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觀影的激動在一碗鴨肉扁下肚後就剩一半,更在回家看到Hold Your Horses的70
Million MV後又等比遞減接近平靜,但看著近日已完成的電影清單(刺蝟的優雅/珍愛人生
/危機倒數/遠方/明天的黎明/魔境夢遊..),"型男飛行日誌"意外變成最為觸動我的一部
。如果說聆聽巴哈的聖約翰受難記讓基督徒落淚,如果在香火鼎盛的廟宇看著眾信男信女
的虔誠默禱能讓我感動,如果你/妳能發現"型男"的"背包理論"和佛教的"萬物皆空"出現
巧妙重疊,"型男飛行日記"之於我,像是一種另類的剖白,為此等習於孤獨的人種,做了
一次蜻蜓點水式卻又回味無窮的詮釋。因為太逼真、太貼切於"我"在台北"出生"與"成長"
的各種經歷,讓此次進電影院大概像進教堂告解,獲得聖靈默許過去已成與未來將至的選
擇,並予以無比的祈福。
多數的觀影人(以及導演本身的用意)會看到這部片在諷刺高科技使用讓人與人之間疏離,
被男友以簡訊分手、被陌生人用視訊告知丟了工作、搭飛機走遍世界各地卻尋不著可以陪
在身旁的伴侶,可能對Ryan的"背包理論"覺得有點道理卻又說不上哪裡奇怪。大家可能在
看Ryan終於發現生命好像缺乏某種東西,一個他本來一直逃避背負的甜蜜負擔,當他卸下
心防、打開雙臂迎接之際,面前出現的卻是...。
我看到的昰,一個選擇安適在自己世界裡的人,雖然孤獨但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工作雖然
不算輕鬆但大致可以勝任,對可以到處旅行不用固定待在一個地方的生活感到滿意。他不
認為自己築起很高的心牆(你/妳不在乎的人,或者與你/妳不同調性的人,本來就走不進
彼此的心裡,何來防備呢?),突然間一些改變出現了,他被迫得去衝撞去取得平衡,意外
的關係(照顧新進女職員像是母雞帶小雞、與熟女的萍水相逢充滿愉悅)激起了漣漪,他剛
好站上一個轉折點,工作的、人際關係的,慢慢地他準備好接受改變了,改變卻又離他而
去。電影最後他似乎回到原來的生活,但那裡面已經很不一樣了...。
強者如友人T,看到Ryan的掏空背包的理論,可以聯想佛家的"拋下一切,諸法皆空";他
說,Ryan和小助理的對話,像禪師和小和尚;Ryan和熟女人妻,則像蘇東坡與佛印。而"
把背包都掏空後,才能知道自己最想要放入甚麼東西帶著走",這是不是很有入世的味道
呢?
昨日有幸同時聽到顧爾德演奏巴哈-"郭德堡變奏曲"的1955年版本及1981年版本。相隔26
年的錄音,後者無論在技巧與詮釋的方式都演繹出歲月歷練的成熟韻味。光是開頭的Aria
,1955年的風味就像多數彈奏這首曲子的演奏家,輕快愉悅,有些稜角;而1981年,顧爾
德與這首曲子相伴26年後,每次觸鍵都充滿了既放鬆又專注的安適,聲音有力卻有如柔和
的光輝,讓人沐浴其中充滿平靜。這讓我想起經歷了這些改變後的Ryan,最後站在機場大
廳,似乎打算隨意選個目的地就出發;而他的背包理論,或許往後會有不一樣的解釋方法
吧?
有顧爾德演奏巴哈短片的網誌版
http://www.wretch.cc/blog/nephofeline/671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