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死者只是個肥胖的中年男子。不過我們是聰明的警探,對不對?
我們也知道他有另一個背景。
他是某個人的兒子。
也許他也是某人的哥哥或弟弟,也許他是某人的丈夫或男友。
而且啊,如果他運氣好的話,可能也有兒女。我也希望他以前的女朋友會偶爾想起他。
他如果還活著,未來可能會再結交幾個女朋友,也可能再生三四個小孩。
洋森,如果你從這個角度看待這樁命案,死者就不只是離奇死亡的胖子,
而是一樁悲劇,像蜘蛛網般牽連到許多人事地物,影響延續好幾年,
多令人傷心啊......
-Jeffery Deaver《野獸花園》
看完電影後,我愣愣地坐在椅子上,盯著片尾的音樂和字幕緩緩地跑。
朋友轉過頭問我:你喜歡這部電影嗎?
我想了很久後回答:我不知道我喜不喜歡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對我來說是個意外,因為我的第一印象覺得:
這實在太不像David Fincher 了。
片子的步調有點緩慢,但整體的氛圍卻始終像是壓著個重物似的,很悶很悶,
一種犯罪所散發出來的惡意和恐懼,
一種不得不面對犯罪的壓力和徬徨。
比起鮮血和槍彈,這些東西更讓我覺得緊張與害怕,
因為這些都是再真實不過的情緒。
片子很長,但自始至終我都在等待著一個爆破似的結局,
類似Se7en 裡的那種意外結局。
回想起來,我不知道是因為片子太無聊,所以我期待著一個有趣的收尾;
還是片子太寫實,所以我偷偷盼望一些戲劇性的橋段把我拉出這種真實的恐怖。
犯罪像是在一個平靜的水面上,投下一顆小石子。
它所影響的絕不會僅限在你瞄準的那個點,
而會出現一圈一圈的漣漪,環環向外擴張,程度越來越淺但範圍越來越大,
無論最終兇手是否伏法,他的所作所為都已經永恆地改變了某些人的人生。
我常覺得這是犯罪最殘忍的一個部分,
兇手根本無從特定被害者;而太多隱性的被害者也無從伸冤。
無可否認他們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響,
但這個可怕的回憶卻常成為一種生存的目標或使命:
它是阻礙,因為它使得那些人放棄追尋更重要也更美好的東西;
但很諷刺地,它同時也是一種助力甚而一種夢想,
一但完成將會使當事者頓時失去氣力。
於是我疑惑著:重點究竟是真相本身?還是一種『自己情願相信的真相』?
重點是逮到兇手?還是追捕兇手的那個過程?
男主角Robert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他不是被害人,也稱不上利害關係人,
其實他大可把腳一翹,像是閱讀小說似地看待著個連續殺人案,
了不起轉頭跟太太說聲『哇這真是太可怕了!』
了不起在歹徒威脅要炸校車時,麻煩個一兩天帶小孩去上學。
但這個案子徹底地改變了他的生活:
他因而放棄他的工作,因而成就作家事業;
因而結識他的妻子,但也因而粉碎了他的家庭。
整部片子我其實看不出他如此執著的動機,
起初可能是因為對暗號的興趣或身為童子軍的熱忱吧!
但最後我只看到一種著魔似的、已經無法回頭的偏執。
『I... I need to know who he is. I... I need to stand there,
I need to look him in the eye and I need to know that it's him.』
兇手沒有被逮捕,但他走到Leigh 的面前,盯住他的雙眼:
Leigh 臉上那個難以解讀的複雜表情,替結局留下太多可能;
但這個儀式般的一幕,我覺得對Robert來說已經夠了。
他需要做這件事來終結這個案子,來把這個案子放下並且繼續他的人生,
Leigh 究竟是不是兇手或許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每本書都必須有結局,
而身為作者,Robert選擇他情願相信的結局。
我想起他去獄中探視一個女性關係人,執拗地從她嘴裡要出一個名字的堅持;
我想起片尾打出的,即便Leigh的DNA和Zodiac不符,
他仍堅稱自他死後,他再也沒接過騷擾電話。
這有點荒謬,因為他耗盡全力去追求真相,
到頭來他卻是承受不了真相的那個人。
或許,真正無解的不是兇手的身分,
而是兇手在每個人心中所扮演的角色,所造成的影響,
以及每個受影響者從兇手身上得到救贖的方式。
朋友看完之後跟我說:要定一個人的罪好難。
我想起Toschi這個角色:身為一個警官,他的職業迫使他不得不去面對這個案子。
我很喜歡他,因為這個角色揉合了積極與消極兩種態度:
他想抓到兇手,所以他積極地追查線索,甚至在案子被塵封後仍偷偷協助Robert,
我覺得他整部電影看起來最開心的一幕,是和Robert在清晨的咖啡店反覆推敲的時候,
知道所有的努力可能有個解答,知道正義或許有機會得到伸張。
但他同時也想遠離這個兇手,所以他咆哮著他有太多案子,不能再執著於過去;
或許在另一層面上他是受夠了每晚可能會被從床上叫起來,
咬著動物餅乾出門追查,同時錯失了家庭、錯失了許多美好的事情。
這是一種很現實的矛盾,但我卻覺得這是最正常的情緒。
比起得到真相,所有人真正期望的,或許是這件事能盡快過去吧!
不能否認沒有收尾的檔案可能會成為一個永遠的疙瘩,
但與其忍受活在陰影底下的痛苦,還不如接受這個小小的遺憾。
拼湊真相好難。
太多不知真假的線索、撲朔迷離的暗號、真正的Zodiac和模仿犯...
電影裡有很多交代不清的部分,正顯現了這個困難。
但更重要的,知道真相後又能怎樣?
這世上滿是無法克服某些事物的人,沒有終局,也不得平靜。
真相並不能賜給我們自由。
我很喜歡這部片子的選角。
Jake Gyllenhaal 很神奇,我總覺得他是一個介於boy和man之間的演員,
他的認真有一種近乎孩子氣的任性,
來得沒有理由卻也不肯輕易結束,很適合劇中Robert這個漫畫家的角色。
Mark Ruffalo給我的的感覺是一種認命式的認真,
但他追查案子的時候卻又隱隱透露著一份理想,
於是很能表現出這個角色某種程度上的矛盾。
Robert Downey Jr演出這個角色似乎是駕輕就熟,
無論是前段的能幹記者,還是酗酒後那種夾雜著自卑與自負的情緒,他都有很好的處理。
John Carroll Lynch老實說我原本對他毫無印象,
但無論是偵訊時不斷自爆線索的橋段,還是最後那個似笑非笑似懂非懂的表情,
都使我當時有個小小的期待,會不會出現第二個Kevin Spacey。
對我來說,David Fincher 真的是一個很厲害的導演,
他總是能使我產生出一種緊張的感覺。
如果說Sa7en是劇情的設定使我震驚;
Fight Club 是許多強烈的畫面對我造成刺激;
Panic Room 是電影的速度感讓我屏息;
那麼,在Zodiac裡讓我感到焦慮的,反而是他緩慢的步調。
電影的時間軸橫跨了數十年,
一個犯罪的漣漪卻還在擴展,沒有停止的徵兆,
真相究竟如何?隨著時間的過去似乎越來越不可得,
但無論兇手是否死亡,後遺症都一直會存在,
在Robert的心裡,在Toschi的心裡,在Avery 的心裡,
更可怕也更絕望的,是一直存在於整個社會,
而成為一道難以退去的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