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1282 (挖挖挖)》之銘言:
: ※ 引述《KANO1931 (RUSKY)》之銘言:
: 許氏喜劇電影由此稱霸香港電影長達近20年,從此奠定香港電影本土化的定位
: 許氏喜劇電影之後的香港電影大家都耳熟能詳了,那是香港的黃金電影時代
: 那些經典又票房高的香港電影絕大多數都是濃濃的港味!
: 後來香港電影又重蹈過去覆轍,為了海外中國市場與資金
: 大量的中港合拍合資,把香港電影搞的越來越沒有香港味,香港觀眾流失越來越嚴重
: 盜版是有影響香港電影,但喪失香港味,才是港片越來越難吸引香港民眾進場支持的主因
: 直到近年香港本土化聲音再起,奪命金、桃姊、低俗喜劇才又把香港民眾拉回戲院
: 請問電影本土化的路子是錯在哪?
: 說台灣市場小,台灣市場再小,能比香港市場小嗎?
: 香港粵語電影就是因為回歸本土,才使粵語電影死灰復燃
: 香港民眾才開始大量湧入戲院挺本土片
: 粵語電影爬起後,方有日後香港的黃金電影時代,也才能大量出口到海外賺外匯
這上文還真的是錯誤百出...
我自己是香港人, 雖然港片敗亡的時侯(1993後) 我也就幾歲大, 最初港片之死一定不
是因為去了港味的原因
70年代的事我不清楚, 但6,70年代邵氏的確是一統天下
80年代港片由新藝城, 嘉禾, 德寶三大公司三分天下
港片也在這個年代突飛猛進, 發哥在《英雄本色》後從票房毒藥變成神仙發
89年的賭神大破票房紀錄, 這個年代的港片賣到東南亞, 台灣幾乎都穩賺不賠
但到了90年代, 很多因素導致港片有一狗票爛片 以下列出一些
1. 港英政府放任黑道, 黑道更強力入侵電影界(像劉德華被槍指著拍戲..)
黑道只為了錢, 劇本, 影片質素什麼的完全不管
2. 跟上一個原因差不多, 就是連正規電影公司也開始亂拍, 甚至有邊寫劇本
邊拍的情況發生 (跟最近要上映的台片《阿嬤的夢中情人》的劇情差不多)
3. 也是電影公司, 以前港片賣埠到東南亞就回本了, 但公司都愛把一部好片打
包一票爛片賣給東南亞片商,久而久之人家賺不到就不跟你買了
4. 明星效應太強, 像星爺以前十大港片票房佔了5位。92,93年是他的巔峰
那個時侯一部電影制作費一般就一兩千萬HKD(像成龍亂搞霹歷火搞到破
億HKD那是特例) 但光星爺的片酬也就差不多一千多萬, 這樣一來影片
的質素就差了。
5. 盜版問題
6. 跟風問題, 像我剛剛說的賭神, 拍完後一堆公司看到這題材好就跟風濫拍,
(連創作者王晶也在亂拍) 這樣觀眾看幾次就自然不會受騙了
到90年代末市場就開始崩潰, 因為爛片實在太多, 有一年的我新年跟
爸媽去看成龍的玻璃樽, 簡直爛到受不了, 在我記憶中從此之後港片就爛了
00-05年幾乎是港片最慘的年代, 到05後港片要靠大陸才是令港味變淡原因
在港味變淡之前, 其實港片早就RIP快10年了 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