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當你真正感到痛,才會知道「痛」是什麼?(愛永)
我沒有看原著小說,就先看了松隆子的電影『告白』。所以,從她的第一場告白開始
,一直到每個人各自的告白,我始終處於一種高度震懾的狀態,過程中亦不自覺數次深呼
吸,直至劇終,精神依舊緊繃。很難具體形容電影有多銳利?卻隱約感到它一刀切開人們
內心底層對世界的困惑,將所有黑暗的秘密沿著人性底層,一層又一層的切開。
看完電影的後勁極強,整個下午都有著難以排遣的焦灼感,感覺整個世界不斷擴張,我看
到的不再只是電影中莫名殘酷的黑暗,而是黑暗盡頭被更巨大的光芒所包圍的世界。我慶
幸自己還有感覺,還有能力往悲劇的源頭探索。
奇妙的是,此刻的我,竟以平靜的心情想起整個故事,我忽然明白為何遭逢劇慟的初中女
老師(松隆子)能以如此沉著的態度面對,因為當人承受了難以想像的變故時,所有情緒
會瞬間退回內心深處,獨留清澈雙眼看盡複雜人性背後一目瞭然的自私與殘酷。
電影中,每個人的告白不約而同掀開了人性底層最陰暗且最脆弱的一面:以自己的方
式制裁學生的女老師(她無法接受殘酷殺害她四歲女兒的學生在法律的保障下毫髮無傷)
;從不懂得尊重生命的天才少年A(他得不到母愛,因而任意踐踏他人的生命);膽小如
鼠卻犯下大錯的自卑少年B(他想證明自己並非別人眼中膽怯無用的少年);一味溺愛兒
子少年B的母親(兒子犯下滔天大罪,她仍堅持兒子只是被不良同學帶壞);品學兼優卻
陰暗無比的少女(她看清了人強悍背後的軟弱,卻再也找不到生命的意義)。
他們每個人看起來都與常人無異,內心的告白卻都如此驚人,這就好比每個人都有不
為人知的陰暗,陰暗包含了所有大大小小的傷口:童年的創傷,成長過程的陰影,以及被
人殘酷對待的烙印。當陰暗毫無遮掩的被攤在陽光下,心中的弱點也將一攬無遺,赫然發
現殘酷的背後,是一個又一個受傷的靈魂。無法接受自己不被愛的事實,因而奪人所愛,
傷人所愛。然而,受傷並不能變成傷人的藉口,一個必須藉由傷害別人以證明自己存在的
人,只是更加突顯了他的自私與脆弱。
【錯了就是錯了,沒有任何藉口】
我想起電影第一個讓我不寒而慄的畫面:松隆子以平靜的語氣對台下學生講述女兒被殺害
的過程,學生們只稍試停頓,又繼續嬉鬧。彷彿只是死了一隻螞蟻那麼簡單,對他們並不
造成任何影響。那種事不關己的冷漠態度,不難理解為何會有層出不窮的校園霸凌事件,
只要不是欺負到自己頭上,他們沒有任何感覺。
沒有感覺,怎麼可能感同身受;沒有感覺,有時連冷眼旁觀都覺多餘。那種集體的冷酷,
開始由內而外不斷幅射,故作強大的軟弱者,欺負比自己更弱小的人;被欺負到底的人,
則以扭曲的方式證明自己的存在。
於是,大錯鑄成。
可笑的是,在法律的保護之下,未成年的他們即便被判定有罪,也能輕而易舉的重返社會
,隨時隨地都能得到重生的機會。
因此,本來就對生命的存在沒有感覺的他們更加有恃無恐,傷害他人,以別人的痛苦為樂
,竟變成一件稀鬆平常的事。
以此邏輯推想,殺一個人真的沒什麼。
而造成青少年如此冷漠偏差的幫兇不是別人,正是整個社會與家庭。
法律的偏袒,家庭的溺愛,再加上學校的縱容,使他們無需為自己的犯行付出代價,甚至
不覺自己有錯,並習以為常的把錯誤推到別人身上:少年A虐待貓狗,傷害別人,只是為
了得到他最愛的母親的注意;少年B殺害小女孩,誰叫所有人都說他沒用。少年B的母親不
但不怪他,反而責怪別人對他兒子的不公平對待。
他們都是潛意識上的“被害者”,得不到別人的重視,感受不到愛,進而變成加害者,但
心裡感覺被傷害,不代表可以任意傷害別人,取走別人心裡重要的東西。
錯了,就是錯了,沒有任何藉口;錯了,就應該為此付出代價。
所有以自我為出發點對他人進行的迫害,都不該輕易獲得原諒,這不是幾歲的問題,而是
心態的問題。
【愛的教育,真的是以“愛”為出發點嗎?】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電影深深諷刺了所謂『愛的教育』。
電影中取代松隆子的是一個熱血的年輕男老師,他實行的就是愛的教育。他想和每位學生
當朋友,天真的以為只要和學生成為朋友就能懂他們的內心世界。然而,一無所知的他,
卻徹底成為每個學生心中的大笨蛋。
記得日劇『女王的教室』中,魔鬼女老師曾冷冷地諷刺一味討好學生的女老師並不是為學
生好,而是在為自己好,當時感覺這番話真是一針見血。仔細想想,沒有老師不喜歡受到
學生歡迎,但想受學生歡迎就必須放下身段,適度迎合學生的喜好。
可是,這樣真的是對學生好嗎?在他們心智發展尚未成熟,內在卻已開始反叛的階段,如
果他們犯錯的時候只是苦口婆心的勸導,會有任何警惕作用嗎?我認為“亦師亦友”是師
生關係的理想境界,不是不可能,但只會發生在心智成熟的學生身上。中國教育非常重視
師生之間的倫理,強調『尊師重道』,現在想來不無道理,一個老師如果無法獲得學生的
尊重,他講的話就起不了任何作用,又怎麼可能給學生好的影響。
就像電影中的熱血男老師,空有滿腔教學熱忱,自以為和學生很麻吉,但事實上他根本打
動不了任何學生,所有人對他陽奉陰違,完全沒把他擺在眼裡。他不但進不了學生的內心
世界,還像是活在另一個世界的人。
愛的教育,如果無法以真正了解為前提,將完全起不了任何作用,只是一種口號式的理想
主義罷了。
我想起初中時唸的教會學校,當時學校開始禁止體罰,學生考不好或犯錯,老師只能口頭
勸說。正當所有學生開心大解放的同時,我們導師是唯一不遵守規定的老師,他的理由我
至今都記得:
『我的班上沒有愛的教育那一套,錯了就該打,只是說一說,你們根本不痛不癢。不感到
痛,你們不會記住錯。』
後來,老師果然說到做到,犯錯照打,考試不及格也打,我們上班導的課就像女王教室的
小學生一樣,整天戰戰兢兢,功課也絲毫不敢馬虎,每次想偷懶,一想到藤條落在身上的
疼痛就立刻清醒。
最後,我們班不管在各方面都是全年級第一名。老師沒有實行愛的教育,卻讓我清楚記得
:想成功,就要付出努力,做錯事,就得付出代價,沒有人能輕易獲得原諒,這才是公平
。
再後來,我自己也當了老師,一開始,還不太會當老師,總不自覺替學生找藉口,卻也挫
折的發現學生越來越差:你越尊重他,他越目中無人,完全不當一回事。
那一瞬間,我突然想起初中導師的話:不感到痛,你們不會記住錯。
於是,我重新調整教學的步調,開始訂好課堂規矩,並嚴格執行:作業遲交一週扣十分,
第二次就直接零分。效果立竿見影,以往老是收不齊的作業,隔週就全數收齊了。
我想以對所有學生公平的前提做為當老師的原則,即使不能面面俱到,但至少儘量不偏私
,不替學生找藉口,更不讓學生把老師的好當成無所謂的理由。太輕易的原諒,只會讓他
們對錯誤沒有感覺,真的只有零分一次,下次才會記得要準時交作業。
任何事由小看大,準時交作業事小,但只有把小事當一回事,才不會把“尊重別人”和“
珍惜生命”這等大事,當成可有可無的小事。
電影中,年輕男老師的愛的教育和松隆子犯錯就要付出代價的教育方式,形成強烈對比。
也許每個老師都曾相信人性,相信愛的教育的可行性,然而,事實證明:人,遠比我們想
像中更複雜,更難以理解。
重點不是教育的方式,而是教育的目的。想教出一個思想光明,善良正直的孩子,就必須
在他犯錯的當下讓他牢記自己的錯誤,而不是自我催眠的樂觀相信他下次一定會改。與其
相信明天晴天不如未雨綢繆,你告訴他一百次生命珍貴,失去重要的東西會很痛,他一樣
不會有任何感覺,但你只要讓他親自體會一次失去重要東西的感覺,他就會明白「痛」是
什麼,並永遠記住痛的感覺。
說來殘酷,可就是人性啊!如果所受的教育和國家法律都保護不了我們心中重要的人,以
暴制暴,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似乎就是唯一的方法。
讓他記得: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己造成,如果不是心存惡念,就不會產生苦果。
【真正的光明,必定來自陰暗深處】
漸漸的,我們不再只看到表面光明的世界,而是真正處於陰暗之境,看見光影交織的世界
中,善與惡如影隨形的真貌。我們不必強迫自己一心向善,如果惡也是本質的部分(包括
後天被傷害形成的陰影)。
有人說,電影中的女老師不該這樣對自己的學生,我覺得這說法太強人所難了,只看到她
身為老師的部分,卻忽略了她也是痛失愛女的平凡母親。再說,老師也是人,以超高的道
德標準定義她,這也未免有失公平。
每次看到『廢死聯盟』高舉要受害者家屬放下原諒的旗幟,我都覺得荒謬可笑,憑什麼加
害者輕易就能得到重生,而被害者就得無辜枉死,家屬還得揹負一輩子的傷痛。媒體又總
是傾向加害者也許情有可原的方向誤導觀眾,卻忽略了所有的情有可原都不能當作傷害他
人的藉口。
試問,今天如果被害的是你的女兒,還能輕易說出原諒或放下嗎?我們整個社會不知不覺
變成共犯結構,總有事不關己的人試圖在別人的悲劇中以悲天憫人的姿態插上一角。在我
看來,對加害者的過度寬容如同對被害者的二度傷害,如果做錯事,只要表面認錯就能得
到原諒,這世界還有什麼公理正義可言?
任何一個人都難以承受失去摯愛的痛苦,因此,我完全理解女老師後來的行徑:她以冷靜
武裝自己,不帶絲毫情感,一步步為女兒討回公道。
太過悲傷的際遇也預示著生命的無常,儘管無常經常是人為造成。
最後,當我看到松隆子從頭到尾冷到極致的神情融化在小男孩送的糖果中,那一刻,小孩
的純真與糖果的甜彷彿一道暖流,同時流過我緊繃的心,我終於在這個憂傷的故事裡看到
一束光,不冷不熱的溫度,足以流下溫熱的淚,這樣就好。
沒有人希望世界變得如此糟,但如果糟糕已成世界常態,我們也不必自欺欺人的說:我只
看到太陽,哪來的陰暗?
沒有太陽的世界的確很冷,但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真正的光明,必定來自陰暗處。當我
們能無所畏懼的在陰暗處張大雙眼,也許,久違的陽光就不遠了。
原文發表於:http://mypaper.pchome.com.tw/aiyung/post/132161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