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塗翔文(影評人)】
當電影院的觀影配備進步到4D階段,此時此刻,「環太平洋」似乎是完全相應於這種發展
歷程下的標準產物。整部影片訴求於高度聲光娛樂效果的極致表現,若想要認真討論它的
結構與情節發展,似乎是一種自討沒趣。
從整部影片的敘事處理方法來看,墨西哥導演吉勒摩戴托羅顯然深諳此道。「環太平洋」
的背景設定在2020的未來,影片一開場大概只花了不到幾分鐘的篇幅,就直接把可以多花
一些時間敘說、解釋的「來龍去脈」給輕描淡寫帶過,然後即是第一場暢快淋漓的「機器
人大戰怪獸」。觀眾毋需深究怪獸的由來、地球的改變,更沒必要多加詮釋未來世界的政
經背景。
因此接著下來全片長達將近130分鐘的長度,幾乎都是「兩方大戰」為主,幾位主角的情
感戲與個性舖排,完全似是這些動作場面之間的「黏著劑」,所有的衝突關係,都設計的
非常刻板,每個人都像小時候看的卡通人物一樣。反過來說,其實編導早就預期觀眾並不
是太在乎這些環節,最重要的是在3D(4D)的視聽經驗以內,是否達到應有的感官刺激。
其實這個看似原創的作品,很難不讓人迅速聯想到其他影片,對我而言,它的命題就是人
類大戰怪獸,也似是「變形金剛」對決日本「酷斯拉」,再融有一些韓片「駭人怪物」的
味道。但我比較在意的是,誰說這種類型片不能在劇本中還是帶入具有喜怒哀樂的「故事
性」在?就像所有的災難片型,其實內在都包藏動人催淚的通俗劇骨幹,隨著災難發生的
悲劇力量,產生讓觀眾同理心的作用。從這個角度來看,我還是覺得「環太平洋」刻意選
擇放棄這一塊,實在可惜。
很多人用「爽片」二字冠在這部賣座大片身上,以解釋它為觀眾帶來純粹的快感與娛樂性
,這點我並不否認。但我總相信電影的功能一直以來都不該只有感官上的反應,最多只是
比例上的高低差異,所有片子都還是應該或多或少擁有在智識與心靈上的啟發性在,畢竟
「看電影」並非打電動玩具或是進遊樂場坐雲霄飛車,還是有本質上的差異的。
http://stars.udn.com/newstars/collect/CollectPage.do?cid=12017#ixzz2ZSU432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