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我愛你◎在城市中互相取暖
繼『巴黎我愛你』之後,另一部以城市為主題的『紐約我愛你』,一樣藉由幾個在城市角
落發生的故事,巧妙串連起整座城市的歡喜哀愁。我喜歡幾款以紅心為背景的海報,無論
是眾人的紐約身影,自由女神像火炬上的點綴,或是高聳大樓夜晚的風景,都為原本看來
迅速冷漠,高高在上的紐約城,增添了幾許繽紛氣息。
在偌大的城市裡,什麼都可能發生,每一個擦肩而過的瞬間,每一次驚鴻一瞥的偶遇,每
一場不在預料中的約會,似乎都在試探著人們的底限,究竟要不要將手上的緣分之線交到
另一個人手上?在眼神交換的剎那,該維持柔軟初心,還是該武裝防備?沒有標準答案,
一切取決於那一瞬間的抉擇。停下來,結果可能是紅心,也可能是暗影,然而,這世間所
有的緣分都需要冒險精神,偶爾脫離一成不變的安全區,換個方式看待習以為常的城市,
也換個方式看待始終如一的自己,這何嘗不是件好事!
電影中的『紐約』像是莫測高深的棒球投手,摸不準它的球路,每一球都是變化球,而站
在打擊位置的紐約人,只有在揮棒而出的那一刻才知道該跑向何方,雖然不確定是否能到
達最好的位置?但願意參與其中,願意把每一刻都當成最精采的球去打,人生一定也不會
只在原地打轉。城市裡,每一個孤單煩躁的靈魂,都可能找到傾聽者,在聆聽與被聆聽之
間,相互取暖。常有人說城市疏離冰冷,我卻認為城市本身始終維持恆溫,是人們的感知
改變了它的溫度,所以『紐約』究竟冷不冷?也由紐約人決定。每一個看似各自獨立的故
事,都可能在某個時刻產生交集,一句問候,一個善意的舉動,就能讓紐約千變萬化,人
的互動產生的溫度,才是紐約之所以令人念念不忘的關鍵。
幾年前曾去過紐約一次,當時對紐約的印象一點都不特別,雖名為時尚之都,卻沒有讓我
看到層次分明的時尚感,紐約人身上千篇一律的黑,如同人們臉上如出一轍的冷淡,那是
莫名的高傲與慣性的疏離混雜出的優越感,在我看來有些乏味,因為質感未必與清冷畫上
等號,不屑改變的背後可能是既定的刻板印象,認為只有那樣最好。街上總是川流不息的
車潮與此起彼落的喇叭聲,不耐的司機,倉皇的行人,提醒你一刻都不能慢,彷彿看到台
北常見的畫面,充滿壓迫感,緊掐著我的神經,明明是去度假旅行,卻一點都輕鬆不起來
,才待一天,我就想離開。
『紐約我愛你』卻讓我看見了紐約的另一面,不像『欲望城市』流動的情欲,也不似『我
的藍莓夜』深沉的憂傷。它有一種前所未有的親切感,或者說,電影拍出了紐約的溫度,
而那溫度與以往對紐約的印象形成強烈對比,紐約人也比記憶中可愛許多。幾段故事交織
出紐約的多種風貌,我特別喜歡電影中的幾個畫面:素未謀面,只在電話中交流的落魄音
樂人與老闆助理,當門終於打開的瞬間,女孩拿下蓋在臉上的書,彷彿揭開他想像的面紗
,不但對他親切微笑,還願意幫他讀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磚頭巨著,好讓他專心創作。女孩
不止聲音甜美,更有一種發自心底的溫柔,兩人相視而笑的那一刻,我感覺心也被紐約融
化了。能心意相通的人應該有著相近的頻率,所謂相由心生,樣貌不只天生,還加上後天
養成的氣質,以及心的溫度。一個願意傾聽,並體貼他人的女孩,在男孩心裡已有了美麗
的輪廓。
原本拒絕畫家幫她素描的東方女孩舒淇,改變心意以後,畫家卻過世了。她拿著畫家未完
成的畫,在女孩空白的眼睛處,貼上自己眼睛的照片,頃刻間,那幅畫突然靈動了起來,
畫家的靈感加上女孩的心意,彌補了未完成的遺憾。只要有心,一切都來得及!脂肪未施
的舒淇有一股淡淡的哀愁,像是有故事的人,即使某一頁令人感傷落淚,還是想翻到下一
頁,看看陽光下女孩燦爛的笑顏,那是一種不樣板的美麗,讓人心懷希望,相信只要往前
走,仍有無限可能。
咖啡店內,拿著攝影機的女子和一旁寫作的男子,原本無任何交集,兩人只是偷偷注視對
方,之後女子暫時離座,男子竟跑到咖啡店外,拿自己塗鴉的筆記本對著攝影機,這個看
似突兀的舉動,忽然拉近了兩人的距離。攝影機記錄的是每一刻的變化,而這一刻男子想
成為女子鏡頭下的風景,沒有透過言語,那畫面卻充滿了緣分的意謂,或許伊森霍克也不
知道為何自己要那樣?但愛,可能就藏身在這小小的莫名其妙之中。
電影中有兩個我喜歡的背影畫面:年華老去的法國女歌手回到紐約,住在一個粉絲開設的
旅館中,年輕卻行動不便的男服務生,總是用憂鬱的雙眼凝視女歌手,兩人的年齡差距極
大,卻有著似曾相識的哀傷,我第一次感覺年老和年輕都是如此寂寞,原來各自的寂寞並
不因年齡而有所差距。直到兩人並肩坐下,一同喝著紅酒,一起凝視窗外,沒有太多言語
,背影終於有了暖意。就像瞬息萬變的紐約,從青春到蒼老,也許始終隱藏著不為人知的
寂寞。我突然想起一段歌詞:『最輝煌時總是最滄桑,最明亮時總是最迷惘,最美麗是總
是最淡薄,最繁華時總是最悲涼。』說的或許就是這種不明所以,但確實存在的感受,讓
人總是想逃,最後卻仍不由自主的想靠近,一種近似迷戀的氛圍,一如紐約之於許多人的
情懷。
一對年邁夫妻在紐約街頭漫步,應該說是慢步,老先生根本走不快,途中,兩人犀利的對
話呈顯出婚姻生活中對彼此的透徹了解,原來他們已經在一起63年了,看似吵吵鬧鬧,互
相嫌棄,然而這當中卻有著年輕夫妻沒有的默契。每年結婚紀念日,兩人都要走一樣的路
,一起去看海,剛才一路喋喋不休的老太太突然溫柔地倚著老先生的肩,像年輕時一樣甜
蜜,兩個人的背影看來好溫暖,那種不管你走到哪裡?我都跟在你身邊的情意,讓我深受
感動!不知道還能在一起多久?不知道哪一天只剩一個人來看海?原來能朝夕相依,天天
鬥嘴,就是婚姻中最幸福的事。有伴的感覺,真好!
十一位導演拍出紐約多變的風貌,雖然每個故事皆各自獨立,卻又在不同篇章中巧妙串連
,感覺比『巴黎我愛你』更具巧思。唯一的共通點是,每一個故事紛紛彰顯出紐約深處的
情感底蘊:無論是陌生人的相遇,或是與身邊人的相處,都有一種發自心底的溫柔在故事
中緩緩流動,反應在人與人之間的對話與肢體語言,即便是伊森霍克與MaggieQ調情的情
色話語,也在情慾流轉間呈顯出一種介於情與性之間的浪漫。
而最終決定城市風貌的仍是人們的性情,電影中每個看似怪卡的人,都有一種想與人連結
的渴望,疏離,或許只是習慣。換個角度,換個方式,來自世界各地的紐約人,也能將紐
約融合成全新樣貌:可以容納一個人孤獨的空間,也給予兩個人互相取暖的可能,這是紐
約同時存在的驕傲與溫情,也讓看完電影的我,重新喜歡上這個遙遠卻深具魅力的城市。
我相信,能讓人取暖的城市,一定有難能可貴的美麗,在每一個轉身的片刻,等待與你神
奇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