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ced (Serenity)》之銘言:
: (有雷)
: 看完亞果後,上網查了資料
: 光是維基百科內,就列舉了十條以上的錯誤
: 例如:
: 電影中,英國、紐西蘭大使館是不願幫忙的。
: 事實上,美國人逃出美國大使館後,第一個給他們提供蔽蔭的,就是英國大使館。
: 而真正開車送美國人去機場的,則是紐西蘭。
: 這在臺灣人看來,可能沒什麼大不了。
: 但如果你是英國人或紐西蘭人,看了應該會冒火吧!
: 在當時那樣的局勢,誰幫你誰就可能會倒大楣。結果人家冒死幫你了,幾年後,
: 你拍個片說人家當時鳥都不鳥你?
: 在片中,不謝謝英國及紐西蘭就算了,還表示這兩國完全沒有意願幫忙?
: 其他,還有像在機場買機票、過海關、登機、起飛等,都是假的。
: 事實上根本沒那麼多刁難,到機場後整個就滿順利的。
: 其實好萊塢拍過不少類似的驚悚片吧?
: 對象或許是蘇聯或中東恐怖份子,如空軍一號這樣的片子。
: 但沒有人會把空軍一號當歷史事件,大家都知道那是假的。
: 但看完亞果,如果沒有上網查資料,可能很多人對該事件的認知就等於電影
: 描寫的那樣。
: 但事實上,該事件不等於電影描寫的那樣。
: 沒有人規定電影一定要忠於事實,但既然一定要拍史實,卻又喜歡亂改許多東西,
: 目的是什麼呢?票房?戲劇性?
: 何不像空軍一號那樣,擺明了就是虛構的故事就好了?
: 英國、紐西蘭當初冒死幫你,結果你好意思拍片這樣講人家?
: 不但不符史實,而且不夠厚道,幾乎是忘恩負義了。
: 這樣子的電影,實在不該拿最佳影片。
覺得原PO有點太激動 XD 這類問題已經討論到毫無新意
比亞果出任務還偏離史實卻享有更高評價的電影也不是沒有
(梅爾吉勃遜的英雄本色最容易被拿來舉例)
不過前陣子就連漫畫改編也會有人認為不忠於原著了...
還是在這邊來廢話幾句
首先,亞果出任務的開頭跟封面都是寫based on the true story
它的類型也非紀錄片,故為了增加戲劇張力而扭曲部分事實是被允許的
此道理適用於所有歷史片跟傳記片,以及其他取材歷史的藝術創作
若真要深究的話,這真的變成每部歷史片的原罪了
許多電影主打真實故事改編,目的只是讓觀眾更有連結,更能對故事人物產生同情
若擺明是虛構故事這份心有戚戚焉的投射就弱化不少
更何況亞果還算有誠意,起碼我在DVD特別收錄能看到當事人的澄清
包括男主角東尼曼德茲跟六位人質在訪談中說到電影誇飾了他們的處境
歷史片本來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當作楔子,吸引大眾對某些歷史事件的關注
若真有人把電影當作百分之百的事實,那是個人求知的怠惰
電影主要還是以娛樂為目的,教育還是其次
之前版上有篇新聞說一名學者批評電影林肯有過度誇大的嫌疑
推文的人就說反正林肯都能當吸血鬼獵人了,在意這幹嘛又不是紀錄片
從這裡可看出大部分人的觀影心態
當然不是說哪方有錯,而是每個人切入的角度不一樣
有天文學家會因為鐵達尼號的星空有誤憤而提出指正(鄉民大多認為他的堅持很有趣)
有歷史學者憑自己專業揭露故事背後的真相
也有影評人能專注電影本身的手法而忽略隱含的意識形態
在我看來,這樣「各司其職」都該受到鼓勵而非嘲諷
講到這裡特別提一下獵殺U-571這部戰爭片
這部叫好叫座的電影講述二戰期間美軍捕獲德國U艇及密碼機的驚險故事
上映後旋即得到英國的抗議,理由為此戰績是由皇家海軍首先得到,而且戰功也最顯著
英國首相布萊爾在國會質詢時表明這部片是對英國水手的侮辱
美國總統柯林頓也擔保本片純屬虛構
最後編劇親自出來坦承這部片嚴重失實,而且發誓自己不會再犯
(儘管這部片在宣傳時沒有提及「依據事實改編」等字眼)
他還對BBC廣播節目說自己的祖父母也會感到難過云云
這應該是少數幾個因為史實不符而道歉的例子
回到亞果這部片,這部片本身結構完整,節奏緊湊
又有精雕細琢的歷史氛圍 (大部分台灣跟中國的歷史片這點還輸很多)
而且最重要的是班艾佛列克的選題材的眼光精準
(好萊塢除了數鈔票也能救人!還有什麼能比這更投評審所好?)
最後頒獎(分豬肉)時能拿到最佳影片也不致太意外
奧斯卡其他更令人失望的票選結果可多著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