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上映時我沒注意過它,最近看了 Never Let Me Go的Carey Mulligan後才回頭找出這
部來,Carey Mulligan真的是凡人面孔超人靈氣的明日新星呀!
名媛教育這個譯名,其實如果只看一半或只看預告片很容易就這樣翻譯了,還好最後沒被
教育成名媛 -不論是傳統教育的上牛津嫁好丈夫、還是像Hellen那樣穿金帶銀出入派對,
都可能是一種「名媛」;前者是Jenny非常排斥的,後者Jenny走了一遭後也發現這絕不是
她的道路。
關於 Jenny個人的心路歷程以及女性的社會狀況,前面已經有很多文章分析過,我且來從
時代劇的角度解讀一下本片。這是一部青春成長電影,但是成長的不只是 Jenny一個角色
而已,放在時代背景下看,這是英國從1950s變成1960s的成長電影。1961是個蠢蠢欲動的
時期,因為英國(或著說倫敦好了)開始重登世界文化時尚舞台的Swinging Sixties即將
到來!
其實在這之前,本來就不如法國人會享樂的英國,已經壓抑很久沒能好好享樂了。能不能
享樂和經濟很相關,英國輝煌到維多利亞時期結束後,其他國家也工業化並狹著優勢天然
資源超越英國,接下來一次大戰、大蕭條、殖民帝國漸漸瓦解、二次大戰... 1945年工黨
壓倒性擊敗邱吉爾的保守黨後,英國長期轉型為福利國家,並艱苦地實施了樽節政策,大
家好好縮衣節食努力工作期待未來。
未來在哪裡呢?就是經濟轉好後的 1960s。不過畢竟整個 1950s已經壓抑很久了,一整代
英國人其實很樸實、很保守、充滿危機意識。 Jenny爸爸說: All my life I've been
scared, I don't want you to be scared. 對六七年級的我們(不知道八年級是否也有
這種感覺)來說這句話非常熟悉,許多我們的父母都是苦過來的,含辛茹苦縮衣節食成家
立業,希望我們好好念書考大學考公務員(或嫁個公務員或有錢人)等等... 希望我們走
一條平穩的道路,不用像他們一樣擔心受怕吃苦。
1961年,沒有遭受戰火嚴重破壞的巴黎比起倫敦來恢復得更快,就在距離不遠的海峽對岸
夜夜笙歌;大戰後唯一經濟受惠蓬勃發展的美國,正在凱迪拉克的年代。這時享樂的生活
在倫敦不是沒有,只是集中在市中心西區某些角落,集中在少數有錢時尚的人身上,住在
大倫敦西部Twickenham郊區住宅的 Jenny一家人只是樸實的中產階級,距離中心的心理距
離非常遙遠,連如何接駁到陌生的 Westminster都可以讓老爸擔憂個半天。
片頭一開始就是 Jenny的學校生活加動畫,學校生活儘管嚴肅、認真、無趣,但也不至於
扼殺了 Jenny以及女同學們的創造力,他們還是從有限的來源中知道外面的世界,學習法
語儘管是嚴肅的菁英教育一環,女學生們卻拿它來開一扇窗嚮往對岸的花花世界。聽法語
歌唱片、抽煙、下課跑法式咖啡館閒聊、參加音樂性社團... 這些很簡單的娛樂,我們在
1980s-1990s的高中生活中也差不多呀,去Tower音樂城買選擇有限的英文唱片、下課跑泡
沫紅茶店、參加校內社團、酷一點的學生下課抽根煙嘗新鮮、有些看日劇的同學自學一口
流利日文... 但更酷的生活也有,都在校外,許多學生不熟悉而父母也不鼓勵去的老西區
歌廳、冰宮或新東區MTV、Karaoke等。美妙的生活對一般中學生是遙遠的存在,抱著心癢
癢的想像卻又不真的知道它有多美妙。
當David出現時,就是個活生生的Westender跑到了Twickenham,下雨天把妹的那句話,心
花怒放的Jenny可能這輩子從沒聽哪個男人這樣說過話吧!David放電還放到家裡來,初次
見面油嘴滑舌一下馬上就電倒Jenny媽媽了。雖然這部片主要演員名單沒有強調Jenny媽媽
,但對我來說她比起 Jenny爸爸更是個關鍵性的角色,因為她對有點遙遠的享樂生活一樣
充滿想像與期待,興奮地就像個青春期少女一般,這明確地點出了:本片的青春成長故事
不是專屬於 12-18青春期少女的,而是屬於跨世代1960倫敦人的,他們即將進入一個充滿
叛逆、活力與創造力的 1960s。
Jenny、同學們與Jenny媽的演出,展現了滿心嚮往的好奇心;這個好奇心也很成功地由配
樂傳達出來。本片的選樂就是那個他們嚮往的,在不遠的他方有點頹廢、不太規矩、充滿
迷魅的歌曲,猶如浪漫的拉威爾對比一味堂皇嚴肅的艾爾加一樣;新創配樂則成功地勾勒
了午後課堂中想像漫步在他方(譬如賽納河畔)陽光綠蔭下的浪漫情懷。即使是傳統保守
的 Jenny爸,他也不是頑石一顆,他只是 1950s前的典型家長,他隱隱知道有個新潮流要
發生了,但他不知道那是什麼而帶點惶恐,這時他的女兒 Jenny成為他的入門導師,從女
兒身上他一步步看見不遠處新世界的樣貌(儘管大多是 David給他們看的樣貌),也一步
步卸除心防轉為開明。
從突破枷鎖到叛逆、再回頭從花花世界中看到本真,這是個不論中外不論任何時代都有的
時代過渡期特色。1960s的Swinging London絕對有它的內涵,許多種族解放、性解放、媒
體解禁、前衛文化、反戰思想都在這背景下孕育了出來,這些是花花世界令人感到踏實的
美好。但當花花世界還只在想像的遠方時, Jenny可能誤以為那些無拘無束、無憂無慮、
甚至無法無天的瘋狂享樂就是這個花花世界的迷人之處吧!她儘管多所猶豫,還是一步一
步地卸除自己的原則,為了著迷於這個表面的美妙生活,可以一起偷畫、不惜放棄學業,
但她心裡那個真實的美好從未消失,當她發現 David已有家室還準備娶她時,這是最後一
個考驗:妳對那個真實的美好棄守這麼多次,這一次還要棄守嗎?
如果 Jenny只是一個膚淺的拜金少女,那其實嫁給花心大蘿蔔過著紙醉金迷生活也沒什麼
不好,而且青春少女要和大老婆爭寵一點都不困難。但 Jenny心中是有個真正美好生活的
:有意義、有真愛、有自我成就、有自由思想... 這些事情也許被 1950s保守的樽節社會
壓抑了,但真正風起雲湧的Swinging Sixties正準備孕育這個夢想。
相對地,可惡的花心 David其實很值得憐憫,他不像 Jenny經歷了一次表面的美妙生活後
就繼續往前追尋真實的美好,而一直沉浸在這個表面中靠著享樂麻醉自己; Jenny這樣一
個還沒長大姿色也普普通通的小女生為什麼如此吸引他呢?只因為她新鮮、她好奇,她會
看到這輛車說 It's a nice car, isn't it? 她會聽到要去巴黎時開心地叫Paris is a
great city, isn't it? 紙醉金迷到疲乏時,這個好奇熱情的小妹讓他又活了過來,我相
信 David對 Jenny的真心,只可惜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真心有多麼淺薄,走不下去到真
實生活,只能一次次找新的小妹妹陪他重新享受一次浮華世界的新鮮。
儘管David 比一般人更早搭上了新時代的列車(不只是一味膚淺的浮華生活,沒受好教育
沒有好血統的他也想翻身,也想閱讀、聽音樂、看電影、見識世界、享受人生),但他陷
在懵懵懂懂的1950s 末期不停地原地打轉,始終無法嘗到 1960s豐盛的文化果實。在這個
新舊交替的education 中,Jenny 過了關繼續走下去,有些人卻像 David還是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