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看午夜場12:20分的電影,
今天從下午開始就窩在麥當勞看這本書,
一直到電影開場前十分鐘左右才看完,所以很明顯感覺到空虛......
我是第一次看東野圭吾。
前幾天看到書皮上的待望の映画化,查了一下台灣比日本只晚一周上映,
我就索性買來看看,想說要在電影上映前嗑掉它......
不過之前只翻了一下,今天都要上映了我才一口氣看完!
當然我也沒有看過日劇,看完這部電影後我又更不想看日劇了。
這本原作最吸引我的內容是
1.湯川與恭平的互動
恭平在原作裡不是像電影裡那樣活潑的小鬼,
反倒是有些早熟、像個小大人似的小孩。
看電影時岸谷說湯川不喜歡小孩的時候,我還納悶了一下,
因為原作裡根本沒有這些端倪。
整個故事最能讓人放鬆的就是這兩人的互動,
這兩人每天一起吃飯、一起寫暑假作業、一起做有的沒的實驗,
為整個故事增添不少色彩。
可是電影完全變調了。
2.草薙跟内海與仙波線的故事
仙波與成實除了血緣關係、代罪之外,最大的連繫是甚麼?
是仙波與妻子悅子住在東玻璃ヶ浦的別莊時,妻子所畫的圖吧?
都沒有人覺得成實想保護大海的心情在電影裡很薄弱嗎?
仙波線除了設定改變,整個存在也弱掉了。
我也很喜歡草薙跟内海的互動,看著看著就開始期待日劇裡會是如何演出,
但電影版的內海似乎是變成岸谷了,
而且電影裡的這兩人讓我覺得根本是沒必要的角色。
也打消了我去看日劇的興致。
3.結尾
電影裡直接跟老爸坦言實在是太灑狗血,
把原作裡鋪成好的意境通通都給毀掉了。
另外其實有看原作的話應該也會發現,
在描述警方辦案方面充滿了許多諷刺的元素,
這在電影裡也完全被漠視了。
應該說整部電影看下去,沒注意的話根本查覺不到警察的存在感吧?
最後讓我覺得不滿的是敘事方式,
推理故事的樂趣就在於可以跟角色一起抽絲剝繭,接近事實的真相,
小說裡伴隨讀者進行這件事的是草薙跟内海兩個人,
但電影很明顯沒掌握好這點。
在故事開頭就讓觀眾知道這家庭有問題,是最大的失敗。
角色設定、劇本跟原作有衝突還可以理解,
但這部電影完全沒有推理劇的樂趣。
我是沒看過日劇所以不清楚,
或許日劇粉絲會覺得好看吧。
但我覺得很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