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五月風暴, 其實是五月後的暑假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3-08-28 12:29:25
阿薩亞斯的電影「五月風暴」,廣告當然是大打著名的 1968 年巴黎五月學
運,穿著波西米亞風的熱血學生、惡形惡狀見人就打的武裝鎮暴警察... 整
個就是 you can hear the people sing 的單純熱血。不過還好,這只是正
片裡的開胃菜而已,整部片才沒有那麼直挺挺的政治正確,其實反而處處充
滿迷惘。
看本片,不見得人人都能自然地享受在其中,也是需要一些「腦補」的。在
知識上可能很多人都認為好歹要知道巴黎五月學運的歷史背景才能看,不過
我認為不需要,因為這片幾乎沒有討論什麼檯面上的政治議題,反倒是著重
在描繪一個普遍的青年反文化,遠超過反文化中真實的政治討論,而更多著
重在反文化的生活方式、人生道路、所愛所恨,偶然出現的特定政治議題反
倒只是妝點而已了。
對我來說,我對這部片的「腦補」其實很淺薄,那就是我也曾淺薄地參與一
些運動,我也曾經試著參與這些反叛青年的生活,也體會過很多他們社群裡
的價值觀、潛規則、以及流行時尚,不過又覺得處處不太認同,而只是當一
次短暫的萍水相逢而已。這不能算是什麼知識,只是半調子的經驗罷了;這
個經驗沒有辦法給我了解任何特定事件的來龍去脈,只是開了扇窗讓我能夠
更容易代入男主角的視角去體會事情而已。這就是一種「腦補」:有這些經
驗、或聽過有這些經驗的人說的故事,就很容易自動把看到的事情都連結在
一起而熱血或深思;沒這些經驗或都沒聽過想過他們的故事,則很可能覺得
「這片想說這麼多故事,為什麼都不拍出來?還要我去腦補?」
腦補的討論到此為止,進入正題。
* * * * * * * * *
全片一開始就直接進入一間巴黎近郊的高中,許多熱血於社會公義問題的、
或是接觸到左派知識開始質疑現行資本主義狀況的高中生們,下課時間就是
激烈的路線辯論、研討運動策略、設計印製發送報紙與文宣,而且不只這群
行動派學生,一般學生即使沒有參與也一樣支持他們並閱讀他們的報紙。看
到這裡真的會覺得我們當代台灣高中都在過什麼生活... 閱讀窄很多、思辨
能力差很多、行動力也差很多。
不過這個看起來風起雲湧的 1968 巴黎熱血高中社群,也是潛隱著一些不安
:學運漸漸變成一股「風潮」,是個大家覺得理所當然、左右分明、衝了就
對了的政治正確,甚至是一種大家這麼做我也不能落人後、大家這麼喊我也
不能喊得比人家小聲的從眾。在高中裡的第一場辯論就點出了這一點:有一
位沒有參加活動的乖乖牌學生被政府身家調查了(細節我有點忘記了,有記
得的版友請補充),那這個反抗政府政策的運動要不要聲援他呢?沒想到,
運動學生的輿論幾乎一片倒懶得支持這個沒有社會意識的乖乖牌學生,反正
他只是保守派的一份子,根本不該浪費運動能量去支持他。
男主角在此第一次迷惘了,因為學生運動已經出現了排他,這裡充滿意識型
態與各種理論學說,也充滿各種壁壘分明的階級分類,反而看不見一個真實
的青年學生之生命,只因為他的階級屬性與意識型態不是學運要捍衛的,非
我族類。從此開始,處處可見男主角儘管身在運動核心、儘管身在一群反叛
青年之間,卻在許多小細節中覺得格格不入,因為進步的反叛青年文化與他
身為一個普通人仍然珍視的許多價值針鋒相對。
男主角並不是一個典型的反叛青年,他仍然珍視的、會被譏諷為「保守」的
價值有很多。譬如他愛畫畫,想考藝術學校精進訓練,被反叛青年同儕們譏
諷太循規蹈矩,「別回什麼學校了,這世界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譬如他對
製作商業電影的父親儘管常常嗤之以鼻,但仍然與父親保持良好關係,也願
意在父親需要時幫助他的保守事業,甚至跟隨商業製作學習電影,而選擇了
與革命夥伴女友投身的獨立紀錄片截然不同的道路;他在充滿意識型態壁壘
分明的運動中更能夠看到個人,就算是非我族類的人,譬如資產階級家庭裡
的保守乖乖牌學生,譬如拿著棍子追打縱火與塗鴉青年的警衛。
其實男主角只是一個給觀眾代入的視角而已,並沒有什麼人是「典型的反叛
青年」,事實上每一個人 - 就算是當反叛青年當得再道地再政治正確,心
底都還是有迷惘,本片就在主角身週一眾高中畢業青年的迷惘旅程中展開。
在一次失手把警衛打到傷殘的縱火行動後,事情大條了,剛好暑假到了大家
紛紛出國走避鋒頭(鄺裕民表示:法國革命青年暑假去度假,我們暑假還要
殺漢奸咧)。剛好剛失戀的男主角,就與革命青年新女友雙雙走避到了義大
利翡冷翠(說這是避風頭,還不如說是小蜜月吧),這個四百年前文藝復興
今日更是社會主義與反叛文化匯聚的文化之都。
在這裡他們遇上了來自世界各國的反叛青年,包括學祭神舞蹈的美國妹、迷
戀印度文化的美國哥、在寮國拍片的紀錄片工作者,再加上男主角那中產階
級家庭出身卻爛漫地參加反叛文化而染上毒癮的前女友、原來想一起考藝術
學校卻跟著美國妹去尼泊爾流浪的革命夥伴同學、沒參加革命卻被告發而忿
忿不平的同學... 等等,一起展開各自不同的迷惘之旅。
在這個迷惘之旅中,我們可以看見很多很多屬於「反叛文化」的符號,譬如
學祭神舞蹈就很潮、學芭蕾就很保守;譬如拍紀錄片就很潮、拍商業電影就
很保守;又譬如衣服一定要穿有波西米亞風味有民族風的,如果能來一起哈
一管飄飄欲仙更能體驗原始神性;當然,性解放也不能少,這就讓我們觀眾
大飽眼福了,女主角們不論躺在草地上還是搭遊艇出海,都能敞開天體徜徉
天地間,甚至還有沒有壁壘展現大愛看對眼就上的性愛...
這些文化符號堆砌了一種浪漫的生活方式,往往不見得和他們訴求的共產主
義、革命、社會改革等等真實議題有實質關連。不過在真實議題上則有另一
套嚴肅的政治正確符號,展現在幾次路線辯論上。譬如拍社會現象的紀錄片
會被基本教義派質疑「你還是用資本主義的電影語言」而忽略了拍的內容是
誰的故事誰的視角才是重要;譬如比利時漢學家在《毛澤東的國王新衣》一
書中揭露了文化大革命的血腥悲慘,卻被歐洲進步青年嗤之以鼻推說是 CIA
醜化共產主義的偽作;譬如看到寮國人民革命黨在遠東實踐社會主義革命的
美好影像就一片叫好鼓掌羨慕,殊不知不久後她就要陷入充滿整肅與鎮壓的
極權統治... 這些辯論在本片中都有輕輕點出,讓我們知道男主角面對這些
衝突論述時心理的猶疑,但不多做申論也不下評判,而要等待觀眾們自行腦
補並自行解讀。
所謂反叛文化或社會主義革命,也可能是個充滿意識型態與符號的想像世界
。所幸,男主角並不放棄他的真實生活,他從小就愛的繪畫,他那儘管興味
不甚相投但感情很好的中產階級爸爸,還有正規學校教育,他都努力經營絕
不放棄。在這個放逐的暑假過後,他也從浪漫的革命與反叛青年,慢慢找到
自己的選擇:進入體制中的電影事業從頭做起。事實上,過了一個短短暑假
,本片青年們也在一次次跌跌撞撞中慢慢走出了他們的路子,不論是燦爛的
還是樸實的、精采的還是悲慘的:
革命女友跟隨了紀錄片團隊,以為可以看見世界真實並學到再現真實的社會
藝術,結果這是個男性主宰的工作環境,女生忙著接電話喬合約還要買菜煮
飯打理家務,就讓男生們在後院高談闊論把辛苦的家務勞動視而不見,最終
她實踐了什麼理想呢?一個暑假過後從積極主動的革命少女淪為男人們的秘
書與廚房打雜小妹。
前女友跟隨了家裡其實很有錢但要追逐反叛潮文化的小開,沒搞到什麼實質
反叛運動倒是染上了毒癮不可自拔,隱隱覺得這樣自以為進步的生活很空洞
但又無法毅然放手,最終在一次不慎失控的營火晚會中莫名其妙送了性命。
為了過解放生活而放棄學業浪跡天涯的美國妹,懷上了法國小男友的孩子而
走上墮胎一途而遠走荷蘭,在這個衝擊下見到了保守的低地國文藝復興繪畫
之平靜與堅定,頓悟之後才開始正視浪漫大文化下的真實小生命,而決定回
頭是岸,回到美國完成學業繼續真實人生。
本來沒參加革命與縱火卻被莫名其妙指控的乖乖學生,暑假被禁足了人生也
差點被毀了而忿忿不平,在為自己爭取平反的過程中漸漸走上極端,最終以
革命之名參與了森林等級的縱火,幾乎要踏上恐怖份子的道路了。
愛畫畫的男主角,在多少革命與反叛夥伴們的嘲諷下都不曾忘記繪畫,也找
到了一套以繪畫參與反叛文化的方式。最後跟著爸爸走上商業大製作電影之
途,當個片廠小弟也沒有關係,從頭做起,要風起雲湧地熱血參與社會也不
一定要趁年輕,年輕時慢慢累積能量有朝一日成為舉重若輕的大導演,自有
年輕時難以想像的巨大影響力。據說,這個角色就是阿薩亞斯的投射。
* * * * * * * * *
我要推薦這部片給
參與各種運動的革命青年
衝撞體制要走出自己道路的反叛青年
對社會議題有不同程度的關注,儘管沒有付諸行動的一般青年
對「在社會作亂」的革命青年和反叛青年不以為然的一般青年
比起某些可以讓人熱血沸騰地 you can hear the people sing 的電影,這
部片沒有壁壘分明、沒有政治正確、沒有任何可以說的教、沒有任何堅定的
訴求,而只有迷惘、徬徨、與一次又一次明心見性的生命交流與衝擊,大革
命最終還是要能與小生命建立有意義的連結。
這片的一大亮點是:幾乎全部主要角色都是與你我一樣的素人演員,除了革
命少女由專業女演員演出之外,去 imdb 查每個人的履歷幾乎都只有一條。
據說阿薩亞斯正是認為這些素人青年可以展現最真實的迷惘,因而大舉任用
他們。
由於片中發生的事情太多,我未必能一一記清楚,如果本文中對劇情內容敘
述有誤還請不吝指正。
作者: Howard00 (忘レモノハ有リマセンカ.)   2013-08-28 12:43:00
推薦給陳為廷同學 ̄▽ ̄
作者: Highflying (HighFlying)   2013-08-28 14:47:00
原Po好用心!你講的我大概只看到一半@@
作者: swattw (Swat-未來模式)   2013-08-29 01:33:00
我啥都看不懂,痛苦死我了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3-08-30 02:58:00
沒關係啦, 各種藝術都不需要「看懂」, 看到你有興趣或有共鳴的各種零碎片段, 就很值得 :)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3-08-30 02:59:00
我猜陳為廷以及其他革命青年們應該都會去看這片, 也希望他們能看到超出他們預期之外的心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