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離世界(Disconnect)
三個交錯剪接的故事,六個對立觀點,批判社群網路造成的人性「失連」
(以下有雷,含《衝擊效應》雷)
知名女記者透過視訊男公關,報導未成年性犯罪,卻陷入私心與良心的矛盾。
欠缺父愛的少年,利用網路交友,惡整另一名孤僻少年,卻鑄下不可挽回的大錯。
遭逢劇大變故的夫妻,因各自的線上行為,瀕臨破產,衝突一觸即發。
三個故事其實都沒什麼特別之處,皆為當今極為普遍的網路亂象以及日常情感問題,就故
事而言,倘若一一單獨抽出來,當作一部電影來看,是無趣也難以吸引人的。好在編劇與
導演功力夠優秀!
三個故事之切換,緊湊、流暢,又充滿懸念、張力與節奏,將本該煩悶的類型,透過敘事
技巧與故事設計,達到極為引人入勝的娛樂效果。每場戲寫得都極為精準!簡潔強勁,情
感亦內斂細膩,觸動人心,不過於外放,也不同片名所謂之「疏離」地與觀眾隔閡,是一
點一滴地鋪陳,浸入觀眾的經驗與認同,甚至加以撼動。而如此的經營,搭配著情境,讓
劇本藉著不斷醞釀情感,不斷堆積衝突與不安情緒,讓人喘不過氣卻又一直想看下去,直
到最後一刻的爆發。
每個角色都很立體,即便演出時間不多,仍有足夠的戲碼去刻劃角色的深度,在巧妙的設
計中,彼此互相撞擊,引發內外衝突,將情境推往極端。幾個主要演員,如Jason
Bateman、Alexander Skarsgård、Andrea Riseborough、Frank Grillo、Hope Davis等
,雖不算一線好萊塢商業大片巨星,但也都是知名演員(有些是獨立製片中常見的戲精),
精彩的飆戲過程,搭配優秀的戲劇設計,足以抓住觀眾的心,即便是配角們也都令人為之
動容。
攝影對光影的捕捉、運鏡的流動,剪接對節奏與切入點的選擇,乃至導演對整體的場面調
度,都恰到好處地抓住了整個片子的核心氛圍,冷卻不硬,靜卻不悶,銳卻不暴,疏離卻
又充滿人心。
然而,全片也並不是沒有令人覺得可惜的地方。
首先,表面上,看似在講網路問題,但實際上著手的方向卻是當今網路時代之下的人性藩
籬,如斷線般的情感與互動,不只從親情愛情友情等情感面向,甚至包含了自我價值的認
同,對於這個方向的表現,個人認為是精彩的。但可惜的是,一開始的方向其實是比較偏
向以網路亂像作為議題,情感為輔,結果反了過來,網路最後反而淪為背景;不過這只是
切入的問題與議題觀點的轉換,並不構成太大的缺點。真要說的話,反而是三個故事在情
節上的戲劇張力過強,加上交錯敘述與緊湊節湊,到最後反而讓議題的探究失了焦,也失
去了論述的觀點,觀眾只想知道故事會如何發展,而不願去思考主題,反芻議論,或許作
為講故事是成功的,但是否達到說故事者的目的就不一定了。以相似的《衝擊效應》來比
較,《疏離世界》贏了戲,但在主題的論述與後勁卻是輸的。
而另一項可惜之處,全片三個故事,試圖像《衝擊效應》一一勾串起來,但實際上串起來
的方式卻很薄弱、牽強,講好聽就是不像《衝擊效應》那般刻意,講難聽就是略為四不像
,這種可有可無的窘境,不如直接全部獨立,或是作更謹慎的設計,讓他們所有角色、所
有行為環扣起來,互相影響、互相牽制、互相撞擊,然後導向同一個主題。
另外,結尾的收法,其實也是很尷尬的。所有不安氣氛、情緒張力與衝突帶到最高處,達
到驚悚等級,要一口氣暴力地爆發出來時,其結果卻是雷聲大雨點小,雖然可以說是不淪
為俗套、狗血,但突然削弱所有衝突卻不免令人失望,相信應該是有更折中的方法,譬如
《衝擊效應》那把空包彈的槍就是神來之筆。
當然,這種收尾,其實也或多或少帶出導演對議題的觀點,「網路雖便利,卻也鑄成更多
不法、更多錯誤,然而,它雖讓人心疏離,卻也成就另一種生命考驗──一但問題發生,
人們為了對抗無機質的網路世界,反而更能正視自己,回歸人心的本質,回歸真正的現實
,珍惜每個當下。」
就像其中一個角色最後的台詞「我所想要的一切都在這個病房了。」,是句點也是一個很
棒的註腳。
(其實我很喜歡這部片子每個人都有自私與大反差的一面,讓戲非常精彩)
最後不得不說配樂很棒,雖然主題曲已經被《隔離島》拿去當作最後高潮的配樂,讓我在
看的時候,一直想到李奧納多崩潰時的臉。
另外,因為坐最後一排,上片尾名單時,就看到前面一整片觀眾拿出手機劃呀劃,實在重
現了片子的主題。
(頁尾防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