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就很想寫《在黑暗中漫舞》這部電影,因為它在拉斯馮提爾的電影裡是那麼的獨特。
不過剛好寫了《追殺比爾》,原來這兩部電影的主題這麼相似。
拉斯馮提爾是一個不斷在實驗的導演,稍微對電影有研究的人一定都知道"逗馬95"。
他雖然是這個運動的發起人,但是他(幾乎)馬上就不用"逗馬95"。
因為他知道"逗馬95"的極限,
他想拍的東西如果只用"逗馬95"絕對不能完整的說他想說的。
拉斯馮提爾就是這麼一個大膽的導演,他想拍出極限、電影的極限。
我想他狂放的程度應該有超越QT吧。
回到電影。
《在黑暗中漫舞》是一部用手持攝影機拍攝(或者是DV吧)的歌舞片。
但其實它歌舞的地方很少,電影裡只選了幾個片段去表現Selma的想像。
那個在她的心中美好又快樂的想像。
只有想像,她才能躲避這些不快樂的事情,因為這世界是多麼的悲慘。
.........
我第二次看的時侯,我才了解這部電影為什麼要有歌舞片段。
因為在這之間我看了姜文的《鬼子來了》,為什麼《鬼子來了》要拍成黑白的?
因為馬大三被砍頭了之後,我們才會發現,現實是多麼的悲慘,彩色是多麼的不真實。
........
Selma想讓小俊擺脫他眼盲的宿命,所以她一直努力的工作存錢,
只有存錢,才能讓小俊擺脫他眼盲的宿命。
即使小俊想要買腳踏車,
即使積極追求、人很好的傑夫想要幫助她,
即使她要犧牲她最愛的舞團表演,犧牲她的眼睛。
不能再看到任何美好的事物。
但是為了孩子,她也只能咬緊牙關的做下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2pLY5zFTtc
就是這麼天真,毫無旁騖,甚至還有一點蠢的人,會遇到的苦難就是比一般人還慘。
這也是我討厭拉斯馮提爾的地方,
他的電影主角有太多都是擁有這種性格的人,總是把自己的處境越陷越慘。
有時看了真的很痛苦。
為了小孩,她被迫選擇殺人,
她也選擇寧可自己被判死刑,也絕對要讓小俊動手術。
在《追殺比爾》裡,我們看到的是碧翠絲為了小孩,所以跟自己的宿命對決,
讓BB擺脫那個她也要去承擔的宿命(變成殺手的宿命)。
在《在黑暗中漫舞》裡,我們看到Selma為了小孩,所以犧牲自己去成全小俊,
讓小俊去擺脫那個他沒有辦法避免的宿命(眼瞎的宿命)。
犧牲。
我們能說這是『愛』的偉大境界嗎?
這也是為什麼《在黑暗中漫舞》讓很多人掉淚的原因吧。
當Selma要被罩上頭套時,那哭喊真的是真實到一種起雞皮疙瘩的程度。
可是當她知道小俊成功的動手術,不會再踏上她的宿命時。
她為了她的人生唱了最後一首歌,不是美好的想像,而是真實的唱出心聲。
一個偉大的媽媽為他的兒子唱的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M3SGfDOXb8
這是「最後第二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