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蹲在書架上的人質〉
原文連結:http://dakou.pixnet.net/blog/post/152294514
(內有劇情透露)
我無法講述對《愛重奏》的喜愛,我部落格的副標題,是片中富蘊
能量的敘說:「十月二十四日,她從陽台上縱身躍下,遺書說她無法承
受相戀的幸福。」強烈的對比產生這份縱身而下的高度,撞擊的聲音隨
著這句話充盈在耳。
所以,基於相同導演尤沃金提爾的作品,我自對這部《八月三十一
日,我在奧斯陸》充滿期待,意欲回拾彼時的力道。
但是,這部片相對來講,沉寂的多。Anders在片子的開頭,他身後
的裸女在床上伸懶腰,含情默默的望著他。隨後,鏡頭一轉,Anders走
在山林間,將石頭放進口袋,走至河邊,又抱了顆大石頭,讓自己往下
沉。畫面靜默,他自殺未成,從水中冒了出來。他咳著,走回岸邊,走
回房屋,裡面有各式人等,而那是毒品勒戒所。
這個故事發生在Anders毒品勒戒的末期,他到奧斯陸找工作,並找
尋以往的連結。畫面冷冽而銳利,我認為尤沃金提爾的畫面即使是矇矓
,也隱含著銳利感。我覺得這是很特別的呈現,總帶有旁觀以及批判的
感覺。但電影本身是很具吸引力的黑洞,會把整個人拉進Anders內心具
大的空洞之中。是的,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覺得被挖空過的經驗,就好
像要把生命中的所有都往內吸一樣。
所以整部電影,我們一直看到Anders想要找人把自己當下的空洞填
滿。他三十四歲,吸毒,一事無成;而在早幾年,他是才氣縱橫的才子
,但在身邊的人結婚生孩子後,他還在生命中的原點:即使以年歲算已
經不年輕了。
人只會在這種情形之下不斷沉淪。親友是他的浮板,但因為他吸毒
的過去,朋友不是故作瞭解或是敬而遠之,讓他什麼都抓不到,但,他
又想要抓住什麼?或許在一時的歡愉之間,他看到眼前有光著身體的女
孩想要把他拖下游泳池共歡,他落寞的坐在岸邊苦笑著。眼前有著他無
法掌握的青春與未來;而在更早,他聽著咖啡廳中的雜語,耳邊充盈對
未來的期許與想望,而他坐立難安。呼,在這部片中充滿了這類的對比
,皆是Anders心的鏡象,如泉般清晰。
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女友,在他們上次見面她說她還愛著她的女友。
經過整整一天的撥號之後,在一次次的留言之後,從她在紐約的時間睡
到醒之後,總是沒有回他電話。感情是否已經過去並不確然,但在當下
,他失去了所有,包括自暴自棄的工作、被姊姊懼怕的自我,連自己都
不知道該怎麼面對自己。
至此,回顧一開頭的自殺場景,就可以知道此開頭的衝擊力道。而
到最後,Anders彈了首鋼琴曲,直至琴落之際,空間中輕響回音。但終
了就是終了,他離開了無語客廳,手持海落英,注射。他還是回到了原
點,因為無可抵禦的孤寂。
像刀一樣的劃開畫面。我坐在觀眾席上,細數著自己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