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iary.blog.yam.com/minaloydusie/article/3277938
最近看的幾部電影速記
Horror / Thriller Mode
*殺人不分左右 The Last House on the Left (1972)
自從那年金馬影展看了關於美國恐怖電影史紀錄片《美國夜驚魂》(The American
Nightmare, 2000)之後,一直對其中幾位大導過往巔峰時期的作品心生嚮往,特別是
有多部作品被剪輯進去的David Cronenberg (“Shivers”寄生和感染, “The Brood”,
”Scanners”人體手術和變種人,”Videodrome”人和機械的交纏)、George A. Romero
(經典疆屍三部曲,我好想看《活死人之夜》和《活人生吃》的原版啊)和現在仍然非常
活躍的Wes Craven(《殺人不分左右》、《魔山》、《半夜鬼上床》系列、《陰陽魔界》
影集系列、《驚聲尖叫》系列)。<PS:我覺得 Cronenberg 和 Craven 這兩位導演本身
就有優雅殺人魔的氣質耶,總會讓我聯想到《沉默的羔羊》裡的漢尼拔醫生^^||>
剛好搬回台中之後,逢甲的零售出租店會進不少有的沒的片,就被我看到 Craven 的
處女作《殺人不分左右》竟然以很像盜版的DVD的形式出現在架上,當然馬上就決定
租回來看。很囧的是這個版本竟然是西班牙語發音@@,所以字幕也就有一搭沒一搭的亂翻,
好在此類影片不用言語大概也可以知道在演什麼情緒到哪裡,不過整體來說還是一個
很奇特的觀影經驗。回到電影本身,在胃口已經被養大,對聲光刺激接受程度越來越強的
這一代觀眾來說,這部片裡的虐殺手法和呈現方式可以說是避重就輕的小兒科吧(可是想想
在三十幾年前應該的確嚇壞了不少人),但是它真的立下了往後許多驚悚片的典範,
像是沒有動機創傷,單純以殺人虐人為樂的冷血普通人兇手,反撲之後變本加厲更加凶狠
的被害人,連使用電鋸駭人折磨殺人的喬段這部片都比《德州電鋸殺人狂》更早出現,
唯一讓我驚訝到的是裡頭媽媽的報復,真是太猛了!還有整個故事的設計轉折,那種因為
突如其來的暴力侵入讓中產階級虛偽快樂表象瓦解,甚至揭露中產階級積壓積怨下爆發出
更為驚人的反社會潛力,都讓我對 Craven 作為一個長久在驚悚恐怖片類型耕耘,
暗中顛覆諷喻自處世態的導演,更加的佩服和崇拜。
*食人宴 The Feast (2005)
還滿後悔租了這一片的,儘管裡頭惡搞恐怖片類型慣例的種種喬段別出心裁,但是太過
大剌剌雕琢和頻繁反而到後來有疲乏錯置的感覺(恐怖嗜血的氣氛和惡搞顛覆的笑點時機
交錯穿插的沒有很理想不太平衡,觀眾情緒很難轉換,還是《新空房禁地》自始至終
一致的復古幽默誇張的喜劇基調讓人比較能進入狀況),不過最大的抱怨是片中主角怪物群
他媽的閃動的太快,連個屁都看不清楚人就死了,這樣實在很難enjoy或者欣賞到牠們食人
的快感和噁心耶!
Drama /Independent Film Mode
*太陽浩劫 Sunshine (2007)
PTT電影板上有板友詮釋的很好,會喜歡這部片會被這部片感動是因為「影像」,
它拍出了那種超越人類自身或者侷限視野/生活的存在和力量,因此片中各個人物不夠清晰
立體的角色塑造或者沒有說服力的劇情轉折,也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可以真切感受到的
是那股讓人移不開目光,或臣服瘋狂或奮不顧身以及獻出生命甘之如飴,
絢爛的熱度和光亮。<從以前到現在我常常試著直視太陽看看自己可以撐多久,
還曾經在小時候認為自己天賦異稟真的可以一直看著熾熱的它不會受不了,
應該是角度的問題吧哈哈,然後我也會忍不住一直看著月亮如果被我瞄到它掛在天上>
《太陽浩劫》也讓我聯想到之前去科博館太空劇場看的《深海異形》,導演詹姆斯科麥隆
(《魔鬼終結者》《鐵達尼號》)應該也是對那種遠遠超越人類認知和想像的危險存在
和力量,不可自拔的受到吸引,深深迷戀著吧。
*戀愛夢遊中 The Science of Sleep (2006)
發現自己在戲院觀看的過程裡,一直忍不住去注意到配音和語言的刻意牴觸和交混,
法語配音員真的配得很好,但是只要常看歐語系電影或者對英語有一定掌握的觀眾,
應該都可以或多或少感覺到因為配音所產生的一種聽覺隔膜和加層,對照劇中人物實際的
嘴型,不難發現大部分其實是英語,少部分是法語和西語。然而這樣的安排卻也意外有種
超現實的效果,就像儘管我的母語不是英文,但是我印象在夢境中有因為情境人物的需要
(夢到外國人或者身處異國),然後整個夢我都在說英文,當然對方也講英文。如果說整部
電影就是一場永遠醒不來的夢境呈現,片中男主角Stephane或許但願他能夠說著流利的
法語,融入當地也和愛戀著的女主角Stephanie更加沒有誤解隔閡的溝通著(儘管這個
不可能完全沒破綻的配音裝置,就如同他夢境各種人造童稚的世界一樣,必然自欺欺人,
不自然而脆弱的存在著,講著講著好像又要扯到拉崗對人形塑自我形象和構築周遭世界的
始終盲點、錯覺和假象)。
然而看到最後我還是很感動,因為其實Stephane是清楚知道自己是怎麼一回事的和周遭
世界格格不入,他知道自己的問題和逃避傾向卻堅持(或只能)如此活著,他只是很高興
可以遇到Stephanie,一個也保有童心,願意嘗試逃開無聊煩悶的「成人」現實,
make believe般,認真的嬉鬧裝扮著有著各種轉折模樣的自我真實。當Stephanie最後質問
他為什麼偏偏找上她,他只回答"Because everyone else is boring. And because
you are different.",這句話深深擊中了我,如果只有你一個人說看見飛碟那你大概會
被認為是瘋子吧,可是當你有了伙伴,有了和你一樣(願意)看得見也相信的人,那你們就
可以在現實的鉗制下仍保有自己的幻想圈圈和國度,互相支持和守護。那麼夢或許就真的
不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是真真實實有人見證參與的「唯一現實」吧.....
PS: Gael Garcia Bernal 在裡頭實在太天真可愛笨拙了,真是個可塑性很高的演員啊
(對照《壞教慾》和《上帝的私生子》!不過為什麼我欣賞的男演員都這麼矮啊^^||,
從 Tim Roth 到 James Spader 還有 Gael,真的是比矮的耶orz
Cheers!
Patsy "Gallag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