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黎明昇起》的劇情走向,和我想像的不怎麼相同。
可能是受到了香港把 Rise 翻譯成「起義」的影響,
預告片當中,韋恩在地牢監獄裡問「那是什麼意思」,
長者回答「Rise」,我以為這個對話是指人民起義。
我的想像和預期當中,這部片應該會有革命中的混亂,
暴民們為了求生存,分類械鬥自相殘殺,這之類的劇情。
也許蝙哥這次要對付的不是超級惡棍而是高譚人民群眾之類的。
不過實際看了電影之後,我發現民眾除了有點自掃門前雪,
在班恩自封護國公(?)的暴政之下,社會秩序似乎大致良好!?
連闖紅燈之類的都沒看到,好像市民們太乖了一點吧?
回想到第二部曲《黑暗騎士》的雙船事件好像也是如此,
諾蘭所描述的高譚市,一般市民好像還是蠻善良的。
可能跟班恩從一開始在球場就宣布實施了戒嚴管制也有關吧。
革命派掌權之後組織了群眾法庭,我一直期待在這種場合,
民眾們之間會開始吵架,接著就內鬨發生打架大亂鬥之類的!
其實在稻草人法官的主持之下,群眾們都蠻聽話蠻乖的。 XD
如上面所說,我果然是被「起義」這兩個字給害到了,
劇情走向和我進電影院前期待的不怎麼相符。
這是部好看的電影。蝙蝠俠就是蝙蝠俠。
三部曲的稱職完結篇。但也少了點餘韻和懸念。
所以看完第一時間,我的評價是在普雷和好雷之間考慮。
我在想,結尾布魯斯韋恩是不是安排得太確定了點,
是否刪掉再生能源這條線,走我想像的「起義」走向會更好。
可是,畢竟這是完結篇啊,要有個「所有事件結束」的收尾才行。
我在想,是不是有可能拍成雙重結尾會更好。
一個結尾是蝙蝠俠殉職,另一個結尾是蝙蝠俠沒死。
可是,過了一天,我益發覺得第三集《黎明昇起》很有意思。
我越是去想,是不是可以有雙重結尾,
我就越覺得,其實導演諾蘭已經把雙重結尾拍在電影當中了。
我不知道是否編劇和我想的一樣,這算是我個人的一種解讀。
小丑和蝙蝠俠,是一體兩面的,有光才有影,有影才有光。
而蝙蝠俠和班恩,也是一體兩面的,
不,不是一體兩面,更該說他們是同一類人。
蝙蝠俠是蝙蝠俠。可是班恩也是蝙蝠俠。
蝙蝠俠和班恩,都是走入黑暗、運用黑暗的人。
班恩是另一個蝙蝠俠,班恩比蝙蝠俠更加蝙蝠俠。
有些人覺得班恩的感情戲令這個反派角色破格了,
或著說班恩居然只是個工具人。我說,請不要這樣看待。
韋恩少主也是為了瑞秋而堅持繼續擔任蝙蝠俠。
戴上面具的蝙蝠俠帶給外人恐懼,但面具下的他仍是個凡人。
蝙蝠俠對約翰布雷克警探說:
「戴面具不是為了保護自己,而是為了保護自己所關心的人。」
這句話,雖然不是對班恩所說,卻同樣是適用於班恩的。
劇中人物有意無意地,也都會用「戴面具的」來稱呼班恩。
班恩戴上面具,表面上的原因是為了止痛,為了自己,
但是背地裡,班恩會成為班恩,
卻不是為了保護自己,而是為了保護自己所關心的人。
班恩,就和諾蘭的蝙蝠俠一樣,經歷黑暗,走過黑暗,
面具是他們想帶給外人的形象,但是他們仍然是血肉之軀。
如果說,正義就是將罪惡剷除殆盡,摧毀所有的惡黨,
那麼,本身就是罪惡之都的高譚市,是否也該毀滅掉呢。
「高譚市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塔莉亞這麼說。
影武者聯盟、班恩認為,這樣的罪惡毒瘤,應該消滅它。
蝙蝠俠為了打擊罪惡,背上了惡人的罵名,
而班恩卻也認為自己是打擊罪惡,替天行道。
班恩是個比蝙蝠俠更加走上黑暗之道的「蝙蝠俠」。
班恩的自我描述(大略是這麼說的):「你以為黑暗是你的盟友?
你只是採納了黑暗。而我出生自黑暗之中,黑暗形塑了我,
我一直到成年以前,都沒有見過光明。我反而覺得光明很刺眼。」
所以班恩似乎認為,自己才是適格適任的「黑暗騎士」,
而蝙蝠俠只不過是運用了黑暗,班恩覺得蝙蝠俠是個假貨。
班恩在一開頭劫機的場景,被問到他究竟是誰,
班恩這麼說:「沒有人在乎我是誰,直到我戴上了面具。」
如果說少主有著布魯斯韋恩(光明)/蝙蝠俠(黑暗)這兩種面貌,
而班恩就像是在這兩邊,只選擇了蝙蝠俠(戴面具惡人)的那一邊。
班恩為了自己所愛的人,放棄成為凡人,而成為了「惡人」,
因為在凡人/惡人這兩個面貌,
只有成為戴上面具的人,班恩才能幫助他所愛的人。
少主也一度以為自己的凡人身分(布魯斯‧韋恩)沒有什麼用,
他認為自己必須成為蝙蝠俠,成為那個背負一切的「惡人」。
對父母的內疚,對瑞秋的內疚,使少主依賴著蝙蝠俠身分。
瑞秋說過:「你需要的不是我,而是蝙蝠俠。」
蝙蝠俠如何能放下痛苦重擔呢?他總覺得自己所做的永遠不夠。
如果說《開戰時刻》是布魯斯‧韋恩成為蝙蝠俠的故事,
那麼《黎明昇起》則是蝙蝠俠成為布魯斯‧韋恩的故事。
少主不愛那些慈善宴會,他覺得大富翁的身分沒有什麼用。
但是,約翰布雷克警探卻提醒了少主,他的布魯斯‧韋恩身分是有用的。
布雷克告訴少主,我們在孤兒院的時候,總是提到你。
韋恩可能是第一次知道,他的凡人身分也是能帶給人鼓勵的。
班恩說:「我並沒有從重生池爬出來。」
這句話,不只是點明他的身分,而更有象徵的意思在。
班恩一直都待在黑暗中,出生於黑暗,走過黑暗,習慣黑暗。
重生池的老人說,只是「不怕死」,是不能夠從重生池爬出來的。
班恩從來不覺得自己身為凡人的身分是重要的,
他不想過著凡人的生活,不想用那種方式「活著」,
所以他就如同從出生起就一直停滯,永遠地留在黑暗中,
無法「爬出深淵」,無法「重生」。
所以,班恩「並沒有從重生池爬出來」。
塔莉亞一度從重生池爬出來,過了一陣子凡人的生活。
直到蝙蝠哥幹掉她老爸,復仇之心卻使她再重回黑暗。
其實,蝙蝠俠也一度讓復仇的念頭控制了自己,
只是剛好,他想幹掉的人被人早一步幹掉了。
蝙蝠俠一開始並沒有完全理解阿福所說的「你已不再是蝙蝠俠」,
只覺得阿福竟然拿瑞秋來壓他,想逼他放棄蝙蝠俠身分。
可能一直到被塔莉亞刺了那刀的時候,他才有點明白了。
「為什麼?」他問塔莉亞,可能也在問自己。
「戴面具,是為了保護自己所關心的人。」
而自己「凡人」的這一面,對阿福、瑞秋他們那麼重要。
然而,韋恩自己卻一點也不珍惜自己的「凡人」這一面。
塔莉亞那刀,可能不很痛,蝙蝠俠肉體上不痛,可是心很痛。
蝙蝠俠總是去救人的人,他內疚於沒能救到瑞秋,
可是這次,他是被救了。我猜他心裡想的是:「原來是這種感覺。」
少主韋恩可能在貓女出現那一刻,終於感覺釋懷,可以放下了。
我先前所說的,班恩是另一個蝙蝠俠,
雙重結尾已經拍在電影中了,意思是:
假如韋恩少主始終都沒有理解到,他的凡人身分,
不管對他人(孤兒們)、對他關心的人(阿福)、對他自己,
都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少主最後的下場恐怕就會和班恩一樣。
班恩就是那個沒有走出深淵、沒有爬出重生池的蝙蝠俠。
小丑有面具。第二集的一開始,有很多位戴面具的小丑。
可是直到小丑拿下面具的那一刻,我們才確定了他是小丑。
可是小丑的「凡人」那一面,不戴面具的那一面,
有點介於有戴面具與沒戴面具之間。
諾蘭版的小丑,他的妝扮是會掉妝的。
小丑沒有規則,他根本不在乎凡人/惡人的分界。
班恩有面具,而且他絕對不會拿下他的面具。
班恩戴上面具才確定他是班恩。
班恩說:「沒有人在乎我是誰,直到我戴上了面具。」
韋恩少主,最後拿下了他的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