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懸疑大師希區考克與“潛規則”

作者: wty (一切都)   2013-06-10 16:16:03
http://blog.creaders.net/Dongji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2908
懸念大師希區柯克與“潛規則”(上)
最近,在好萊塢著名導演希區柯克逝世四十二年以後,有兩部關於他生平的電影上映,它
們是:福克斯公司(Fox)拍攝的影片“希區柯克”(Hitchcock)和 HBO 拍攝的影片“
女郎”(The Girl)。
懸念大師希區柯克
希區柯克是二十世紀最富盛名的電影懸念大師。在他的一生中,執導了五十多部電影,作
品數量之多,品質之高,在電影界是極為罕見的。他成功地運用了電影的特殊表現手段,
製造了懸念,使觀眾從始至終為劇中人的命運擔憂,從而使電影獲得巨大成功。
他的名作
包括:“第三十九級臺階”(The 39 Steps),“蝴蝶夢”(英文原名 Rebecca),“美
人計”(英文原名 Notorious),“後窗”(Read Window),“迷魂記”(英文原名
Vertigo),“北西北”(North by Northwest),“精神病人”(Psycho),“鳥群”(
The Birds)等。當時的許多一線明星,都曾在希區柯克的電影中擔任角色。這其中包括
:勞倫斯,奧利弗(Laurence Olivier),凱瑞,格蘭特(Cary Grant),詹姆斯,斯圖
亞特(James Stewart),格裡高利,派克(Gregory Peck),亨利,方達(Henry Fonda
),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格裡絲,凱利(Grace Kelly)。
電影“精神病人”劇照
在國內時,我就看過“第三十九級臺階”與“蝴蝶夢”,到美國後,又陸陸續續看了希區
柯克的其他名作。我覺得,希區柯克之所以能成為大師,是因為他對懸念的成功運用。所
謂懸念,是運用懸而未決的情境,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使觀眾為劇中人的命運而擔憂,來
產生強烈的戲劇效果。懸念不等於火爆的場面,激烈的廝殺,血腥的格鬥,強烈的感官刺
激。
今日,借助於高科技和特技,懸疑電影都會有令人眼花繚亂的驚險鏡頭,但其中有許
多無法製造出當年希區柯克電影特有的強烈懸念。希區柯克善於運用剝繭抽絲的手法,層
層疊進,再加上蒙太奇與特寫鏡頭的運用,造成觀眾對劇中主人公命運的極度期待和關注
,進而造成觀眾心理上的震撼,取得電影的成功。
電影“美人計”劇照
“精神病人”中的浴室謀殺一場,一向被人們認為是電影史上的經典場面。它的成功,不
在於血淋淋的殺人場面,事實上,它並未有這樣的鏡頭。在浴室中,女主人公並未認識到
自己已面臨險境,但是觀眾知道,觀眾也預見謀殺隨時可能發生,卻不知何時發生,怎樣
發生,這就造成了觀眾的高度期待與焦慮,極強的懸念也油然而生。在效果極強的音樂聲
中,蒙面人步步接近,觀眾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接下來的場景中,觀眾並未看到蒙面人
直接將刀鋒刺向女主角的鏡頭。希區柯克在這裡將電影的特殊手段-蒙太奇運用得淋漓盡
致,以高舉的刀鋒,噴水的蓮蓬頭,女主角的驚恐的臉,浴缸簾幕的特寫鏡頭交叉出現,
再配之以令人心情緊張的音樂,創作出電影史上的經典場面。類似的精彩場面,在希區柯
克的其他電影中也有。當年,沒有高科技的協助,希區柯克巧妙地運用了電影的特殊表現
手段,創作出電影史上一部又一部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
希區柯克的電影很多,哪一部最佳,當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我的見解,如果你只
選一部希區柯克的電影來看的話,應該選的是“蝴蝶夢”。“精神病人”構思精巧,扣人
心弦,故事結尾也頗為出人意外。但我的感覺是,它追求的更多的是懸疑與驚險,缺乏委
婉動人的感情故事。“美人計”與“北西北”兩片,既有驚險的故事,又有浪漫的愛情,
而且“美人計”的女主角,由彼時的好萊塢巨星英格麗,褒曼出演,更為影片添色。但我
總覺得,“蝴蝶夢”是將懸念與愛情結合得最好的影片。“蝴蝶夢”也是希區柯克所有電
影中唯一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
“蝴蝶夢”攝於1940年,是希區柯克進入好萊塢後所拍的首部電影(在此之前,希區柯克
在英國拍片)。它的故事是:一位年輕的美國姑娘(電影甚至沒有給她起名字)在蒙地卡
羅遇到了來自來自英國的一位紳士,鰥夫麥可欣,溫特(Maxim de Winter),他們迅速
陷入情網,決定結婚。婚後,溫特夫人(Mrs. de Winter)跟隨丈夫來到了英國鄉下美麗
的曼德利莊園。
來到莊園後,溫特夫人感到了女管家 丹佛斯夫人(Danvers)的敵意。丹
佛斯是前女主人瑞貝卡的忠實僕人。雖然瑞貝卡已去世,但她的影響無處不在。同時,溫
特夫人也感到,麥可欣心事重重,心情時好時壞。為了使丈夫高興,溫特夫人建議在家中
組織一次服裝派對。丹佛斯建議她模仿宅中一幅大型油畫中的夫人服裝,那位夫人是溫特
家族的一位先人。派對當日,溫特夫人穿著這套裙服緩緩從樓梯走向大廳,麥可欣看到後
,先是震驚,繼而大怒。此時,溫特夫人才認識到,她中了管家丹佛斯所設的圈套,她穿
的服裝,正是瑞貝卡曾經穿過的;而麥可欣是憎恨瑞貝卡的。
這時,海岸邊傳來消息,一
所沉船被打撈上來,船上有前女主人瑞貝卡的屍體。在海岸邊的小屋裡,麥可欣向溫特夫
人道出了真相:在結婚前夕,他才認識到,瑞貝卡是一個品行不端的女人,但為了家族聲
譽,他只能選擇結婚。婚後,在一場爭執中,瑞貝卡以自己懷有別人的孩子而故意激怒麥
可欣。在拉扯中,瑞貝卡突然倒下死去。為了免去謀殺嫌疑,麥可欣將屍體放入小船,沉
入海中。
現在,屍體被發現,他可能面臨謀殺指控。瑞貝卡的情夫慫恿警方以謀殺罪偵查
此案。在倫敦瑞貝卡的醫生處調查的真相是,瑞貝卡並沒有懷孕,而是患有癌症,離死期
不遠。這樣,麥可欣洗脫了謀殺嫌疑。當他駕車從倫敦趕回曼德利時,瑞貝卡的忠實僕人
丹佛斯已在絕望中點火焚燒莊園。在熊熊的大火中,丹佛斯也追隨她的前女主人而去。
在影片中,勞倫斯,奧利弗出演麥可欣。奧利弗是英國著名演員,以扮演莎士比亞劇中的
主角而聞名遐邇。他的妻子是好萊塢明星費雯麗(她是史詩巨片“飄”的女主角)。他以
準確而細膩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劇中的男主角。從奧利弗的表演中,我們可以看到麥可
欣的複雜心情。
他在表面上裝作平靜,因為他是一名紳士,但他的內心蘊含著深深的痛苦
。即使是對他所愛的這位姑娘,也不便道出真情。而當這位姑娘穿上瑞貝卡的服裝時,他
終於忍不住,讓積壓已久的憤怒,宣洩而出。奧利弗的表演,內在含蓄,他以細微的表情
,揭示了麥可欣的心理變化,使觀眾深切感到了主人公壓抑在平靜表面下的波濤洶湧的情
感。
這是對演員的嚴峻考驗,但奧利弗的表演,輕車熟路,遊刃有餘。扮演溫特夫人的
Joan Fontaine,是一位初出茅廬的青年演員,她的表演,也十分稱職,她既表現出了溫
特夫人的天真,純潔,熱愛生活,熱愛丈夫,也表現出了溫特夫人在瑞貝卡陰影下的痛苦
,掙扎,疑惑和不知所措。她的天真,純潔,也與瑞貝卡的冷酷,無情,形成鮮明對照,
大大增強了影片的感染力。Joan Fontaine 因此而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的提名
。翌年,她在希區柯克的電影“Suspicion” 中再度出演女主角,並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
佳女演員獎。
“蝴蝶夢”能成為一部經典之作,除表演以外,更重要的是它有著出色的劇本和導演。這
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劇本,影片雖名為“瑞貝卡”,但瑞貝卡在劇中從未出場。影片以剝繭
抽絲的手法,從劇中人的對話與神情中,勾勒出一個雖然美麗,卻自私,冷酷,放蕩,操
縱他人的女性形象。
作為一部懸念片,在影片開始,並未交代瑞貝卡是一個怎樣的人,這
就造成了懸念,引起了觀眾的期待,隨著情節步步進展,觀眾開始瞭解瑞貝卡,影片直至
最後,才交代出瑞貝卡患病與死亡的真相,這樣的情節安排,使瑞貝卡的陰影從始至終籠
罩在曼德利莊園,觀眾也從始至終為劇中男女主人公的命運擔憂,直到最後一刻。而溫特
夫人與麥可欣的愛情,也是波折起伏,在瑞貝卡忠僕丹佛斯所設的圈套下,幾乎走向崩潰
,直至麥可欣在海邊小屋向溫特夫人傾吐真情,兩人的心靈才真正得以溝通,這也深深觸
動了觀眾的心弦。
影片把故事的背景設在曼德利莊園,一座遠近聞名,典雅壯觀,但又洋
溢著異樣氣氛的豪宅,再加以變化多端的光影運用,更使故事顯得神秘莫測。影片的開端
與結尾,也是十分精彩。影片以倒敘開始,一個委婉的女聲,以畫外音響起“昨天晚上,
在夢裡,我又回到了曼德利”。影片的結尾,觀眾看到,管家丹佛斯平靜地,緩緩地在屋
內點火,熊熊大火越燒越旺,將這座有悠久歷史的美麗莊園,管家本人,以及所有瑞貝卡
留下的物品與痕跡,全部化為灰燼。
這些,為影片添上了一層朦朧的詩意。整部電影,既
有扣人心弦的懸念,起伏跌宕的劇情,又有淒美動人,迴腸盪氣的愛情故事,再加之以海
邊的風光,典雅的莊園,這一切的有機結合,使“蝴蝶夢”成為電影史上的一部不朽的經
典。(待續)
懸念大師希區柯克與“潛規則”(下)
最近拍攝的這兩部以導演希區柯克為主角的電影,從不同角度探討了大師的生平,其中一
部表現了他濫用導演權利,企圖對女主角“潛規則”的故事。
福克斯拍攝的影片“希區柯克”,題目頗大,但這並不是一部描述希區柯克整個生平的影
片,它只表現了希區柯克拍攝“精神病人”期間的一段故事。影片從希區柯克籌備開拍“
精神病人”開始,他的拍攝計畫並未得到派拉蒙公司的青睞。希區柯克只能自己籌資,甚
至冒險把自己住的房子抵押出去。他想證明,自己雖已六十,但仍能拍片,仍能創造奇跡

影片還展現了希區柯克和他的妻子Alma Reville 的關係與衝突。希區柯克剛進電影公
司時,職位在 Reville 以下。Reville 是一位能在事業上給丈夫以幫助的女性。但希區
柯克對劇中女主角特別關注的態度令Reville十分不滿。她認為希區柯克對自己片中的女
主角總有一種想入非非(Fantasy)的念頭。而Reville本人也與一位編劇的關係過於親密

影片“精神病人”拍攝中遇到了困難,進度比預計中要慢。當希區柯克生病不能工作時
,Reville挺身而出,使拍攝得以繼續。影片拍完後,派拉蒙只同意在兩家影院先行上演
,但希區柯克運用了他的知名度及遲到不准入場的宣傳手段,吸引了大量觀眾,使“精神
病人”終獲巨大成功。
影片“希區柯克”演員陣容甚為引人矚目,由Anthony Hopkins, Helen Mirren 及
Scarlett Johansson 分別出演希區柯克,他的妻子和“精神病人”女主角 Janet Leigh
。Anthony Hopkins 最著名的角色應是“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中
的那個罪犯。Helen Mirren 曾因在電影“女皇”(The Queen)中出色地扮演了伊莉莎白
女皇一角而獲2006 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他們二人都是出色的演技派明星,好萊塢重
量級演員。Scarlett Johansson 曾在多部影片,包括“Lost in Translation” 中扮演
女主角,是好萊塢新一代女星中的姣姣者,其演技,容貌均受好評。
如此一個強大的演員陣容,按理說,影片應大獲成功。但可惜的是,這部名為“希區柯克
”的電影,遠不如大師希區柯克本人導演的多數電影成功。看了這部電影后,我的感覺是
,劇本缺乏焦點,作者企圖敘說的事情過多,給人以分散的感覺。整部影片敘事平淡,缺
乏激情,未能將主角希區柯克的故事講好。
劇中只有一場戲我覺得比較成功,那就是希區
柯克指導拍攝“精神病人”浴室謀殺那一場。在這場戲中,希區柯克對女主角的表演不滿
意,認為她未能表現出那種驚慌,恐懼的感覺,便自己舉起道具刀,如發瘋般向女主角砍
去。希區柯克的憤怒和瘋狂,使她真正地感到了恐懼,而失聲尖叫。這個場景,充滿激情
,表現了希區柯克對劇中細節,人物神情的完美追求。他的憤怒,既代表了劇中人的憤怒
,也代表了他自己的憤怒,更使觀眾感到了震撼,但是,除此以外,全劇並未有多少吸引
人的地方。
三位明星的表演,也未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從這裡,我們可以認識到,優秀
的劇本,卓越的導演,才能奠定電影成功的基礎。沒有了這兩樣,即使是再傑出的演員,
也會感到“英雄無用武之地”。影片“希區柯克”推出後,即使是在曼哈頓,也只有兩家
電影院上演,我想,這和它的藝術品質欠佳有緊密聯繫。
在現實生活中,希區柯克拍完,“精神病人” (Psycho)以後,即開始籌拍“鳥群” (
The Birds)。 而影片“女郎” (The Girl)一片,正是表述希區柯克在拍攝“鳥群”
時發生的故事。從這點上,我們可以說,“女郎”是“希區柯克”的續集。在影片“希區
柯克”的結尾,作者安排了一個團圓的結局,希區柯克對妻子大加讚揚,與妻子言歸於好
。但如果你接著看“女郎”,你會覺得這是一個絕大的諷刺。
影片“女郎”是編劇Gwyneth Hughes根據女演員 Tippi Hedren 的故事改編的。Tippi
Hedren 曾在希區柯克的兩部電影“鳥群” 和 “Marnie”中擔任女主角。電影揭示了大
師希區柯克生活中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他利用導演的身份在拍攝這兩部電影的過程中對
Tippi Hedren 所進行的性騷擾, 也是我們今日所說的“潛規則”。
電影的故事是:1963 年,希區柯克為即將開拍的電影“鳥群”選角,他從電視中看中了
當時是模特兒的Tippi Hedren ,當即通知她前來試鏡。 他讓Hedren 去和坐在沙發上的
一老頭接吻,這讓Hedren 頗為意外,但她還是這樣做了。試鏡後,Hedren馬上被邀與希
區柯克夫婦一起進餐,並被告知她將出任“The Birds”的女主角。Hedren喜出望外,但
她沒有意識到磨難也從此開始。當兩人一起坐汽車去片場時,希區柯克強行吻她,她拒絕

汽車停下時,Hedren狼狽地逃離汽車。她的拒絕使希區柯克感到極度不滿,從而運用導
演的權利折磨她。在拍女主角在閣樓遇鳥襲擊一景時,他用了真鳥代替假鳥,事先並未通
知Hedren。 原本計畫拍一天的場景拍了五天。這不但使Hedren 肉體受傷,精神也受到極
大折磨。此後,在片場的暗角,他又對Hedren說,“觸摸我(Touch Me),這裡沒人看見
”。在倆人共處一室時,他又公然說“我使你成名,你難道不應該回報嗎?”在“The
Birds”拍完之後,導演希區柯克又運用事先簽訂的合同條款,迫使Hedren繼續拍“
Marnie”。直到“Marnie”拍完,Hedren才帶著疲憊的身心離開。
這部影片的情節並不複雜,也談不上扣人心弦。但我覺得它比之影片“希區柯克”一片,
焦點比較集中,敘事也比較順暢。以主要篇幅講述了希區柯克與Herdren之間的發生的一
系列事件,許多細節選用也恰到好處。我特別欣賞的是劇中兩位男女主角的表演與影片揭
示的意義。影片中,希區柯克由Toby Jones 擔綱,Hedren由Sienna Miller 出演。這兩
位的名字,也許對許多觀眾頗為陌生,但這兩位的表演堪稱精彩。 特別是Toby Jones,
雖然其貌不揚,但他的表演細膩傳神,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人物的心理。
在女主角閣樓遇鳥
襲一場,角色希區柯克並沒有語言,但我們從Toby Jones的眼神中,從他手指互擊的小動
作中,可以看出他對Hedren的複雜心情,他喜歡這位金髮女郎,但又為她不聽自己擺佈而
感憤怒,故而存心折磨她。Toby Jones的表演,充分展示了人物心理,達到了此時無聲勝
有聲的效果。Sienna Miller的表演,也十分稱職,刻畫了片中女主角從喜悅,尊敬,順
從到疑惑,痛苦,反抗的心理變化
當年的金髮女郎Hedren 至今仍健在,已82歲。順便提一句,Hedren的女兒Melanie
Griffith,也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一位著名演員。在1988年,她因成功出演了“
Working Girl”中的女秘書而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和金球獎最佳女主角。“Working
Girl”也是當年最受歡迎的喜劇片。
Hedren和家人,朋友于公映前一起觀看了這部關於她的故事的電影“The girl”。電影放
完後,全場一片沉默。在此刻,人們的心情都十分沉重。影片“女郎”的故事揭示了希區
柯克生活中不為人知的一面。它告訴人們,即使是一位天才,其性格中也會有缺陷,也會
有黑暗與醜陋的一面。希區柯克的時代早已過去,但“女郎”一片給予人們的啟示永遠不
會過時。希區柯克利用他的聲名與權威而迫使年輕女郎就範的行為,不是自他始,也不會
到他終結。
在今日,名聲與金錢的誘惑,較之希區柯克時代,不知又放大了多少倍。今日
,運用“潛規則”的導演,會繼續存在,而其手段與行為,會比希區柯克大有過之而無不
及。今日,作為年輕美麗的女演員,面臨著更多的誘惑去接受這“潛規則”。Herdren的
希望是這部電影能使她的故事引起人們思考。她說“我希望年輕的女孩子們看了這部電影
后會感到,她們不應該默認和勉強同意那種不道德的或令自己極度不滿的行為。今日,我
在鏡子裡看自己,我感到自豪。”
接受“潛規則”,確實是成名謀利的捷徑,特別是看
到她人因此而一舉成功後,總有人會蠢蠢欲動,躍躍欲試。比之當年的Herdren,今日的
女演員顯然需要更多的勇氣和決心去抵制“潛規則”。但是,不論是當年或今日,我仍然
相信良知與道德的存在。 “潛規則”不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消失,良知與道德也是如此
。這也是“女郎”一片敘述的塵封故事給今日人們帶來的現實意義。
作者: sunmoonsun   2013-06-10 21:12:00
唉,看到作者竟說Anthony Hopkins演Psycho..實在是@#$%
作者: sunmoonsun   2013-06-10 21:14:00
把Anthony Perkins與Anthony Hopkins搞混 還可寫那麼多
作者: sunmoonsun   2013-06-10 21:15:00
不禁令人懷疑作者真的有看過這些片嗎?還寫得頭頭是道.
作者: bearmiki (reading)   2013-06-10 21:22:00
文章是寫Anthony Hopkins飾演希區考克沒錯啊
作者: bearmiki (reading)   2013-06-10 21:23:00
內文倒是沒寫到飾演Psycho男主角的Anthony Perkins...
作者: sunmoonsun   2013-06-10 21:24:00
ok, 原來是我眼殘看錯了,真是抱歉...
作者: bearmiki (reading)   2013-06-10 21:26:00
不過要轉文章過來 還是麻煩原po至少改成台灣片名吧
作者: bearmiki (reading)   2013-06-10 21:27:00
沒看前後文 一時之間還真不知道"精神病人"是哪齣...
作者: miivy (mi)   2013-06-11 10:40:00
的確希望安東尼霍普金斯詮釋希區考克會有很大的張力。可惜導演拍的比較像清粥小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