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YuCnL (我的雪球滾到哪去了)》之銘言:
: 新聞來源: http://www.nownews.com/2010/09/30/11559-2650829.htm
: 影評人/何瑞珠
: 在一個民主國家,不會拍電影的人,也可拍電影,只要他們能自給自足,旁人看到爛片頂
: 多罵一聲,並不需要站出來指責他們浪費錢;但是當有些人拿著人民的血汗錢,卻拍出一
: 堆垃圾時,人民竟然毫無監督的機制,只能任人宰割,這就是民主國家的笑話。
: 台灣自從有輔導金機制後,新聞局已經浪費人民數十億血汗錢,但我們直到現在,仍對輔
: 導金電影毫無批判空間,我們依然任由電影人拍出令全國人民汗顏的大爛片,對他們的惡
: 行毫無制裁能力,在這樣的時代,我們最迫切需要的,不是另一個大拜拜影展,而是「金
: 驢獎」。
: 至於到底有哪些人濫用人民血汗錢,卻拍出垃圾呢?《魚狗》和《靠岸》兩部片難以下嚥
: 的程度,不相上下,不過,《靠岸》起碼勞心勞力,雖製造出個龐然怪物,整體劇情胡亂
: 發展無法控制,但起碼他們並非存心詐騙,再加上相較於《靠岸》驚人的總資金,八百萬
: 輔導金可能只是這部片預算的九牛一毛,真正的冤大頭是投資的中華電信。
: 不過,詐騙政府七百萬輔導金的《魚狗》,真的讓人見證,從頭到尾的不合邏輯和毫無演
: 技的極限,更誇張的是,新聞局如果敢說《絕魂印》是部看得下去的電影,因此要繼續獎
: 勵鄺盛導演,又要給他錢讓他拍《魚狗》的話,那新聞局很明顯就是瀆職,應該被監察院
: 調查才對。我指責《魚狗》並不是在做人身攻擊,而是因為全體台灣人,都不該眼睜睜的
: 看著自己繳的稅金,被花在這種爛片身上。
: 至於《酷馬》和《街角的小王子》雖然沒有《魚狗》那麼難以下嚥,但也只是在浪費輔導
: 金。我可以跟各位保證,有這兩部片並不會增加更多愛看國片的觀眾,我也可以保證,這
: 兩部片也不會入圍奧斯卡或坎城影展,台灣也不會因此增加任何國際能見度。假如突兀又
: 生硬的《酷馬》和空洞沒內容的《街角的小王子》,就是新聞局能找到的最好的投資案,
: 那還不如不要投資,因為有這種國片的存在,只是在降低國片的品質和國人的品味。
: 我勉強能認同《街角的小王子》,因為林孝謙是個新銳導演,在電影還沒拍之前,的確世
: 事難料;但王小棣導演已經拍過一部毫無電影感,只是偽裝成電影的電視劇《擁抱大白熊
: 》,《擁抱大白熊》低迷的票房也人盡皆知,為何在那樣的成績後,還有凱子願意投資《
: 酷馬》?結果那個投資的凱子,就是全台灣的納稅人。
: 客有歌於郢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不過數千人。其為<陽阿>、<虃露>,
: 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
: 屬而不過數人而已。………………………………宋玉< 對楚王問>
: 我明白看電影這種活動,評判好壞純粹是個人品味不同,有人喜歡「下里巴人」,有人懂
: 得「陽春白雪」,但我提的這些金驢獎入圍電影,很明顯的單純靠台灣票房,無法回收成
: 本,但他們又沒有進軍海外藝術電影市場(art house)的能力,換言之,他們不是「陽春
: 白雪」,也沒辦法當「下里巴人」,純粹就是四不像的輔導金盲腸,除了被割除外,沒啥
: 用途。
: 大家都知道想要幫助不會釣魚的人,是教他們釣魚而非直接給他們魚,但政府的做法卻是
: ,直接給不會拍電影的人輔導金,卻不教他們如何有品味的看電影,如何拍出好電影和如
: 何進入全球化的電影市場。我希望這份名單是種棒喝,也希望他們(及其他更多依然在等
: 輔導金的人)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請別再濫用民脂民膏了。
先說明 我絕對贊成對任何國片有所批評
"拿人民血汗錢"是對
但說"拍一堆垃圾"恐怕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再說沒監督機制 輔導金只是拍片金額的一部分
單靠輔導金 電影是無法回收成本的
除輔導金之外 電影人必須另外找財源
而且也應該比任何人都關心電影賣不賣座
無論如何 輔導金制度保留了一半的 市場機制
我們來看看刺陵的成本
據新聞報導約5億 輔導金佔多少? 答案是2500萬
http://tw.myblog.yahoo.com/yenpingfilms/article?mid=168
(若有誤請指正)
比例是7.16%
行政院新聞局九十五年度國產電影長片輔導金辦理要點
http://www.taiwancinema.com/ct.asp?xItem=52558&ctNode=175
之中也指明輔助的比例
"申請人領取政府機關各項補助合計不得達輔導金電影長片製作總成本之百分之五十。"
除比例規定外 並有各組的上限金額
試想 如果我們是刺陵這部電影的製作團隊
會因為得到政府7.16%的補助
就從商業利益考量 擔心電影票房 一下子轉變成有恃無恐 隨意拍拍?
恐怕不是吧
新聞局出7% 其他金主出90%以上
那到底是新聞局說話大聲還是其他金主說話大聲?
片子拍成這樣到底是誰的責任?
你是專家學者 好巧 審查的人也是耶
"每一申請案由本局聘請七位專家、學者及有關人員組成輔導金審查委員會審查。"
當然 我絕對贊成任何人可以對審查結果表示意見
如果說我們有更好的更有潛力電影企劃卻沒有被委員們挑到的話
大家提出來絕對是很好
民眾參與的部分如果開放多一點的話 不但可以解除我們大眾的疑慮
也許也能填補專家們對市場的盲點 事前(拍攝前)就直接與觀眾的價值接軌
回頭看輔導金制度的初衷
"為促進電影事業發展,輔導拍攝國產電影長片"
有人會問 為什麼不完全交給市場機制 自由競爭就好啦?
答案是 因為面對好萊塢等國際強片已經呈現敗像 明顯打不過
所以需要保護
保護的方法有很多
可以限制每年國外片進口的數量 上映的戲院等等
但是這樣做還是會有一些(還是應該說很多?)愛電影的觀眾會跳腳吧
影院業者也未必會高興
電影產業要救 人民想看好萊塢的娛樂要顧 業者賺錢的財路也不能檔
要三贏(至少不是有一方輸) 於是用輔導金來救 這算是比較緩和不強硬的政策
那 為什麼要有自己國家的電影產業呢?
因為電影不只是一種娛樂
他是價值的載體 一種非常強 非常重要的傳播方式
如果我們自己的文創產業一蹶不振
美國的電影會關心台灣的議題嗎?
美國的特效再好 也拍不出屬於台灣自身的感動
因為那與切身的生活經驗息息相關
一個社會失去了講述自身故事的機會與能力 是很可惜 甚至是危險的
要保留這份能力 勢必要保留自身的電影產業
如果我們想的是 作出能媲美好萊塢的商業製作
坦白說 輔導金是不夠的
拿這些錢去辦電影學校 台灣其實也不是很缺相關的學校和學生啊
缺的是畢業後的工作環境 實際run的經驗
這些不用輔導金 是有比較好的方法 說說就可以一步登天嗎?
現在用這樣的錢 有人嫌多 我完全可以理解
輔導金的目的也因此不在於全球化 不是去和工業大國一爭長短
因為那樣絕對要比現在投入更多的金額
而海外市場的生產中心 華人市場的生產中心
明顯都不在台灣 而在好萊塢 香港 大陸/中國
別人已經建起來 現在搶是難上加難
所以輔導金的目的剛好是全球化的反動 要維護的是在地化的電影產業
要保留的是商業邏輯之外的社會價值
不需要太強 去征服世界或亞洲
但是要保留我們自己用電影說自己的故事的能力
這 才是我們現在所選擇的策略
當然 路線萬一要改成全球化也可以 (但是相對一定需要預先投入更多) 那是後話
至少現在小成本小製作的要先拍好嘛
我相信台灣的電影人真的沒有誰願意把電影拍爛
不論是從商業或是藝術的角度而言 不論是從社會或是自私自利的角度出發
不論是對輔導金制度 還是對已經完成的國片 或是未來將要完成的國片
都希望大家能提出建設性的批評
說一句爛很簡單 說出要怎麼改比較好卻比較有建設性 能讓社會進步
說不要這個很容易 要發明出另外一個更好的來取代卻不簡單
我要說的只是 輔導金的目的 不是要我們電影多會賺錢
(而且若是個人商業利益 才真正不用社會/政府買單 產業自己去發展啊)
只是先求自保 留一口氣 不被外國影視徹底消滅而已
畢竟國防要錢 教育要錢 你我也不想加稅
要擠再多到電影上 似乎也不符合現階段民眾的期待
制度是人想的 人想的就還有改進空間
而且不同的目的(全球化/在地化) 也該用不同的制度
有意見的話 大家就盡量提吧 無所謂
國片方面
最近有些國片還是非常不錯的 我們也無法否認
除了批評之外 對國片好的部分也給予相對的應得的鼓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