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一條河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如果一條繩子可以把這個小鎮拉起來,那麼一部紀錄片應該也有希望把台灣翻轉過來。
」-楊力州
紀錄片通常給人的印象都是過於平實,就單純的只是真人真事一般,就好像拿著攝影機拍
攝著一段過程而沒有什麼精采的劇情或是娛樂的聲光特效,造成不少人會認為紀錄片很無
聊,沒有必要進電影院觀賞。但是一部好的紀錄片,不單單只是以真人真是為內容而已,
傳遞什麼「理念」、完成某項「使命」或者是達到某個「目的」,才是最重要的。
金獎導演楊力州的最新作品《拔一條河》,就是企圖透過這部紀錄片的拍攝,來鼓舞臺灣
人,楊導在受訪時就曾表示,甲仙就如同台灣的縮影,「這幾年不公不義的事情太多了,
打開電視、翻開報紙,幾乎沒有一件好事,就像當時的甲仙小鎮,沒有一個好消息。如果
這小鎮站得起來,台灣也會有機會。」
《拔一條河》以八八風災後的重建為背景,重新詮釋"拔河"這項運動,由甲仙國小的小
朋友手執拔河繩,每個人透過這條繩著凝聚所有的人力量,一同克服現實環境等眾多不利
因素,並依舊朝著目標向前邁進的身影,反映在將那些因為八八風災受創的心靈、四散的
力量重新凝結起來。
除了甲仙國小的小朋友,另外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新住民媽媽們,她們的純粹
、務實與任勞任怨,是支持甲仙繼續前進的重要推手,你或許會問,為什麼特地拉出新住
民媽媽們呢?我想這答案或許楊導已經透過「甜蜜蜜」這首歌曲來回答觀眾們的疑問了。
「甜蜜蜜」這首歌的曲調,讓裡頭的新住民巧妙地與當地文化融合,從原本的"那是越南
歌呀",到後來鄧麗君版的「甜蜜蜜」,以及後來旁白補充這其實原本是印尼的民謠。(
原名為"Dayung Sampan(意即:划舢舨)",曲調為Osman Ahmad ( 1910 - 1964)所作
,中文填詞者為莊奴,據其本人所說,歌詞內容就是從鄧麗君甜甜的歌聲與笑容而來的!
)
楊導透過「甜蜜蜜」來表示,無論歌曲來自何方、用著什麼樣的語言傳唱著,只要到了一
個新的國度,就會找到新的出入,孕育出不同的文化,這彷彿就在說明這些新住民媽媽們
,即便是來自各個不一樣的國度,最後都在台灣這塊土地上落地生根,那麼她們本身就存
在著不一樣的文化意義與價值,尤其是有幕當所有新住民媽媽們一同用著不是很標準的中
文唱著鄧麗君版的「甜蜜蜜」時,那樣的畫面更令人為之動容。
這部紀錄片的過程中,有歡笑、有淚水,而這淚水是一種最純粹的感動,你會受到鼓舞,
當你看見裡頭的小朋友即使外在條件再不利,仍舊為了爭取榮譽而努力不懈,就好像在提
醒大人們千萬別放棄一樣。
電影中有段令人印象深刻,就是小朋友到外地比賽返鄉之時,整個城鎮靜默無聲,彷彿自
己的努力都沒有人看見似的,這時才有人提到,平常逢年過節、廟宇祭祀之際反而鞭炮與
喧鬧聲四起,這樣是不是有些說不過去,有了這個想法,在某次比賽返鄉時,給予這群小
朋友凱旋歸鄉的掌聲,我想這對他們來說,即便沒有拿到冠軍,但是自己的努力鄉民都有
看見,這樣就值得了!
小朋友雖然能力有限,但卻依然努力想為這城鎮做些什麼;新住民媽媽們雖然來自異鄉,
但是卻仍然為這塊土地盡心盡力;學校的師長、便利商店的店長以及其他所有的鄉民都是
重建之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每個人都是英雄,這是楊導想傳達的理念,身為一位電影工
作者希望能透過這部紀錄片的拍攝,來鼓勵現在的台灣!
我想,楊導的用心已經感染了所有甲仙的居民,從片中看到和當居民打成一遍,這是在紀
錄片中少見的場景,也為此感到特別,相信劇組在當地已造成不一樣的化學反應,也希望
楊導的這份用心能有更多觀眾能夠感受到,一起見證台灣的生命力,這是部相當值得推薦
的電影!
謝謝版友無私的分享,讓我有機會欣賞到這部好電影!