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才看到這部片。
強力推薦錯過的同學一定要看。
Rodriguez的故事是一則對庶民百姓極具勵志性的啟示錄。
並不是只有站在高端或者才華出眾的少數菁英才能擁有自尊和自信。
不用管銀行帳戶的數字有多少,我都可以隨意進出博物館,把展覽廳當作托兒所。
即使文墨不通、五音不全,也不妨礙閱讀和傾聽的樂趣。
創造性的匱乏並不是指產生不了一幅畫、一首歌、一張設計、一棟房子、一部車……
最終的創造是人生的創造。
不論際遇如何,隨遇而安,在平淡處煥發精神的穩定與輝煌。
這才是真正的品味與格調。
沒有階級門檻,沒有張牙舞爪的鑽營或憤怒;足堪黎民大眾同有共享。
英雄不以成敗論
平淡盡處見泰然
能夠開疆拓土,在競賽場上勝出、嶄露頭角的各界菁英絕對值得敬重。
然而看看影片開場拼出的城市地景……
薄暮籠罩下的千門萬戶,多少與世道錯身相違的天才隱晦其中 ?
明珠暗投、良桐見捐,自古已然。
一個令所有製作人印象深刻、百般看好的天才被市場淘汰,
在萬頭鑽動的大都會裡根本無聲無影。
妙的是全美只賣出6張的這張”冷”專輯,居然飄洋過海,在外交封鎖的開普敦沸沸揚揚
變成70年代南非反種族隔離運動的聖歌;
變成年輕人時髦反叛的象徵;前衛熱血、青春激昂的主題曲。
成功是什麼 ? 人們是如何定義成功的 ?
如果沒有戲劇性的偶然,沒有這場異軍突起的轉折,
我會和許多人一樣永遠都不會知道他;
永遠不會有人為他的登台而興奮尖叫、淚流滿面;
同事當然會笑話他巡迴演唱只是異想天開。
但Rodriguez依舊是Rodriguez,
做著骯髒的重活,
寫出了「冷事實」、「來自現實中」的詩人和藝術家。
兩張全無回響的專輯之後,記錄者問他 : 當時還想繼續作唱片嗎 ?
他說想的。
只是不會再更好了。
所以他回去上班了。
專輯發行的28年後,他四度在南非開過超過30場演唱會。
然而在他的家鄉底特律,他依然是一個為了維持生計必須辛苦工作的勞動者。
演唱會的舞台上,那個傳說中在觀眾面前自焚的神秘人物活過來了;
別人眼中只能遊蕩於庇護所之間的流浪漢變身成為萬眾擁戴的巨星;
女兒們驚訝地發現 : 媒體鏡頭、舞台燈光下的父親是那麼理所當然、駕輕就熟,
就像在那座敗落中的工業城幫人家翻修屋頂一樣的真實,
一樣的安寧、一樣的敬業和慎重。
這才是真正的品味與格調。
拿追求藝術的認真態度對待他的日常工作 :
只是受雇的工班成員之一,卻把整個房子打掃乾淨;
穿著燕尾服做粗活;參與社區活動;競選市長……
為沒有機會站出來講話的人發聲;為社會正義付諸行動。
關鍵不在「做什麼」或「做成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