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中國評論家:《亞果出任務》的真相

作者: wty (一切都)   2013-05-31 07:41:32
http://www.guancha.cn/shi-yang/2013_03_04_129469.shtml
《逃離德黑蘭》的真相
施洋
外交與軍事觀察者,獨立評論員
2013年2月25日,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將最佳影片獎頒發給了本‧阿弗萊克執導的電影《
逃離德黑蘭》,掀起了人們對於這部電影背後的營救美國駐伊朗大使館人質事件的興趣。
作為世界特工史上值得銘記的一次成功的營救行動,這起由美國中央情報局實施的撤離行
動之大膽程度,恐怕也只有電影編劇能夠想像。
本片的兩位編劇成功地將史實改編為一部張弛有序、緊湊充實的電影劇本,為本‧阿弗萊
克的創作奠定了良好基礎,而導演對70年代場景的設置和對電影技術的純熟運用,更使得
影片看上去具有特殊的時代感和真實性。特別是一些紀錄片式的攝影手法,給人以“還原
歷史”的體驗感。
不過電影終究不是歷史,歷史上的“逃離德黑蘭”在某種角度上比電影更加傳奇。儘管二
者表達的主題相同:伊朗扣押66名美國使館人員以索回美國庇護的前國王巴列維。美國中
情局的特工則在加拿大使館和外交部的幫助下,帶著6名“漏網”的美國使館工作人員,
偽裝成所謂電影《ARGO》的劇組成員躲過伊朗當局的審查,乘坐瑞士航空公司飛機逃離伊
朗。
在真實的歷史中,6名美國人齊聚在加拿大大使家中的經過遠比電影複雜。他們原本和其
他人一起分成兩組逃出了美國大使館,並且在使館外輾轉流離6天,才在加拿大外交官朋
友的幫助下躲進加拿大大使家中。在電影裡整個營救的準備階段只露過幾次臉的加拿大駐
伊朗大使和他身後的加拿大外交部才是真正主角。
為了拯救困在伊朗的美國人,同時不沾染“支持美國間諜行動”的駡名,加拿大政府盡其
所能,最後為6名美國人提供了六本護照,印上假伊朗簽證,由美國人負責填上這些人的
假身份。不過由於美國人忙中出錯,沒有考慮伊朗獨特的曆法,導致簽證上的日期寫錯了
。這個錯誤也是在加拿大使館才被發現的。不過這一切在電影中全部被大使的幾次短暫露
面和一句“我們請求加拿大給他們發放護照”匆匆掩蓋了。
至於中情局的神勇特工,實際上沒有遇到任何波折,一片混亂的伊朗根本沒有人對他們產
生過懷疑。伊朗已經有66名美國人質在手,不大在乎這幾個人的去向,完全沒有任何針對
他們的搜索行動。逃跑工作一帆風順,人質們順利通過機場的安檢,坐上飛機回國了。唯
一的波折是飛機在起飛前遇到機械故障,被迫延誤航班進行檢修。這讓7名行動成員在擔
驚受怕中經歷了“生命中最長的一個小時”。
沒有敵人搜捕,沒有滿街的懷疑的市民,沒有突然取消的行動和倉促恢復的支援,也沒有
千鈞一髮地卡車追飛機戲碼。中情局如果這樣把人救出來,別說最佳電影,連一部電影都
拍不成。
為了把歷史變成電影,編劇們不得不加上好萊塢特有的各種近乎俗套的商業片劇情:特工
為了拯救人民化身孤膽戰士;少數有頭腦的中層人員在國家的情報機器構成精英團隊;雇
傭兒童拼合紙條只為找到使館人員照片的邪惡反派;還有收斂但緊張的持槍追逐……歷史
上各種不存在的好萊塢典型橋段以史實面目被塞進劇本,為的只是把中情局特工的戲變多
變足,從而可以把加拿大政府的作為輕描淡寫。說到底《逃離德黑蘭》是一部美國電影,
如果讓毫無國際存在感的加拿大小清新們搶了戲份,對於角逐奧斯卡而言是極端政治不正
確的。
至於對伊斯蘭革命後霍梅尼時代的描繪,從編劇到導演都選取了他們所需要的一部分,以
最大限度地烘托緊張的電影氛圍和渲染危險的環境。
電影裡出現的伊朗人無不是亢奮激動、憤怒聒噪、怒目圓睜而缺乏理智。街頭見到的場景
不多,卻單為伊斯蘭革命委員會報復前政權人員留了多個鏡頭。包括特意添加的追趕飛機
場景以及虛構出來的雇傭兒童“拼湊”美國大使館人員照片的情節,都在試圖敘述一個“
傳統”的伊朗,那個支持恐怖主義、信仰極端宗教的邪惡軸心國家。
諷刺的是,真實歷史中的伊朗用兒童拼出的檔,反而發現了大量美國在伊朗進行間諜活動
的證據。美國特工光輝形象的背後,是長期在伊朗支持獨裁政權的斑斑劣跡。1953年,在
中情局的策劃和安排下,美國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的軍隊和宣傳媒體發動政變,通過所謂
“阿賈克斯行動”推翻了宣佈石油國有化、排斥英美石油公司的民選首相穆罕默德‧摩薩
台政府。隨後出於地緣政治考慮,美國不僅默認巴列維在國內的獨裁特務專制,還大批量
向其出口先進的武器裝備。
巴列維鎮壓群眾示威時毫不手軟
在美國和以色列特工組織的説明下,巴列維組建了“伊朗國家安全與情報組織”,俗稱“
薩瓦克”,血腥鎮壓持不同政見者。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名義下,用“顛覆罪”、“煽
動罪”、“洩密罪”等罪名打壓媒體、局部異見人士甚至製造文字獄。所有要求國家獨立
的運動都遭到鎮壓,數千名反對派民主人士遭到殘酷殺害。
“沒有人能夠推翻我。我得到70萬軍隊、全體工人和絕大多數人民的支持。”這是巴列維
曾對《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週刊記者講的一番話。而與此同時,他的軍隊卻在大不裡士
、庫姆等城市向示威抗議的人群開槍,打死打傷數千人。
伊斯蘭革命後,無法再繼續獨裁統治的巴列維流亡美國。美國拒絕伊朗新政府要求交換巴
列維的要求,並為巴列維提供政治庇護。正是這種情況下,美國大使館才遭到伊朗學生的
圍攻和衝擊。長達120分鐘的電影僅在開頭用了1分30秒輕描淡寫,之後就將其拋諸腦後。
影片只說人質被關押了444天,沒有提及之後美國政府的救援行動:美軍在1980年4月組織
代號為“鷹爪行動”的特種作戰,動用8架直升機和8架其他飛機試圖強行攻入德黑蘭解救
人質。行動最終因為飛行事故取消,美軍在死亡8人、丟下全部直升機和1架運輸機的殘骸
後無功而返。這場美軍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人質營救行動就此銷聲匿跡,沒有人獲得勳章,
也沒有製片人會把它搬上螢幕。
比起《亞果》電影的海報,歷史上美國政府最後被迫用解凍伊朗80億美元海外資產的條件
換取被扣押人質的開釋回國。而釋放人質時間則“巧合”地發生在雷根總統就職後幾分鐘
。這種“被搶五百,給你一千再開兩千塊錢發票”的戲碼就這樣發生在現實中,遠比好萊
塢電影來的有分量。
作者: RedCarRet (陰騭小人)   2013-02-23 14:31:00
鷹爪行動的失敗場景有被拍過啦,不過只有片頭5分鐘而已
作者: laechan (揮淚斬馬雲)   2013-05-31 07:47:00
依照相同的語法跟偏見,要寫一篇林肯的真相,少年PI的真相
作者: laechan (揮淚斬馬雲)   2013-05-31 07:48:00
也不難,"那精美的海洋景象,其實是在造海池裡拍出來的bla"
作者: laechan (揮淚斬馬雲)   2013-05-31 07:52:00
從電影開始到六人逃至加拿大使館是11分鐘(中國版1分半?XD)
作者: lpca (澄)   2013-05-31 08:16:00
就只是講歷史真相如何罷了XD
作者: ligar ( 影-小美女時鐘)   2013-05-31 08:20:00
推樓上的註解
作者: namenicht (世風日下,巧詐日多)   2013-05-31 09:33:00
別把戲劇當成事實啊!
作者: MingingT (MingingT)   2013-05-31 09:53:00
事實上整個事故都是美國高層干涉他國而搞出來的啊="=
作者: laechan (揮淚斬馬雲)   2013-05-31 10:38:00
那菲律賓海船槍擊事件,我們可以在路上堵外勞嗎
作者: chrispherd (WTF)   2013-05-31 11:55:00
比起美國輔佐的殘暴政權 你拿菲律兵士雞腿比懶覺
作者: god2 (乙炔)   2013-05-31 12:53:00
人質好好的,還殺死人家一堆國民,最後還要拍個搏名聲黑對方
作者: amaranth (liann)   2013-05-31 15:19:00
這篇跟維基百科的內容差不多啊,偏見不多吧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3-06-01 07:14:00
到現在1樓還把這種打臉的事實揭露視為「偏見」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3-06-01 07:15:00
另外也不知道拿菲律賓槍擊事件與外勞來比喻什麼...
作者: capitalofz   2013-06-01 20:42:00
亞果就是政治正確無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