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通識課討論了許多關於這部電影的細節
我個人也非常喜歡這部電影
希望可以分享給板友:-)
我們的期中考題目是這樣的:
As we know, the film The Hour is structurally marked by three suicide
attempts, in three time frames, but they are related in certain ways.
Please discuss the ways in which they are connected (what links them
together?), and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social, and gender condition
under which the suicide attempts are accomplished or considered. What
does she mean when Virginia Woolf character in the film says that
“Someone has to die in order that the rest of us should value life more”
and that“The poet will die”?
以下是原PO寫的答案 獻醜啦~~
在三個不同的時空背景下,三種獨立卻互為表裡的自殺行為,將三位女主
角的心靈波動巧妙地連結了起來。Virginia Woolf在片頭的自殺,相較於之後
的兩個自殺行為,是較為獨立的事件,我們知道,她長久以來飽受精神上的折
磨,雖然影片沒有明確交代她如此低潮絕望的心態是如何形成(至少我看不出
來),就我的角度來看,她嚴重的depression來自於她憂鬱又好強的懦弱性格,
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裝載了滿滿的、用倔強包裝的憂傷和不知名的憤怒,瘋
狂和平靜,同時存在在她的眼神中,無止盡的矛盾使得她一再陷入絕望,就像
片尾時在月台上,她對先生訴說的驚慌、無助、恐懼,那畫面感是很強烈的,
彷彿可以看到她纖弱的身軀在永恆的黑暗中不斷向下墜落,看不見任何的光亮,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是盡頭,她身處在絕對的黑洞裡,然後她選擇死亡。
一九五零年代,第二個時空說的是Laura Brown的故事。在那個二戰結束
後、彷彿所有的一切都欣欣向榮的美國,獨棟的大房子、寬敞乾淨的街道、舒
適美滿的物質環境,愛她的老公、可愛的兒子與即將出生的第二胎,她活在一
個人們心心切切追求的、無比真實的American dream,她卻不快樂、感受不到
幸福,也正因如此她困惑、無助,不知道該怎麼改變、甚至逃脫。用畫面來形
容的話,Laura就像站在一望無際的荒野之中,孤寂、迷惘、茫茫然不知去向,
連自己想要追求的東西都不知道,我們可以看到她的眼神總是空洞、迷茫又恍
惚的。在讀了Mrs. Dalloway之後,她孤單困惑的靈魂才得到了啟發,書中的
自殺情節讓她體悟了一種表達方式,一個在她無意義的生命裡的新出口,我們
可以說Laura的自殺念頭是受到了Woolf的牽動,當她明明活在一個表面光鮮亮
麗、看似所謂的good life裡,卻不快樂、不了解自己時,透過Woolf書中細膩
鮮明的意識流動,她彷彿感受到靈魂的質量,也因此產生「透過自殺來解放自
己」的念頭。當鄰居好友Kitty面臨疾病的不安、無法生育的恐懼而潰堤哭泣
時,她情不自禁地吻了Kitty,猛然驚覺自己對Kitty的感情,Laura更加確定
自己所追求的快樂不容於當時的社會,先生、孩子、家庭,種種加諸在她身上
拋不開的責任,除了死亡她已找不到其他出口。躺在飯店陌生的床上,滾滾的
河水冒出,直接呼應到片頭Woolf的自殺,我們可以確定Laura感應到書中
Woolf的意識造成她的思緒泉湧波動。
第三位自殺的主角Richard,正是Laura Brown的小兒子Richie,相較於前
段他母親的自殺未遂,我認為Richard的自殺相對來說容易理解得多。片中我
們看到他的生活是極端苦痛的,在Laura的故事裡,還是個小男孩的他即展現
出一種不凡的細膩,那雙無辜又帶著陰鬱的眼睛無時無刻都在注視他深愛的母
親、觀察著她的舉手投足,年紀還小的他卻能精準地看穿母親「要去辦點事」
的謊言,才會在Laura揚長而去的車後激烈地吶喊哭叫。兒時被母親拋棄的記
憶已深刻烙印在他的心版上,成為往後他揮之不去的陰影,也使得他透過母親
更接近了自殺的核心意義。當他和Clarissa談起過往,我們可以注意到他擁有
一顆過分纖細敏感的心,他總會清晰地記得某種獨特的時刻、微妙的感覺,這
正是他迷失在正常時間流動的特徵,然而過去的記憶對照著他狼狽的現況更加
深了他的厭世,癌症病魔帶給他身心無比的煎熬與疼痛,就像他對Clarissa不
斷強調的“the hours”,時時刻刻對他而言都是那麼漫長、難以忍受,他已
迫不及待求死,卻切不斷與Clarissa深厚的羈絆而苟延殘喘。從他總是呼喊
Clarissa “Mrs. Dalloway” 不難看出他很熟悉甚至喜愛Woolf的作品,也必
定透過“Mrs. Dalloway”一書洞察了死亡的本質,因此這三段不同時空背景
的自殺行為其實是環環相扣的,或者,某個層面來說是一種連鎖效應。
“Someone has to die in order that the rest of us should value
life more”,Woolf本來打算讓書中的女主角死去,最後卻決定殺掉另一個角
色-“The poet will die.” 為什麼犧牲的不是女主角Mrs. Dalloway而是軍
人Septimus呢?人類的社會形形色色,不同的階級、性格、教育程度、人生經
歷,人們擁有各自的角色,而Septimus則扮演著用獨特角度觀察人世、抑鬱寡
歡的「詩人」,自知無法逃離世界、也無法為人群理解,只能不斷與自己的靈
魂對話,相反地Mrs. Dalloway則代表一種理想的形象,即使懷抱著一顆纖細
敏感的心,卻仍能嫻淑地面對體制、運用智慧、手腕融入社會。我們知道世界
上並不是任誰都能有卓越的思考和面對生命的原則,大眾是被動的,「詩人」
必須死才能喚醒Mrs. Dalloway內心的覺醒,然後推展到每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