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哉邱X寬,不知道新聞的可信度多高,但確實像是她會說的話。
(出自臉書,感謝版友)
所以來討論一下大尾的票房和邱X寬。
首先,我們並不能用「《大尾鱸鰻》的票房好到爆表,是台灣風氣向下沉淪」這種
論調來定義賣座片與社會,畢竟它就是成功了,電影的娛樂性質本身就是觀影的極
大考量,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當文青看三小時的歐式藝術電影、王家衛或蔡明亮(老實
說很多法國電影也都好萊塢化了)。
雖然,《大尾》片在上映的同期,外片只有《悲慘世界》是堪稱強檔,港片則是星爺
的《西遊》。新年節慶,假如要全家歡樂去看電影,我想很難帶父母阿公阿罵去看噴
血的《女巫獵人》,《悲慘世界》雖優卻不見得能在年節殺進中老市場;《西遊》本
身已無星爺,要父母輩一同去看也挺難的;國片聲勢高漲,取道於國片刺激成長的大
有人在,當時可選的尚有《逗陣ㄟ》與《志氣》,但實話實說,本土取向的《逗陣ㄟ》
跟《大尾》的陣仗落差不小,瑤瑤雖然殺出生天,但又豈是豬哥亮的對手?
頂著仙去的出品人楊登魁,與其重修舊好的龍頭豬哥亮,本身就是演藝圈的一場大拜拜,
票倉之穩,誰能撼動?加上我方才說的那些電影都晚《大尾》一週,也算是先占得了寒假
第一波與年假的熱潮,本土味、通俗、鄉民笑話的普及化,這些元素初試啼聲,對老中青
普羅大眾都是熟悉的生活、新穎的體驗,小人物們笑一笑就沒了,很符合年節氣氛,劇情
與低俗當下可能不算重要。
所以《大尾》等於是挑對的時機進場,頂上了至高演員與製片團隊的光環,以及還未發聲
的本土化勢力,但這可能僅僅代表了商業價值的成功,或許電影業很大一部份的市場目標
就是要抓住那些不看與少看電影的群眾。話雖如此,《大尾》的意義與價值冷卻後來看就
顯得空洞且乾扁,無重點的劇情,零散的敘事手法,為梗硬鋪的情節,亂套的人類情感,
低俗的玩笑。深感空虛的結束,莫名笑過第一遍,第二次再如法炮製,也許就不會想浪費
時間了。
花一堆時間談大尾,言歸正傳,原來金馬獎是少數人自慰的活動。
金馬獎確實是少數電影從業人員組成的評審團來評比,但專業性和制度上的嚴謹豈能小覷
?
既然偏好影評人或觀眾的反應,就拿下「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兩個會外獎來看看如何?
還有,非常重要的,1996年楊登魁曾當選台灣金馬獎執行委員會主席,當時邱X寬是不是
看到他自慰才講這種話?
又或者,假如今天邱X寬「不幸」入圍,甚至得獎了,不知道會不會立刻自慰一番?
我還滿慶幸金馬獎仍然保有電影界一點點最後最不俗氣的尊嚴,就像還有一小群然在喜愛
古典文學一樣......這樣比喻好像有點詭異。
【題外話】
總舖師確實比大尾好看太多了,本土化、通俗化的展現算是可圈可點,笑點多半也保持健
康新穎,劇情的主軸明確,核心溫暖,整體鋪排頗優。
廚師的各種面向和古早心是片中的最大要素,強調的明白有力。也把廚師這個職業從過去
到現在的精隨與精神傳達出來,確實有資格對天下認真做菜的廚師致敬。
夏于喬的演技滿令人讚賞的,鄰家的形象也很適合;楊祐寧還好靠這片洗白,不然就沒得
入圍了;林美秀實在是喜劇演技派,包辦大部分的笑點!
比較可惜的,是很多片段拉得太長,是有必要,但假設這個情節場景呈現兩分鐘,不如減
半就好,以免造成滯留太久失去趣味的情況。
還有片中用了太多周星馳的食神梗,精簡的用會成為致意與笑料,用得多不但失去興味,
還顯得俗濫了。有人不看好它在金馬,多半是這點。不過片內也有不少超現實的日系手法
,個人覺得不差。
至於「辦桌文化」的特色,本來應該是總舖師最重要一環,可惜在這方面的刻畫稍微弱了
一點。
整體而言,接近兩個半小時的片長可以更精緻,但整體而言已經很有味道,不知道是不是
硬要拿來跟大尾比,但看完之後,我心中有一個很巨大的素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