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鼠王》- 時光之硯部落格 ( 小弟用心地剪了十幾張
超可愛的雷米劇照
http://blog.yam.com/YenC/article/11298987 希望大家會喜歡:D )
========================================================
雷米的外型近似一隻真正的老鼠,卻有著非常人類的肢體語言。
不論是叉腰、搓手、遮眼、翻書、撥弄香味的陶醉與被水打濕的
瑟縮,都生動得令人愛不釋手。
========================================================
「Anyone can cook, but only the fearless can be great.」
彷彿學會了某種咒語,自從那天在戲院裡聽見這句話,我便不斷下意識覆誦著它。難以理
解的是:明明就是一句有點老套、像從少年漫畫裡節錄的對白,卻有著神奇的節奏與魔力
,讓人邊唸著邊微微揚起了嘴角。
而看完這部電影的餘韻,也就如同這句話的口感一般。即使少數懷抱著頂級期待的影迷(
如我)覺得似乎少了點什麼,但《 料理鼠王(RATATOUILLE)》賦予觀眾的感動依然香醇
,如一場夏日午後的微醺好夢。它的劇情線也許不若《超人特攻隊》那般開得枝葉茂盛、
或像《海底總動員》那樣千里飄搖得一氣呵成,但藉著無比迷人的角色神韻、出神入化的
動畫質感、遙指迪士尼黃金時代的場面奇觀,及彼得奧圖那畫龍點睛的配音演出,皮克斯
(PIXAR)終究再一次擦亮了他們的金字招牌。
所以在今年暑假的片潮接近尾聲之際,我們終於遇見了一部可愛的電影,得以滿足地喘一
口氣。一直以來,皮克斯就像他們片頭的那盞跳跳燈:持續保留著百分之八十的優質、再
以動人的新意取代剩下的百分之二十。而做為他們的第八次出擊,《料理鼠王》也再一次
驗證了:在三維動畫這片未知的領域上,只有皮克斯的頭燈能夠持續地照亮前方。
「人人都可以當廚師,但只有無所畏懼的人能料理出藝術。」
就像在呼應這句話似地,理察寇里斯在他為時代雜誌撰寫的《料理鼠王》影評裡,引述了
導演布萊德柏特的話描述皮克斯:「我們總是先把自己丟入最深的海溝,再開始想辦法爬
出來、不要被淹死。這正是我最愛這間動畫工作室的地方!」
這群創意鬼才為自己所找的麻煩、同時也是皮克斯最珍貴的特質,便在於他們所選的角色
與題材。在三維動畫發展的最初,以「玩具」作為主角讓僵硬的動作顯得合情合理,是不
難理解的變通。而隨著皮克斯的動畫師進化又升級,經歷了鯊魚鵜鶘海星小丑魚、拖車飛
船保時捷法拉利,如今他們終於把腦筋動到了老鼠身上。
只是這回,老鼠的夢想不是變成一個魔法師,而是當上法國料理的大廚。一身灰藍色的小
老鼠雷米,毫無疑問是《料理鼠王》最迷人的元素。他的外型近似一隻真正的老鼠,卻有
著非常人類的肢體語言。不論是叉腰、搓手、遮眼、翻書、撥弄香味的陶醉與被水打濕的
瑟縮,都生動得令人愛不釋手。
當雷米第一次在廚房大顯身手,他先是拔了一小滴水珠洗一洗手;然後在〈Souped Up 〉
的樂聲中,香料乳酪鮮奶油漫天飛舞,雷米像跳華爾滋似地在料理台轉上轉下。隨後的段
落裡他一度受困玻璃瓶,而在回應小林的問句時那副「還好啦我對烹飪算是略知一二」的
神情,謙虛而無奈地兩手一攤,真真令人絕倒。皮克斯的角色動畫( Character
Animation )功力依舊是全世界動畫師的目標,無怪乎我那位得過國內外許多動畫獎、堪
稱專業人士的朋友,在看完《料理鼠王》之後也把MSN的暱稱改成「 Give me Remy the
mouse !!」
而男主角「細扁麵」小林滿臉雀斑,一出場盡是羞赧與手足無措。身為食神的兒子,編劇
卻沒有讓他在最後茅塞頓開、反而以靈活的身手在外場發揮所長,真是不落俗套的安排。
雖然一度有點得意忘形,但小林從一開始遇見雷米就能敞開心胸,之後也多次想要說出真
相而不居功,凡此種種都刻畫了這個男孩的善良。
但在兩位主角之外,《料理鼠王》最精彩的妙棋便是由彼得奧圖所配音的評論家伊果。伊
果的身形枯瘦、面容刻薄,他的書房外型根本就是個棺材,連他的打字機都讓我想到達斯
維德的黑武士面罩。布萊德柏特以一個小動作凸顯伊果對美食的偏執:當他喝了一口葡萄
酒卻被嗆到,此時他先看了一眼那瓶酒的標籤、然後硬是把它吞了下去。顯然那是個不錯
的年份啊!
伊果的陰沈氣質成功帶來故事後段的壓迫感,也讓最後的轉折有了力道。但除此之外的配
角群,卻是《料理鼠王》稍嫌可惜的弱項。反派大廚史基納偏向丑角,既缺乏魅力又可愛
不起來;雷米的老鼠家人們聲音演出一流,但總覺得少了點立體與厚度;食神古斯多的鬼
魂模樣逗趣聲音更是精彩,卻在片尾高潮之前就功成身退、讓人十分捨不得。最可惜的當
然是廚房那一票各有來歷的廚師們,《料理鼠王》僅僅在口頭上交代了他們的背景,卻沒
有戲份讓他們各自發揮本領。
看得出來,女主角柯蕾特是編劇想用心塑造的人物。從第一場下馬威耍狠的氣魄到為小林
上課的一連串內容,節奏飛快動作俐落,更同時展現出劇組對烹飪知識的考究、及動畫師
對廚房氣氛的掌握。但作為如此出色故事中的一環,我總感覺故事後段的柯雷特失去前半
的光芒,少了進一步搶眼的表現。
當然《料理鼠王》最重要的創意來自它的題材設定。電影一破題就解釋雷米的嗅覺過人,
而這段開場真讓人想起半年前的《香水》。同樣在巴黎、同樣位居社會底層,《香水》悲
觀地述說著就算是天才、只要沒經過社會的馴化便無法見容於人世,更遑論被肯定創作的
才能。相對而言《料理鼠王》真是光明而充滿了希望,不但階級能被打破、成見能被去除
,絕頂的感官經驗更能融化冰冷的人心。
在看似老套的劇情與價值中,皮克斯總能透過它的劇本傳遞意在言外的思維。柯蕾特的一
番開場白點出料理界重男輕女的不公平傳統;而她對食神推崇至極,卻又說了「負責出人
意表是他的工作,我們的工作則是照著食譜來」,是弔詭的藝術家自覺與心境。
雷米想要當一隻離巢的鳥兒,父親卻潑冷水教訓他「我們的成長不是離開,而是讓自己的
聚落變得更強大!」;老哥艾米爾告誡他「如果爸知道你會看人類的文字一定會氣死!」
是明喻階級的藩籬;而雷米反擊這一切並相信「改變就是天性」,他的出發點卻不在打倒
階級的壓迫,而是不甘心只有「拿取」、沒有任何「創造」與「貢獻」回饋這世界。
從要靠著嚇小孩才有電力可用的怪獸世界、到年老力衰退隱江湖的超人家族,帶有荒謬趣
味的主題一直是皮克斯作品的中樞。小老鼠想要變大廚,於是和打雜的男孩溝通合作,是
《料理鼠王》的第一層趣味;小林好幾次吼著「我居然在跟一隻老鼠講話我根本就是瘋子
!!」,而雷米則反問古斯多的鬼魂「為什麼我要聽你的話?你只不過是一張插圖耶!」
,構成第二層絕妙的對照。
大廚史基納委託律師調查小林的DNA, 而我如果沒有聽錯的話,律師後來證實了小林與古
斯多是父子,但又提起他送去化驗的那根是「老鼠的毛髮」。為此我一直期待著後面雷米
爸出場,會告訴他其實當年他也跟古斯多通力合作過。然而這條伏筆卻沒個下文,不曉得
是編劇們另有用意?還是我自己會錯了意?
當然,幾乎所有美式動畫電影都少不了喜劇質感。而皮克斯最早令我眼睛一亮的作品《怪
獸電力公司》便有著精彩絕頂的、伍迪艾倫式的幽默。到了布萊德柏特手上,《超人特攻
隊》與《料理鼠王》不但融合了美式笑點與發人省思,許多段落裡的角色樣貌之生動,更
讓人想要定格剪下來收藏。
鉅觀而言,《料理鼠王》的敘事環環相扣、流暢而合理,絲毫沒有斷裂與突兀。而幾乎每
隔幾分鐘就有一小段快節奏場面,從開場的家族大撤離、雷米第一次掉入廚房的逃難、幾
場做菜的令人目不暇給,到大廚追逐雷米那段〈The Paper Chase 〉,角色東奔西跑鏡頭
快速切換,是微觀電影語言的出色掌握。
當然在一切視覺表現的背後,是電腦圖學質感的更上層樓。曾經我覺得香港製作的《忍者
龜:旋風再起》與太極影音的《國寶總動員》已經在成像(Rendering )方面趕上了國際
第一流水準。但是看到了《料理鼠王》中的老鼠毛髮、廚具的金屬光澤、半透明的香料罐
子、被水打濕的頭髮與衣服,我得說皮克斯的技術已臻鬼斧神工,而這顆星球上的其他動
畫公司終究再一次落後。
當雷米被瀑布衝入下水道、在洶湧的波濤裡碰撞翻騰,那一整個段落無論我多麼專注地睜
大眼睛、以半專業的眼光盯住螢幕,我的視覺神經仍舊對大腦回報說:「他們一定是把遙
控攝影機放進地下道、漂流一圈,回來之後再把那隻老鼠給畫上去的吧....」。那些水滴
、那些波浪,那些透明的淺灰色泡沫,怎麼可能真的都是畫出來的啊??
此外更令我衷心嘆服的,是皮克斯這次在「食物質感」上的用心。濃湯與葡萄酒早已是基
本功,那條焦脆豐滿的法國麵包、那片淋在羊排上的醬汁、那塊閃閃發亮的法式雜菜煲,
不只色彩生動就連口感跟香味都栩栩如生。銀幕上兩次用簡單的視覺印象描寫食物的滋味
,也讓人記起《幻想曲》用影像具現化音樂的創意。
故事的場景設定在巴黎,而《料理鼠王》也以溫暖而美極的夜景襯托雷米來到夢幻之都的
感動。除了多次出現在畫面中的艾菲爾鐵塔,片中的巴黎印象還來自塞納河畔的石板路、
階梯與遊船。但比起《海底總動員》橫越大海的各種水相、《超人特攻隊》幅員遼闊的動
作場景,《料理鼠王》的空間僅限於幾個室內環境及部分戶外鏡頭,無疑是含蓄得多。
但在片尾一整窩老鼠掌廚的場面裡,我看到的是超越皮克斯以往作品的奇觀。當雷米在料
理檯上來回督軍、指揮若定地分派任務,他對每一道菜的細節加以叮嚀,而他的家人們也
配合著精密分工。這裡的熱鬧與震撼,讓我忍不住想起迪士尼那幾部宛如歌舞劇的經典。
那可真是美國二維動畫的全盛時期哪!
事實上,《料理鼠王》的巴黎氣氛除了來自微醺的路燈照耀,還要把一大片功勞歸予配樂
家麥可吉亞奇諾。他是電視影集《LOST》的配樂者,而《料理鼠王》與它前頭的短片《
LIFTED》也都交由他負責。還記得第一次在網路上看《LIFTED》的時候,一聽到主角在空
中飄浮的那段懸疑音效,我還想說「這根本就抄襲《LOST》嘛!」
在整部《料理鼠王》裡頭,吉亞其諾的音樂揉合了法式香頌與都會爵士,把巴黎的夜景投
射進室內成了酒紅色空氣。小小的廚師一展長才,食神的餐廳捲土重來,而入夜後的巴黎
因此溫暖而溫柔,在女伶的歌聲中顯得益發醉人。
但整部電影最動人的一刻,來自伊果在片尾的真情訴說。那是《料理鼠王》最精彩的文字
段落,也點出了創作者與評論者的微妙關係:「對作品毫不留情的批評與嘲諷,是一件寫
起來好玩、讀起來更有趣的工作。但我們評論者必須面對的殘酷真相是:即使是一則再平
庸不過的創作,它的價值都還大過了我們筆下尖酸刻薄的文字。」
我相信每一個有書寫電影觀感、甚至加以品評的習慣的觀眾,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都多少
被點醒了什麼。從來我都不敢稱自己的文章是「影評」,因為一方面自認為底子不夠,二
方面更心知肚明:這些聲音不可能傳到創作者的耳朵。既然毫無影響力,又何來評論與打
分數的高姿態?
因此看完了《料理鼠王》,我更羨慕的其實是雷米他透過創作、而能夠打動人心。食神餐
廳的那兩道廚房門,便如同網路世界的匿名性質;我們因此不論背景、毋關身份,每個人
都有機會把心底的感想加以包裝、端盤上桌。而我一直以來僅僅期望著:自己看完電影的
感想能跟大家有所重疊,也許我先一步用文字記下了它,於是在此獲得你的共鳴與認同。
而如果我的文章能夠得寸進尺、帶著你回到戲院中,回想起那在一片漆黑裡被一句對白、
一個鏡頭、一段樂音或一個笑容擊中的瞬間,那便是我最大的感動。
在一整個晚上的忙碌過後,小老鼠雷米向大家道了晚安、獨自來到河畔望著艾菲爾鐵塔,
享受一夜酣甜的好夢。百年花都的燈光和諧閃爍,而《料理鼠王》的餘韻飽滿而鮮甜。在
錯過了去年的《CARS》之後,我終於記起對皮克斯無盡的嚮往,也再一次細細地品嚐了西
方動畫的美味。
紅酒的口感熱情如Tango,奶油的滋味溫柔如香頌; 剛出爐的麵包是吉他Solo,而巴黎的
夜色如夢、是小提琴月下的獨奏。下一回當那盞跳跳燈出現在片頭,我必定會再次走進戲
院、滿心期待地坐在柔軟的椅子上,回味著每一次被皮克斯感動的瞬間,「and hungry
for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