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版:http://blog.pixnet.net/weitzern/post/10658465
紀子自己的家庭有很深的隔閡,幼年時愉快的全家福照片早已變調,不知從何時開始,父
母無法看清楚紀子和妹妹由香真正的神態,同樣的地點、同樣的位置、同樣的家庭,卻分
崩離析。
紀子試圖在網路上尋找出口,在http://www.廢墟.com,她認識了代號「上野54」的久美
子,紀子渴望擺脫自己的身份和背景,她離家出走,在東京改名換姓,隨著久美子從事家
庭出租的行業。同時,全國各地陸陸續續爆發連續自殺事件,第一個便是54個女高中生集
體跳軌自殺。沒多久,紀子的妹妹由香也踏上紀子的腳步,到東京加入了同一個組織,只
是她們也各自扮演自己想像的人物,她們擁有不同的名字,不再是姊妹的關係,與現實徹
底脫鉤。(如果真的有所謂的「現實」的話。)
在工作時,紀子獲得了「家庭溫暖」,她們和委託人的關係和情感甚至超越她們的原生家
庭,以血緣作為基礎的家庭單元已不復存在,只有依照金錢訂下的「契約家庭」。
這個家庭隨著兩姊妹的出走徹底崩解,母親也隨之自殺,父親徹三這時才了悟——這個家
庭早就不是他想像中的那個樣子。
他辭去報社的工作,他相信他失去的家人跟那個網站和自殺俱樂部有一定程度的關聯,於
是他開始展開瘋狂的調查行動,最後徹三找到家庭出租的公司,徹三租了久美子、紀子和
由香,分別扮演母親和兩個女兒的角色……。
延續《自殺俱樂部》中對「關係」的探討,《紀子.出租中》把重心轉移到社會的基本單
元「家庭」,其實在《自殺俱樂部》裡,刑警全家自殺的部份,就已經不只是單純的「自
我疏離」了,但《紀子.出租中》更強化了家庭崩解的現象。不同於《自殺俱樂部》中血
腥畫面的使用,《紀子.出租中》的氣氛更多的是青春的迷茫和感傷,與家庭疏離的少女
反而在租用她的家庭裡確認了家庭聯繫的情感,這是多麼諷刺的事情?
片中家庭出租的組織,與其說是家庭出租,不如說是出租身份,因為這個組織所出租的不
只是親人和情人,而是所有委託人要求扮演的角色,包括被情人刺殺的女性和跳軌自殺的
女高中生,組織中的成員必須達成委託的任務,即使是死亡。
至此,可以看出《自殺俱樂部》和《紀子.出租中》並不是單純的時間點重合而已,園子
溫想處理的不只是家族內的疏離所造成的崩解現象,而更試圖繼續回答在《自殺俱樂部》
大眾追求的真相。
「自殺俱樂部到底是誰組織的?」
「這個組織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我想沒有看過《自殺俱樂部》的人,看到徹三和男人的對話時,可能跟我當時一樣一頭霧
水,所以節錄部份內容,男人是這樣回答的:
「沒有什麼自殺俱樂部,這不過是你的想像罷了。」
「說嚴重一點,不過是一個自殺的社會團體罷了。」
徹三不願相信這是這崩解社會下的「自然現象」,他繼續追問久美子、自殺俱樂部、親人
出租組織之間的關係。男人說:
「太陽女神出生在寄物櫃裡。」
「文明的倒塌從上野站54號寄物櫃開始。」
「久美子所想要的不過是普通的家庭,普通的少女生活。」
我認為徹三和男人的這段對話其實是園子溫的核心構想,從疏離的個體到崩解的家庭,這
個社會不願意正視存在於其中的病態,反而執著於某種陰謀論,企圖把責任推卸到「自殺
俱樂部」的身上。園子溫在此再一次強調「自殺俱樂部」並不存在,這個社會的病態本身
是這個社會的問題,徹三(暗喻大眾)追查自殺俱樂部在本質上是一種逃避問題的行為。
出生在寄物櫃是一個隱喻,它暗示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棄之不顧,哺乳類的生物特性就是哺
育自己的後代直到自立,而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對後代的教養時間隨之拉長,將子女棄
置在寄物櫃裡的現象則是一種倒退,是文明倒塌的起點,尤其在富裕的日本社會裡更加彰
顯這個事實。
在衝突過後繼續租借家庭的徹三和餐桌上的和諧這一段真的既諷刺又精彩,但是最後面接
著由香的獨白反倒給我一種其實是不知道收尾的感覺。而且兩個多小時的片長,坐的屁股
都酸了,當時在電影院只有四個人,每個人到最後都坐不住兼尿急,絮絮叨叨的由香雖然
可愛,久了也會讓人火大。
我真的認為這部電影所想要呈現的概念十分有啟發性,但是我也不能否認,因為這些概念
和彼此之間的連結太過複雜,所以園子溫的暗示和隱喻都被丟到水裡去了。即使是看過《
自殺俱樂部》的人,看到徹三和男人的對話大概也會暈頭轉向,更何況除了常常瀏覽大陸
網站的人之外,大部多數進去電影院的人可能都沒看過《自殺俱樂部》(畢竟台灣沒上映
)。
雖然我喜歡園子溫的電影,但是他實在太愛搞神秘了,看得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