾市場片。
我要強調的是,或許這世界只剩兩種分法,就是好萊塢體系的主流片,
與其他市場的小眾市場片了。
在美國,阿莫多瓦只在大城市放映,像我所居住的地方是看不到,他是
有市場,甚至最近才做過他的全美回顧影展,不過相較於院線大片,放
映的時間,地區,規模都是有限的。再者,阿莫多瓦是天生的形式主義,
不能說寫實主義者就不是藝術,但明顯的形式主義在許多層面上就不是
為了迎合觀眾而產生的東西,那是一種思維觀念與意識形態的延伸。
沒有電影是不商業的,我可以這麼說,電影終究是要給人看的,那是需
要互動的藝術,不過扯到過分的商業,事情就變的醜陋不堪了。
我許久之前有寫過一些胡言亂語,講到無間道的"成功",換來的是什麼?
美國版版權一個;劉德華梁朝偉奪的金馬影帝,試問跟傑克尼克遜還有
李奧納多比知名度又如何?當"The Departed"得到破天荒8.4的IMDB高得分
的時候,多少世界上的人知道香港有一部片叫"無間道"?那是港片頃巢
而出的菁華啊~~換來的就是一個出不了亞洲市場的事實。甚至出不了華
語圈的窘境。
好萊塢鯨吞蠶食世界市場,在好萊塢,你看的到寶萊塢,你看的到日式
情境派鬼片,你看的到次文化,你看的到許許多多不這麼"大眾"的東西,
為了賺錢,他們都包了,但品質參次不齊,濫竽充數的在大多數。更厲
害的是一先包裝在商業糖衣下的藝術深度,如X戰警對美國越吵越凶的移
民問題的省思,直接對專制政權做批判的"V怪客",或是直接對歷史事件
做出回應的"慕尼黑",這種吃通海的包容深度,正式好萊塢無敵的主因。
認清既然我們是小市場,錢就要花在刀口上。
跟朋友聊天提到,文建會每年光花在音樂上就不得了了什麼歌劇,芭蕾舞劇,
從國外請大咖來演出,還有辦客家戲,原住民文化音樂祭,南管戲哪個不
是小眾的東西,花的也是納稅人的錢?
為什麼那種錢花的下去,到了電影上就被人家說太小眾的東西不值得呢??
不為什麼,因為這些是台灣急於發展的文化。
世俗和精緻文化,有時很難拿捏。
精緻文化需要大才,但世俗的東西更要大才。
通俗音樂,通俗文學,通俗電影,通俗取向的東西,更需要大才,不然就
會淪陷。
大材的培養,只靠別人那些歷史悠久的賺錢套路是沒用的。我很喜歡"雙瞳"
但又何必來個"外國人"撐場面,主角是香港人,講著不標準的國語。現今
國語片個人覺得得每況愈下,日本人、韓國人一再的充斥,為什麼?是因為
台灣人愛看嘛~~票房好嘛~~日劇韓劇看習慣了嘛~~沒有好萊塢模式看不下
去嘛~~海報看起來比較有質感嘛~~
說穿了台灣人自己就不喜歡,甚至已經放棄嘗試自己的東西,對自己的東
西感到不屑,沒信心,覺得自己竟拍些怪片。
如果我可以,我真的很想張作驥、易智言等導演再拍拍更商業一點的片子,
蔡導可以回頭拍些教"有劇情"或"明星光環多一點"的片子,再陪養多一點楊
貴媚、陳昭榮、小康、范植偉跟桂綸鎂,不過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沒有
這些實驗性高藝術層面廣的嘗試,他們不會是現在的名導。
我不覺得是誰的問題,是世人已被全球化思維索灌輸,看過大聯盟覺得台灣
打球都像收過錢(他媽的某些垃圾媒體亂講),看過大明星大製作逢迎拍馬口味
的片子就覺得為什麼我們都不能拍這些"只有好萊塢才拍的起"的片?或許政
局的不安,種種原因,台灣人以別人眼中的驕傲為榮,覺得自己不堪一擊。
真善美、絕色長春等小眾戲院在台灣行之多年,竟然也傳出經營不善的聲音,
我傷心,難過。以前全家大小一起去看侯導的時代已經過了,連最後的發聲
之地也快被趕盡殺絕嗎?
人在國外,感觸更深,我以台灣所有揚名國際的片為榮,就算那只是小眾,
我以中華隊為榮,就算那只是個亞運,理論上只有三隊再打。是太難了解,
還是自己不想了解?多少地下樂團片廠環境的苦,真的很苦,不過他們還
是願意傾家當產的打拼,當自己口口聲聲說商業商業,自己對台灣人的信
心又有多少?
我還是信心十足,因為我曾經被感動,我不了解不一樣的聲音為什麼就是
不好,我並不是說盲目的支持小眾市場,而是那種批評已經超越了理性的
批判,「你為什麼不拍商業片?」對我來講,不就跟問「你為什麼不打像
大聯盟一樣精彩的比賽?」一樣。
我相信不只我對台灣有信心,大師兄鋒哥也對台灣有感情,人不只是向錢
看而已,先拿出自己的實力再說,然後對於那些有實力又肯努力的人,也
請不吝嗇自己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