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閱讀《華爾奇麗雅》的幾種方式

作者: cafelight (意志作為一種抵抗 )   2009-05-15 20:57:02
當反戰與反納粹已儼然成為一種文學上的政治正確,《華爾奇麗雅》
(Valkyrie)從傳統的傷痕文學與戰爭思潮中,另闢蹊徑。就淺見所及,
提供幾種簡單的閱讀方式。
◎ 反寫戰爭史觀
一種閱讀方式是,《華爾奇麗雅》是對戰爭「盲目」(blindness)
的終極反思。歷史,是贏家的語言;於其中,我們被教導,希特勒的德
國,是萬惡不赦的妖魔份子,為虎作倀。我們卻忘了試著反問,整個德
國-這個號稱最理性,最合乎邏輯思考的人類民族,生產出如康德或黑
格爾之流的偉大哲學家-卻沒有人看透戰爭的荒謬性,與領袖的瘋狂本
質? 也許在那看似巨大的理性背後,隱蔽的是文明壓抑的人性本能(佛
洛伊德所謂的攻擊本能)。所以,只要一個能言善道的群眾煽動家,就
能粉碎理性建構成的文明堡壘。
然而,正雖不一定勝邪,人性仍有些僅存的良善的道德特質,平時不
顯,在關鍵時刻,引領人們明辨是非。《華爾奇麗雅》挖掘了一段隱沒
的歷史,一段刺殺希特勒的失敗政變。在片中,湯姆克魯斯所飾的史陶
芬柏格上校始終重複那句反抗者的尊嚴證詞「我們要讓世人知道,並非
所有人都支持希特勒」。戰爭中,有些人並不盲目,他們的眼睛雪亮無
比,在歷史的巨傷上勇敢地瞪,瞪著世人,瞪著劊子手(「不要怕,看
著他們,這樣他們才會記得你」,受刑前,上校對同伴這麼說),也瞪
著萬代的我們。他們的反抗的凝視,終究成為我們等待救贖的盼望。
◎ 傳播與資訊控制
另一種閱讀方式,是從傳播學的角度切入。戰爭當然是大規模的殺
戮與死亡。但從本質而論,也許可以從「資訊攻防戰」談之:誰奪取了
資訊的發言權,誰就能操控全局,兵力多寡,並非決勝的致命關鍵。許
多片中我們如今看來不可思議的橋段-那些只要一封簡訊就能扭轉全局
-竟然就這麼輕易地決定了歷史的走向,甚至不費一兵一卒。
反過來看,「資訊控制」,其實便是希特勒成功領導的根本;他的
手法始終是蠱惑/催眠人心,透過媒體如電台的全國放送(假)情報,
掌握了半個歐陸而奴役之。
◎ 音樂與北歐神話
最後一種閱讀方式,必須援引片名的音樂與神話史觀。《華爾奇麗
雅》聽起來太過拗口,因為那是北歐神話中,女武神Valkyrie名字的直
接翻譯,後來被德國作曲家華格納寫入《指環聯劇》(電影《魔戒》的
原型)。片中那段燃起上校反抗決心的留聲機音樂,正是華格納音樂中
最知名的《女武神的飛行》(Ride of the Valkyries),從大導演柯波拉
鉅作《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根據康拉德小說《黑暗之心》
改編)中開始,震響了現代影史的反戰篇章。
歷來華格納的音樂,或被汙名/妖魔化成納粹的邪惡象徵,連希特勒
在片中都說「不懂華格納的人,怎能了解革命的真義」。然而,我卻認
為電影有意無意間,透過該段音樂,反論出一道「藝術:非關政治」的
命題。同一段《女武神的飛行》,可以成為戰爭死亡的喪鐘,希特勒高
潮的興奮劑,藉由並置與互寫,卻同樣可以是啟示史陶芬柏格上校反抗
的精神號角。
值得一提的是,女武神的神話設定是,在戰場上賜予英勇戰死者一
吻,拾起他們的英魂,安慰引領他們到英靈殿(Valhalla),等待末日
來臨,在諸神的黃昏之際,披甲再戰。這種淡然於生死的豁達哲學,貼
切地呼應了上校早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他自己便是自己的命運女武神
,以意志抵抗現實世界的凌虐,以行動宣示自由的國度不滅,他真正地
重拾起了自己的靈魂,而後長眠於一則自撰的神話。
http://www.wretch.cc/blog/calvinoblog/23035568
作者: widec (☑30cm)   2009-05-15 21:34:00
先推一個
作者: llzzyy01 (我是清流)   2009-05-15 22:09:00
寫得不錯
作者: panzerleader (卡廷1940)   2009-05-16 11:32:00
作者: concil (wch)   2009-05-20 19:03: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