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同所謂的「美國夢」、「加州夢」,人們總是對未來抱持著各式各
樣的憧憬,而為了這個更美好的未來嘗試各種努力,中國導演賈樟柯的「站
台」呈現的就是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內陸的人民為了美好的未來:「現代」
、「進步」的種種行為。這部電影講的是山西汾陽這塊土地以及文化工作團
的青年們的故事。
整部片就以「火車」作為一種對進步憧憬的象徵;而所有的民眾們就站
在站台,伸長了脖子,盼呀盼地希望火車那推動上千斤的動力,可以載動廣
大的土地以及眾多的人民;載到更美好、現代、進步的下一站。
空有滿腹熱血的青年們,卻連未來是什麼形狀、顏色、聲音完全沒有概
念,在文化工作的巡迴演出上,被指導責罵學火車進城聲學得不像時,只得
反駁:「我這輩子就是還沒有看過火車、聽過火車響!」所以這些青年們只
得穿喇叭褲、看電影、燙捲髮,好讓自己看起來比較不像鄉巴老。看著廣州
朋友寄來的明信片,做著那現代進步的廣州夢。
他們是八零年代初中國內陸的青年們。
他們也像是坐在螢幕前的大學生你和我,談戀愛、然後失戀、考慮未來
的出路等等。這些似乎是所有文化的青年們必然經歷的,無關土地;無關對
未來的展望。
青年們不斷地嘗試;從傳統的歌唱表演、舞蹈到樂團,他們從汾陽摸索
到山西省的各縣,雖然有著這樣的活力,同時也反映出另一個主題:這塊垂
垂老矣的土地散發出來的絕望感。影片中一個礦工托在各地巡迴演出的表哥
拿五塊錢給前往省城考試的姊姊:「叫她考上好大學,然後永遠不要回來。
」這是對於現狀的絕望,以及把希望寄託在更美好的未來。
隨著時間的推演,長期在外的青年們赫然發現故鄉已經不再是離開前的
原貌,這些未能完成使命的男女,也已經不再是青年了,火車已經把他們載
到那個未來,只是這個未來跟自己這些日子以來所做的一切努力完全不相關
。
最後,對他們而言的未來,只是結婚生子,在平凡家庭的客廳聽著開水
煮熟的聲音「嗚」、「嗚」;正好和片頭模仿火車聲的青年們作個對照,原
來那個美好的未來不是以前想像的那樣「現代」、「進步」,只是如此的平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