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7《總舖師》(以下簡稱《總》)上映的隔天,家裡人就一道去了戲院觀影。影廳的人沒
有說很多,我們很順利的買到接近中間的位置。
如果要問我觀影之後的心得,大概如下:你問我推不推薦《總》?我會說我看的有笑有淚
,但是如果你也想進戲院看,我「不會阻止你」。
(不同於之前看完《繼承人生》我的心得是:我對這部戲不予置評,但是如果你也想進戲
院看,我會說「你要考慮看看」。有這樣的差異)
當然看完片子之後也想來電影版看看各位大大的心得,但令人感到特殊的是:給予好雷的
心得不少,但是這些心得底下的回文都疏疏落落的。反觀是給予負雷的心得,雖然目前比
例不多,卻引起各位大大的激烈討論。
我想對於這樣的心得作一點回應,也同時說說我自己對這部戲的心得。也因此,我的標題
和之前的《悲慘世界》一樣,只評以「___雷」。屬正屬負?就留待觀影後或是準備觀影
的各位自行評價了。
以下文長,若不喜者可直接end~
一、作為「娛樂片」與「城市行銷片」
一如宣傳上面說的,《總》是2013年夏季,台灣電影中「史詩級的娛樂大片」
,這其實也確立了《總》的電影調性。不可否認的,全片透過許多誇張、誇大的肢體
「笑果」:召喚獸大學生的憨傻、林美秀和兩個假黑道的肢體表現、脫線傳神的失智老人
演出…等等。而全片在飲食的評比上,也加入了小當家式的表現方法,因為「美食」可以
好吃到能讓你飛天遁地的。
但是畢竟作為娛樂片,《總》也存在了娛樂片最大的問題:全片具備基本的敘事邏輯
,但是可以去細究的問題卻層出不窮(而個人認為可以細究的問題,就留待後面的心得來
說明)。也因此,會讓人在哈哈大笑之後,卻總覺得少了些什麼?甚至是如過眼雲煙,
沒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畫面(這句話比較嚴重點,但我其實也有比較印象深刻的畫面,
也留待後面說明)。
再者,從最後的贊助單位中提到「台南市政府」,顯然這部片有公家贊助的成份。
而全片在台南地區的大量取景:官田的菱角田、媽祖樓天后宮前的街道、舊後壁火車站、
楠西區農村街景…等,甚至連夏予喬上台比的倒數第二道菜(ㄜ…應該是,也許有誤),
都是台南的之名小吃「炒鱔魚」,無不是對於某種對於台南的「觀光宣傳」(一如有人
調侃《Angel and Demons》其實也是一部義大利的觀光指南片一樣~)。當然最後料理的
決賽,以台北地區國父紀念館、台北車站地上與地下的景象,也算是對台北地區的介紹
吧。也因此,在「笑鬧」與「宣傳」的雙重結構下,《總》要作為一個比較「嚴謹的
娛樂片」,我想以版上有大大以《食神》來做對比,顯得相對的薄弱,而不夠深刻。
二、老輩演員與演藝新秀
可是150分鐘的《總》為什麼能大夥覺得毫無冷場?甚至回味無窮?而忽略了他的
某些缺陷?
這很大的原因要歸功於片中的「演藝前輩」,也就是林美秀、吳念真、喜翔、脫線…
這些人。林美秀毫不做作、保留對「膨風嫂」詮釋,讓整個帶有鄉土性質的對白和動作
,能夠自然的呈現出來,當然也如版上的心得一樣:她很自然的表現了一個鄉下「廚師妻
子」對於丈夫和子女的愛與包容,這點是無庸置疑的;脫線對於失智老人的詮釋更是一流
,他也是我父親看了最喜歡的一個角色,卻也佩服老連續劇演員精實的演技;吳念真的「
憨人師」出現的主要橋段,則是我看了相當感動的地方,諸如他對於遊民的照顧、對夏予
喬的開導,還有解釋「辦桌文化」的由來,都顯示這個「台灣最會搶錢的歐吉桑」,某方
面作為人生的「導師」,當之無愧;而喜翔在老黑道的氣勢上,有十足的威懾力,每每冷
面出場在搭配自己撥放的「沉思」,更是有相當反差地笑點。
相對來說,這些人和男女主角:楊祐寧與夏予喬相比,新銳的偶像劇演員馬上就被比
了下去。男女主角的演出就顯得黯淡許多。
(當然都能夠上戲院正式撥出了,想來還是有一定水平。)
首先是楊祐寧。第一個環節是「作為料理醫生的楊祐寧」,雖然全片有兩個橋段讓
楊祐寧來拯救潦倒小吃店的畫面,但是「料理醫生」是「如何料理」?又「如何醫牲」?
卻沒有清楚的交待,只有在他對於所謂「古早手路菜」的實驗上,說明了他的烹調實力,
但卻讓這個身分顯的弱了些,甚至是可有可無的部分。
第二個環節是「作為客家人的楊祐寧」,這點我覺得是比較混亂的一點。首先,為什麼
是「作為客家人」?是否是對於「福佬=台灣鄉土」的價值觀的一個嘗試扭轉?可是全片
所出現的客家話,只有楊祐寧尋訪的第一位獄友的母親對子女的思念,他本人卻以「客家
式中文」來表現他「作為客家人」,而非「客家話的台詞」,那麼這是對客家人的一種「
讚賞」,還是「貶抑」?而「作為客家人」,他有什麼精神展現在他對於烹調的認知或是
操作上?這點也顯的薄弱。
其次是夏予喬,而關於夏予喬的評比,我想版上也有一定程度的評價,諸如「烹調
天份是如何展現?」、「為什麼在關鍵時刻都不在場的人,卻能煮出令人驚艷的料理?」
、「總是盛裝出席,卻只有在最後才剪了彩繪指甲以示料理決心」…等等,我想我和大家
的觀點雷同,也就不多作評比。
但整體來說,男女主角演技的缺失,卻因為在和演藝前輩對手的過程中,無形的被前
輩精湛的演技cover了,以致於會讓我們有「瑕不掩瑜」的感覺。也因此,《總》能有這樣
毫無冷場的喧鬧,真的要歸功於「演藝前輩」。
三、一個「無法引起食慾的飲食片」
因為是喜劇片,卻又以料理、烹調為敘事軸線,難免會讓人和《食神》作聯想。原先
我也會想,我看完這部片會不會加速我的飢餓感?但150分鐘結束後,我卻沒有任何被引起
飢餓的感覺。之所以會餓,純粹是剛好中午了,早餐消化完,家人準備吃飯。
這裡面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片名取為「總舖師」,對於「料理」相關的處理卻沒有
一定的精實度。而《總》讓人已經先有了一個「出好菜」的期待,卻沒有真正引起
「出好菜」的感覺。
最大的問題有兩點,是父親和我討論出來的結果:
第一是「辦桌菜」的設計,從月霞老夫妻首先遞出的菜單上,林美秀接過後
「並未全部念完」,而兩老對於宴客的要求,卻也只說「做個一兩道就好了」。然而對於
一個宴席的設計,或是台灣所謂「辦桌文化」的討論,一個完整的「九菜一湯一甜品」,
其實有一定的意義。每每總統府宴客、高官聚餐,媒體也都會公布整個宴席的「菜單」,
例如以海鮮為主、以改良傳統小吃為主、以養生清淡為主,甚至如辜汪會談後的設宴,
菜餚雖是一般的宴席菜,菜名卻有著高度的兩岸協商意涵,可見單就宴席的設計,其實就
可以進行很多的論述。只是導演在此並沒有多作著墨,甚至有一種「輕輕略過」的感覺。
因此「古早味」與「功夫菜」,其功如何精湛?其味如何美妙?在後續的表現上,也就顯
得薄弱了。
第二點和版上大大們批評的一樣,是「決賽」的設計。不可否認,料理東西軍這樣
的構想有一定的噱頭。但是《總》並沒有向《食神》一樣,有所謂烹調過程中遭到動手腳
的問題,因此出現「叉燒飯V.S.佛跳牆」這樣的現象,在《總》裡面就顯得不合邏輯。
一方面雙方也都是以宴席來比拼,但是出菜的順序卻沒有依照「冷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