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去管那些被簡化、搬動甚至省略的許多劇情細節,這部好萊塢改編的
影視作品,它的中心思想並沒有偏離原著太多,謝天謝地。不過如果這部電影有
什麼讓你熱淚盈眶的時刻,那多半是承襲自原著裡擲地有聲的精華段落,而你若
覺得這部電影有點一相情願、淺薄造作,那大概也是因為它沒有把原著裡擲地有
聲的精華段落發揮出來的緣故。成也原著,敗也原著,改編電影似乎很難逃脫這
個宿命。
我看著 Robin Williams 詮釋那個憨頭憨腦的 Andrew ,很難不想到《銀河
飛龍》 (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 那位沒有人不喜歡的百科先生。這
樣說當然是有點倒因為果了,我不相信當初 Gene Roddenberry 在構思 Data 這
個角色時,想的不是 Asimov 筆下這個想要變成人類的機械人原型。不過 Data
有整整七年的時間,慢慢摸索他的人類同事各種「不合理」的莫名行為,
Asimov 跟他的協力作家 Robert Silverberg 用了兩百頁的篇幅,去描述
Andrew 這兩百年來的各種遭遇與心路歷程,而電影只有比兩個小時多一點的時
間,要讓觀眾把同樣的東西吞下去。化繁為簡的工作確實不容易,卻是每個改編
文學作品的電影編導必須面對的挑戰。
《變人》的編導應付這個挑戰的對策說來簡單:把 Andrew 想要變成人類的
所有動機與想望,全部化約成對主人家小小姐的情愫,然後在中間穿插許多他把
自己改得愈來愈接近人類的旁枝末節。有些人一聽到主題是風花雪月就翻白眼,
而我不得不承認他們這麼不屑確實有點道理,因為人性裡頭許多複雜而微妙的感
受,並不是用強烈的愛情訴求就能概括收攏的,然而這部電影卻試圖這麼做。電
影裡表面上保留了許多細節,讓觀眾看到 Andrew 嘗試理解笑話的笑點在哪,把
身上器官一個個換掉以獲得人類的感官,在面臨生死無常的恆常時感到「無法接
受」,但你始終無法揮除這一切都只是為了跟他仰慕的女性在一起的感覺。為了
成就愛情而提升自我也沒什麼不好,但這電影並沒有很清楚地給你一個「 you
make me want to be a better man 」的訊息,而那正是這整個故事的重點。
《變人》有它一些點綴在「為愛變人」主題旁的加分項,比方說 Sam Neil
很棒,你一看就想要這樣的主人;某方面來說 Kiersten Warren 也很棒,你一
看就不想要這樣的女僕。 XD 不過話說到底,《變人》就像是一鍋一辣遮百醜的
麻辣鍋,湯頭的辣度一旦超過某個上限,不管你丟進去的食材有多講究多精緻,
吃起來通通一個味了,湯頭調得再好都只有一個味——也就是 Robbin Williams
深情款款凝望著你,嘴裡唸著專屬於他的感人肺腑西式瓊瑤腔,然後你就應該要
覺得你的生命隨著他的一起,在片末的感傷主義裡受到救贖與昇華。如果你本來
就不喜歡這味,《變人》恐怕不會是你的菜,但即使你很愛吃麻辣鍋,在《心靈
捕手》 (Good Will Hunting) 、《心靈點滴》 (Patch Adams) 跟《美夢成真》
(What Dreams May Come) 連著吃了幾大鍋之後,你很難不吃到有點想吐吧,而
後面續鍋還沒完沒了哩!
====
有圖沒真相: http://bekanis.blogspot.tw/2001/04/bicentennial-man-1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